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家權威機構的公信力卻遭到公眾極大的質疑,這就是中國全國牙防組。這個曾為多種產品提供“權威認證”的機構,現在遇到了自己身份認證的麻煩。2006年年2月17日,上海律師陳江以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簡稱牙防組)無認證資格但為牙膏、木糖醇口香糖等9個知名品牌的產品提供所謂的權威認證為由,將全國牙防組訴至法院。這使全國牙防組直接卷入一場信任危機。
“全國牙防組”這些年在一些牙膏、口香糖廣告中曾頻頻露臉。當那些產品打上了“全國牙防組權威認證”印記之后,許多消費者付之以信任的目光,這些產品也在市場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因為民眾相信,全國牙防組,應該是中國知名度極高的權威組織。終于,民眾的這種信任,被一篇題為《兩個人兩張桌忽悠了13億人》的新聞蕩滌而光,全國牙防組身上的權威光環也一下子黯淡下來。這不光是因為,大名鼎鼎的全國牙防組,竟然在一幢破舊的宿舍樓里辦公,竟然僅有兩張桌子、兩部電話和兩個辦公人員,更是因為在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委員會下屬的認證機構目錄中,并沒有全國牙防組。也就是說,全國牙防組根本就不具備認證資格。

全國牙防組就在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的深處
這個全國牙防組到底身出何處呢?原來它是在衛生部領導下,由一些口腔專家組成的牙病防治組織。本不是權威的官方組織,也不是完全獨立的民間機構,又何以會成為聲名赫赫的“認證機構”呢?顯然,這個全國牙防組又讓我們看到了當前一些協會組織的“痼疾”,那就是,利用政府的“二婆婆”身份,“戴著市場的帽子,舞著政府的鞭子,拿著企業的票子”,搞出一些欺世盜名的事情來。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誰都明白,認證認可的價值所在。對消費者,它是質量鑒別的依據;對生產經營者,關系到產品的競爭力;對政府,是進行質量管理的參考依據。為此,國務院在2003年9月頒布的《認證認可條例》中,對認證與認可資格主體做出過明晰的規定。顯然,沒有相應的認證認可資格的機構主體,其做出的認證,自然就不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也是不合法的。

全國牙防組至少為9種產品提供了認證
長久以來,民眾面對和接納的“全國牙防組權威認證”這樣的說法,依托的竟然是一個“虛妄的主體”。沒有資格,又怎么可能有權威?如此的“權威認證”,帶來的只能是市場的無序競爭,只能是對消費者的欺騙誤導。聯想起全國牙防組進行每一項認證都有不菲的認證費,聯想起諸如樂天、寶潔這樣的企業一次為之提供的實驗費和贊助費就達百萬千萬。我們又怎么能不懷疑,這背后不會存在“權力尋租”呢?
那些以“二政府”狀態存在的協會組織,容易失去監督與制約。這一回,上海律師陳江在起訴狀中就提及衛生部作為全國牙防組的領導機關,對全國牙防組的行為不予明察、不予制止,間接侵害了原告的民事權益。全國牙防組遭遇到身份認證的麻煩,讓民眾不禁在想,還有多少類似的組織機構呢?事關公共利益的認證認可工作,必須做到合法、公正與權威。沒有資格,就不可能有權威。所以,期待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委員會能會同有關部門加大整治力度,對認證認可行業進行整頓和規范,嚴格審核認證認可機構資質條件,加大對認證認可機構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和處罰力度,來確保認證認可工作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