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9 9:38:33 39健康網
在所有的營養素里面,脂肪是與腫瘤關系最密切的一個因素。雖然關于脂肪致癌的機理還沒有被完全弄清楚,但從流行病學調查分析,脂肪攝入量與癌癥的發生率有明顯的相關性。
美國衣阿華大學的約翰·伯格博士指出,動物脂肪是發生癌的主要病根。攝入高脂肪能增加肺癌和腺癌患病幾率,調查證實,約20%的女性和10%的男性是不吸煙者患肺癌,主要與高脂肪飲食有關。還有項調查說明,食物中飽和脂肪酸含量在15%以上的不吸煙婦女,與食物中飽和脂肪酸含量在10%以下的不吸煙婦女相比,患肺癌的可能性高6倍。也就是說,同樣不抽煙,平時吃得很油膩的女性,患肺癌的幾率要比吃得比較素的女性高出6倍。
脂肪的大量攝入為啥會促進癌癥的發生?雖然從發病機理上有待進一步研究,但從脂肪本身的變化來說,有些問題值得重視。如食用過多的亞油酸,在體內容易氧化生成致癌物“過氧化脂質”;植物油存放過久、油炸食品用油反復使用、油炸食品放置過久或日曬,過氧化脂質的含量增加,食用后對人體有害。
脂肪本身并不是致癌物,但高脂肪在代謝過程中能以多種形式促進和誘發癌癥,如高脂肪飲食可使腸道內厭氧菌增多,厭氧菌可與膽汁的類固醇合成雌性激素,而雌性激素會過度刺激乳腺小葉,從而導致組織基因突變形成腫瘤。
國外研究表明,男人從肥肉中攝取過多的脂肪會加大得前列腺癌的危險。發現每周吃肥肉5次或更多的男人,其前列腺患病率要比每周吃肉不足一次的高2.5倍。
發生大腸癌的原因在飲食方面的特點,調查認為是高脂肪、低纖維,因為脂肪含有豐富的膽固醇代謝產物與多環芳烴化合物結構相似;高脂肪飲食刺激膽汁分泌,腸腔內膽酸含量及膽酸分泌產物增加,參與膽固醇、脂肪代謝;高脂肪飲食使腸腔內細菌酶的活性增高,厭氧菌增多,也增強了膽酸、膽固醇的代謝,以上這些因素使腸腔內致癌原和促癌原形成,以致形成較多的致癌物。
還有一種說法。癌癥病人的血液都呈酸性。腫瘤總是在血液呈酸性的時候生長的。我們知道米飯、面條、肉食都是酸性食物,長期攝取高脂肪飲食,使血液長期偏酸性,因而引發腫瘤。
我們讓大家2009年吃得素一點,就是肉少吃一點,蔬菜、水果多吃一點。因為蔬菜、水果、牛奶是弱堿性食品。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