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新聞網》 2008-12-10 7:49:54 王翠
如今,許多市民外出就餐時都喜歡使用一次性筷子,認為這樣既衛生又方便。但記者近日調查時發現,我市很多餐館提供的一次性筷子衛生狀況堪憂:有的被裝在小籃里隨意放在餐桌上,有的則裝在點餐服務員的口袋中,沒有任何防塵包裝。而更讓人擔心的是,很多看似干凈的一次性筷子聞上去卻有一股異味。專家表示,有刺鼻異味的筷子可能屬于不合格產品。
一次性筷子省錢又省事
記者采訪發現,盡管重復使用的筷子本身成本要低于一次性筷子,但很多餐館仍然愿意使用一次性筷子。一個專賣早點的老板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天大約有100人來吃早點,以平均每天消耗100雙筷子、每月營業30天計算,一個月就要使用3000雙一次性筷子,每雙筷子進價是兩分錢,一個月要花費60元左右。一般吃早點的市民都花兩三塊錢,太好的筷子會增加成本,使用收費消毒的更是行不通,所以還是用一次性筷子省事又省錢。”
散裝“衛生筷”裝進麻袋賣
餐館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是否安全衛生呢?在西門里附近某飯店用品批發門市,記者看到,成捆的一次性筷子被裝在塑料編制袋、麻袋或塑料袋中,筷子外面沒有任何包裝。據老板介紹,一個編織袋能裝至少5000雙筷子,最便宜的90元/袋。隨后,老板隨手拿出幾個印有“已消毒”“高溫消毒”“清潔衛生”字樣的小包裝袋給記者看:“其實,這些只是給顧客看的,筷子從編織袋中取出后直接套袋。
當記者問道“為何有的筷子有異味”時,老板表示,“可能是飯店放得時間長受潮了。”記者發現,這些用塑料編織袋裝的一次性筷子既沒有廠名廠址,也沒有生產日期和批次,即使有檢測報告也無法進行核對。
刺鼻味道源自漂白
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市的“衛生筷”大多來自外地。一般情況下,生產一次性筷子應該使用質量較好的木材,但目前市場上的筷子絕大多數達不到要求,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用十分低劣的木材做成的。為了讓這些劣質筷子變得潔白光滑,有的企業會將筷子通過硫黃熏蒸漂白,或者通過氯氣、雙氧水等漂白。經過這些程序,筷子的二氧化硫會超標,殘留在筷子上的雙氧水則很容易對口腔、食道甚至腸胃造成腐蝕。此外,在筷子打磨過程中使用的滑石粉,如果消除不干凈,會在人體內慢慢累積,引發膽結石。
應禁用此類“衛生筷”
如果對一次性筷子的質量有疑問應該到哪里進行檢測呢?記者通過咨詢發現,目前我市沒有做過相關檢測,無法對“衛生筷”中包括二氧化硫在內的化學成分進行檢測。
據了解,早在2005年,我國便頒布了一次性筷子的產品標準。按照國標,一次性筷子應該潔凈、光滑,與食物接觸端6厘米范圍內不允許有毛刺,無污染、無異味、無霉變,即使有味道也應該是木材或竹材特有的清香味道,如果有刺鼻的異味,肯定是有問題的。對此,市民們呼吁,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家,都應該禁用這種既不衛生又不環保的—次性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