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商務網 2009-01-07 09:27:00
某食品外包裝上一長串配料單。
超市自制的面包、烤雞、糕點等食品究竟使用了哪些添加劑?近日,一些市民反映說,現在超市自制的很多食品配料表中對添加劑只字未提,有意欺瞞消費者。市民建議,超市自制食品也應該納入食品添加劑管理范圍,將食品添加劑成分公示出來,讓消費者一目了然。
記者在海口幾家超市采訪時看到,超市里自己制作的許多糕點、烤鴨、雞翅、面食等各類熟食,多數沒有正規的包裝,且外包裝上都只有一個打印的標簽,上面只有名稱、價格、重量等,而市民們最為關心的食品添加劑則一概不提。即使是部分超市的少數面包、糕點、面食等食品標簽上有“配料”這一項,但也只是簡單地標出了“面粉、食用油”等,對制作過程中使用的添加劑多數沒有標明。
記者從省工商部門了解到,今年6月1日,新修訂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正式實施,標準規定了22類1812種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和范圍,并規定加工企業必須標明含有何種食品添加劑。
“超市貨架上出售的普通食品都有配料表,里面注明了產品所含的添加劑,但憑什么超市在幾個小時內現做現賣的食品,就沒有添加劑的標注呢?”市民林女士說,同樣是入口的食品,超市在配料表的標注上也應該透明,不然吃著這些食品心里不踏實。
一些市民說,近年來發生的吊白塊、蘇丹紅、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他們對食品添加劑越來越關注,平時看到食品標簽上標有食品添加劑,都會謹慎選購。超市自制食品隱去添加劑的做法,侵犯了他們的知情權。因此,他們呼吁,超市的自制食品也應該與普通食品一樣,詳細標明使用了哪些食品添加劑,這樣消費者心里才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