文章來源:貓撲
大桶洗發水分裝到“名牌”瓶子里;200元的美白套裝化妝品一轉手就賣到 2000元;10天就可以培養出“專業美容師”……近日,一位有 10多年美容從業經驗的市民向本報透露了美容行業的驚人內幕。本報女記者以打工者的身份臥底美容院,在前后9天的時間里,記者以日記的形式將部分美容院的騙人伎倆詳細記錄下來。
幾百元精油竟賣上萬元
“美容師手法如何并不重要,關鍵要看美容師會不會說,能不能打動顧客的心,最后讓顧客花大價錢買美容產品!”2月中旬,自稱在美容業干了10年的市民譚先生主動來到本報接待室,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從事美容行業的感受和經歷。
譚先生說,美容師甜言蜜語地跟客人交流,甚至給客人送花過生日,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向客人推銷自己的產品。現在很多美容院都給員工訂下指標,每個月必須推銷出多少錢的美容產品,否則就會扣工資。
“顧客花高價買美容產品,孰不知其成本也就是三折,甚至更低!”譚先生告訴記者,目前美容院里所用的產品,大部分都是從廣州進的貨,雖然產品不同,但成本也就是售價的三成以下,有些產品甚至更低,比如精油類產品,有時候成本甚至連售價的一成還不到,顧客購買需要花1萬多元的各種名牌玫瑰精油、茉莉精油,廠家賣給美容院,價格也就只有幾百元左右。
在美容手段上,更是五花八門,譚先生簡單地舉了個例子說,比如美容院經常為顧客做的耳燭,看著美容小姐手指在面部揉來揉去,一會顧客就睡著了,其實是她在做按摩之前,已經用小手指輕輕地蘸了些帶有催眠作用的熏衣草,然后在利用按摩的時候,在客人鼻子前面晃來晃去,客人聞了以后很快就入睡了。
他們的制度非常嚴格,即使美容院內部,很多產品的名字、價格都是絕對秘密,有些高檔的美容用品,都是用針管抽了以后給顧客使用,連一般的員工都不知道,只有老板和店長知道,所以外人想了解很難。
臥底日記:美容院目睹之“怪現狀”
2月23日 星期四
“三無”人員竟被聘用大桶洗發水隨便灌
在譚先生的推薦下,經過一番精心打扮,下午1時許,我們進了位于福州路的一家美容院。店長沒有問我的學歷,也沒有查看我的身份證和健康狀況,只是問了一下我的住址,上下仔細打量了一番,就說:“形象挺不錯,想著,明天把身份證拿來就行了!”交了200元押金后,我順利地進了美容院做美容師了!
接著,我被人領進了更衣室,一名清潔工正在整理換下來的保鮮膜,一個櫥子里擺滿了化妝品盒子,美容師不斷推門進來,從一個瓶子里把油狀物倒進小碗里,還有的把用過的油再倒回那個瓶中,“沒用完的精油不要浪費!”一名美容師提醒一名看似新來的人。
換上工作服后,一名美容師拿出一本產品介紹,“你今天把這些記住就行了!”我找了把椅子坐下,一低頭竟發現桌子下有三個50公斤左右的大桶,分別裝著三種顏色的液體。“那是洗發水,給顧客洗發用的!”清潔工小聲說,這些桶里的液體分裝到“名牌”洗發水瓶子后,拿到洗澡間給顧客用,這樣可以節省很大的成本。“瓶裝的用完就過來倒,很方便的!”在清潔工的指引下,我在廁所旁又發現了6桶這樣的洗發水。
●記者晚間感言:粉紅的工作服、黑色的發卡,看著鏡中自己的新行頭,感覺像是在夢中,真的沒想到自己會那么輕易地搖身變成一名“美容師”!不知道顧客看到自己用的“名牌”洗發水原來是這樣分裝的會作何感想!
2月24日 星期五
68次“太空艙”沒減肥甜言蜜語拴緊顧客
上午8時30分許,在店長的允許下,一名美容師帶著我進了美容室,剛進去時,我還以為進了哪家的實驗室!四十幾平方米的大屋里橫放著近20個“大圓桶”,不斷有人躺進“大圓桶”內,“那是太空艙,給顧客減肥用的!”美容師把太空艙加熱到近90℃,然后讓顧客在里面躺上50分鐘左右。
“呵呵,減了兩斤!”就在這時,一美容師給一個剛下太空艙的顧客稱完體重后,高聲贊揚,那個顧客也高興地去洗澡間洗澡。
“真的能減那么多嗎?”我好奇地問。“90℃的高溫,蒸了近一個小時,光汗也要流好幾斤呀!”旁邊一美容師說,蒸一次太空艙要花30元錢,出汗以后體重肯定要減的,因此顧客下來后要趕緊稱,這樣顧客就不會懷疑減肥效果了。
“這種太空艙的價格肯定也很高吧。”
“一般的太空艙成本只需要1000多元。”
“哦,那一次30元,不是很快就賺回來了?”
“呵呵,那當然了, 一個來月就回來本錢……”
“胡說什么,還不趕緊干活去!”正說著,店長突然走過來打斷我們的談話。
午休時,我在翻看著一張桌上大摞顧客資料,其中一份材料上記載,一個顧客先后做了68次太空艙減肥,體重竟然跟剛來時一樣!“她沒有減肥潛力!根本就減不了!”美容師告訴我,但也不能讓客人走,每次電話回訪時,都要想辦法讓她再回來。
●記者晚間感言:由于我什么也不會,必須勤快,打掃衛生,提水,給師傅打下手,10多個小時下來,也不好意思休息一下,晚上9時回家時,又累又乏,還有個學員下班后,干脆提著東西辭職回家了。
2月25日 星期六
欲進倉庫偷窺產品被人發現遭到阻攔
一套手部護理就要500多元,一套女士腎精護理要花2000多元……上午10時許,美容師給我一份價目表,美容院里賣的牌子都不是人們熟知的,標的是法國的品牌而產地卻在廣州。“產品是在廣州分裝的!”美容師告訴我,具體進價多少,只有經理及店里極少數人知道,產品都存放在庫房里。
下午2時許,一美容師要進庫房拿產品,我想跟著混進去,結果卻被推了出來:“你進庫房干什么!”過后,我才知道,這里就是美容院的秘密倉庫,因為產品都沒有條形碼,無法在市場上銷售,只能通過一級級代理,通過美容院賣給顧客。這些產品都走的不是“專業線”,自然價格也便宜。
●記者晚間感言:第一次偷偷看到價目表的一剎那,才知道譚先生所說的那些話果然是事實,也相信了經常聽人說的“一棟寫字樓,能養兩個美容院”的說法。如此大的利潤空間,美容名列2005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當之無愧。
3月15日 星期三
不斷重復顧客缺點將其套牢推銷產品
在內行人的指點下,我又來到位于北京路的一家美容院。“你做個眼部護理吧,不然眼部皮膚會更松弛的!”一進門,一美容師在給一40歲左右的女顧客做面部美容,“好像下垂得更厲害了。”“老師”按了按女顧客的眼皮說。“嗯,那就做個護理吧!”就這樣,美容做完后這名顧客帶走了600多元的產品。
客人走后,“老師”立刻給學員面授技藝:“沒有人不愛美,一定要抓住他們的心理,你看剛才,我一邊做一邊不斷地重復她面部的缺點,讓她內心有了這個概念以后,自然就會購買咱們的產品了!”
店長面試完我后說:“別看咱家美容院規模不是很大,一年從一個顧客身上賺一萬多元沒有問題”。那天,我看到一份工資表,上面要求每位美容師必須向客人推銷2500元以上的產品,超了獎少了就罰。
●記者晚間感言:看到顧客們一個個離開,在考慮美容院暴利的同時,也不禁考慮這些客人究竟需要什么,很多客人并不了解這些產品,只是聽信了美容師的好話,最終跳進準備好的“陷阱”。
3月17日 星期五
美容師十天就速成效果差是顧客的錯
上午9時許,在美容院的安排下,我到分店學習,剛一進店門,就看見兩個姑娘拿著行李要離開“培訓基地”。“我已經在這里學習了10天,可以到美容店上崗了!”兩人主動搭訕。她們是被店主從市場上招聘過來的,接受基本手法訓練后,就可以到美容店當美容師了。
“做了美容以后,如果遇到效果不明顯甚至有副作用的顧客呢?”面對我的提問,美容師壓低嗓門告訴我:“永遠都不是你的錯!”見我不解,美容師說,要學會推脫掉自己的責任,告訴顧客是她們自己沒有按照要求做。
●記者晚間感言:“我不想成為她們的試驗品!”接新聞熱線的時候,曾經有市民向記者訴苦,做了美容效果不明顯,美容院總是推脫責任然后又給推薦別的產品。不用說產品質量有無問題,用這么不專業的“美容師”,會有好嗎?
美容業“雀斑”不少
在臥底以外的時間里,記者還專門用4天的時間,以顧客的身份走訪了本市20余家不同檔次的美容院,發現同樣的一種化妝品,在不同檔次的美容院之間,價格能差五六倍。而那些給顧客隆胸、抽脂、割雙眼皮、祛斑的美容院,究竟有沒有執業資格,美容師到底是不是專業美容醫生,也只有他們自己心里清楚。
市消協、物價局、衛生局以及美容行業協會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整個美容行業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與前幾年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隨著美容院的逐年增多,新的問題也開始出現。
記者從市消協了解到,關于美容行業的投訴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消費者維權時卻遇到不少難題,原因在于很多美容院實行會員制,都是老“熟人”,所以在售出產品時,一般都不給正規發票,甚至連收據都沒有,這些都為消費者遇到問題后進行投訴設置了障礙。
市消協有關人士還提到,有關美容行業的各種管理法規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美容行業出現問題較多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