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當招遠市張星鎮小疃村王先生將其親自制作的“智勇神探速破案為民除害安民心”的錦旗送到招遠市公安局時,犯罪嫌疑人蔣澤、小軍(未成年人,化名)也被招遠市人民檢察院依法批準逮捕,正等待法律的制裁。
“破爛王”半夜死于非命
招遠市110指揮中心接到了張星鎮曲家村村民曲先生的報案,稱其岳父在家中死亡,頭部有傷。接警后,招遠市公安局局長蔡平、副局長兼刑警大隊大隊長楊秉松立即率刑警技術人員和民警趕赴現場,并當即成立1.21專案指揮部領導小組,迅速開展調查取證及現場勘驗。
案發現場位于張星鎮小疃村東黃水路西。
房子坐北朝南兩間瓦房,院內全是死者王希功生前收購的破爛,房子西是死者兒子的住宅。王希功躺在自家正間,頭里腳外,頭部流著血,身上衣服完整,褲子口袋外翻。西鍋臺灶前有一支手電筒仍亮著,正間飯桌上擺著兩個酒杯、兩雙筷子、兩個飯碗,碗內有一些面條。桌子中間的碟子內有吃剩的飯菜,死者身邊有一根生銹的鐵管,上面沾著血跡。屋內正間靠西有一編織袋,里面盛有廢鐵,但家中沒有翻動的跡象。
偵查鎖定嫌疑人
經勘驗分析,死者王希功頭部是遭受棍棒類物體作用致顱腦損傷死亡。死亡時間為最后一餐后一小時以內。現場勘驗及法醫檢驗說明,案件性質為入室搶劫圖財害命,可能死者與案犯相識。
通過案情分析,1.21專案指揮部確定了調查重點:對死者王希功日常生活表現及社交活動情況進行調查訪問;以案件為中心,向外排查周圍有盜竊與搶劫劣跡人員;調查現場遺留血跡的鐵棍及廢鐵的來源;查清發案當晚與死者共餐人員;對現場提取的嫌疑指紋進行技術比對,找出遺留指紋的嫌疑人員。
果然,辦案民警在走訪受害人生前關系密切的人員時,摸排出一條重要線索:張星鎮抬頭趙家村的趙朋于案發前曾到王希功處賣過廢鐵。經查,趙朋又名趙磊,19歲,初中畢業后無固定職業,曾經有偷竊行為,并且喜歡上網。然而,當民警注意到趙磊時,他已不知去向。
圍繞趙磊再次排查時發現,張星鎮某村18歲的蔣澤(又名蔣旭)和15歲的小軍經常和趙磊一起出沒,共同上網,并經常住在距案發現場不遠的張星鎮張西村趙朋的干弟兄家中。辦案人員隨即將二人納入緝捕對象。
此時,技術民警在龍口獲取了小軍的右手拇指指紋。經對比,現場指紋就是小軍的,辦案民警就此對小軍進行追緝,但搜遍了招遠仍然沒抓住他。
小軍知道了風聲還是畏罪潛逃?專案指揮部根據犯罪嫌疑人均是青少年且平日喜歡上網的特點,組織全局警力對招遠和龍口兩市的網吧進行突擊清查,最終在龍口一家網吧內將正在上網的蔣澤、小軍同時抓獲,趙磊仍在抓捕中。經突審,兩名嫌疑人對所犯事實供認不諱。
殺人只因缺錢上網
當辦案民警問及兩名犯罪嫌疑人為什么要殺人時,兩人的答案只有兩個字:“為錢”。當問他們要錢干什么時,答案還是兩個字:“上網”。
案發前幾天,趙磊、蔣澤、小軍因上網缺錢,商議偷點鐵賣幾個錢花。他們三人在張西村周圍村莊轉了一圈,沒發現需要的東西。趙磊說,他經常到小疃村收廢品的老頭王希功那里賣廢鐵,老頭有錢,不如以賣廢品的名義到老頭家中把他的錢搶了。蔣澤、小軍當即同意。
當夜凌晨1時許,三人偷了三只鐵桶,以賣廢品名義叫開王希功家門,準備在賣廢品的過程中實施搶劫。但由于心里害怕,只將鐵桶賣了5元錢,而沒有實施搶劫。三人拿著賣來的5元錢又去了一家網吧,混到了天亮。
經過再次商議,21日凌晨1時許,三人合騎一輛偷來的摩托車,帶著事先準備好的鐵棍及偷來的小半編織袋廢鐵來到王希功的居住處。小軍、趙磊望風,蔣澤以賣廢鐵為名進了王希功家中,先將廢鐵賣了25元錢,后又在他家里喝酒、吃面條。吃完飯后,蔣澤說還有廢鐵要賣,讓王希功再準備個編織袋。趁王希功低頭找編織袋時,蔣澤抽出鐵棍朝王希功頭部連擊數下,王希功當場倒地。隨后,蔣澤從王希功身上翻出錢包,與在外望風的趙磊、小軍騎上摩托車逃離現場。
作案后,三人將偷來的摩托車以130元的價格賣掉,把搶來的錢包燒毀,將錢包里的1900余元現金分掉。蔣澤、趙磊各分得800余元,小軍分得100元,其余還賬。
1月21日上午,三人用搶來的錢在招遠理了發、洗了澡,然后到商業城每人買了一套新衣服。下午,蔣澤、小軍坐車至龍口網吧繼續上網。
放縱孩子就是溺殺
有關人士分析三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家庭殘缺不全是一個很大問題。三個少年都來自殘缺的家庭:趙磊的母親長年臥床不起,吃喝拉撒全靠他父親照顧。他父親除了照顧他久病的母親,還要下地干活、外出打工掙錢養家糊口。蔣澤和小軍雙雙沒了母親,從小沒有得到母愛,初中未畢業就回了家,整天無所事事。因為缺少管束,三人成天隨心所欲,逐漸迷上了網絡。他們沒了錢開始跟家里要,要的次數多了自然遭到家長的訓斥。
不愿做工,錢沒有來路,他們想到了偷。先是偷廢鐵、破爛,沒什么偷了,就偷自行車。幾次被發現或是抓住,他們就聲稱沒有媽媽被逼無奈才出此下策。被偷的人心一軟,也就沒有跟他們計較。即使如此,小軍還是于2005年9月因盜竊被龍口公安局教育審查過。
貪小利的收破爛者不管東西是不是偷來的,只要來賣就要,讓一些小偷將盜竊作為了職業,三人也因此將盜竊作為籌錢上網的途徑。他們白天去網吧,晚上偷自行車、農具和摩托車,直接賣給收破爛的,隨偷隨賣。
網絡游戲對三人的刺激也很大,讓他們在犯罪道路上越滑越深,越走越快。一些黑心網吧老板,只要給錢就讓上網,甚至違規通宵營業,使他們有了尋求刺激的地方。
一位教育專家說,學校對學習差的學生疏于管理或讓他們提前輟學也是導致這三名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他們輟學回家后由于年齡太小不能或不愿就業,加上家長對其放任自流,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三不管”群體,最終走上了犯罪道路。
缺少關愛,缺少教育,缺少管護,三名少年的結局,恐怕值得很多人深思。
文章來源:煙臺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