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湯圓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又到正月十五吃湯圓時。記者近日走訪市場看到,今年的湯圓品種繁多,除了芝麻、花生等傳統口味外,南瓜、藍莓、栗蓉等蔬菜、水果也紛紛入餡來。有的商家還在湯圓面料上做文章,面皮里加入了綠色的蔬菜、可可粉等推出了彩色湯圓,給一直以來單調的湯圓世界注入了靚麗的色彩。
湯圓好看又好吃,但是未必適合您。老人、兒童、糖尿病人、腎病患者等不同人群,吃湯圓也有不同講究。記者采訪了有關醫學專家,告訴您如何把湯圓吃得安全又健康。
老人兒童要慎防卡喉燙傷
記者從廣州各大醫院急診科了解到,每年元宵節前后,都會如往年的元宵節,都會有老人或小孩緊急求醫,多是因吃湯圓太大口哽在喉嚨,或燙傷了食道。
據介紹,湯圓的外皮部分粘性高,小孩吞咽反射尚未發育完善,容易出現卡喉現象;老年人的咽喉部黏膜萎縮,極容易出現卡喉;尤其是對于吞咽功能比較差患過腦梗塞的老年病人來說,更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甚至造成窒息。
老人和小孩在吃湯圓時,最好有成年人在旁邊監護,以防不測,并要把湯圓切成四分之一大小喂食,吃的時候不要邊吃邊說話,或邊吃邊玩。
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營養科曾青山醫生還提醒,湯圓切開吃還可以避免燙傷,有時湯圓表皮已經涼了,餡料還很燙,整個吃可能會燙傷食道。而且老人和兒童除了消化功能較差,湯圓不宜多吃,易出現消化不良問題外
醫生提醒:萬一出現卡喉情況,家人可站在病人背后,用兩手臂環繞病人的腰部,一手握拳,將握拳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用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沖擊病人的腹部,不斷重復直到異物排出。
幾類病患要少吃或不吃湯圓
現在湯圓的餡料很多,給大家提供了不同口味的選擇,不過對于不同的病患者,在選擇餡料上要特別講究些,食用的時間和一次的食用量都要有考慮,有些人群最好不吃。
曾青山醫生提示,對于糖尿病患者,湯圓并不是合適的食物,特別是甜餡的湯圓則更不適宜。如果糖尿病病人平時比較注意飲食,應節地吃上幾個湯圓也是可以的,但不宜多吃。對于血糖控制在10毫摩爾/升的患者,可以少量地吃上兩三個。糖尿病病人若一次吃太多,可使血糖急劇升高,不僅會加重病情,還能誘發酮癥酸中毒。
湯圓是由糯米面做成的,黏性較大,不易消化,對于胃腸消化功能不良者,食后可導致胃痛、胃脹、噯氣、反酸甚至腹瀉。吃湯圓還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如果本身有消化道潰瘍的人群,可能會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嚴重者可誘發胃出血、胃穿孔等。曾青山醫生建議,胃腸病患者如果要吃湯圓,可選擇早餐和午餐食用最佳,量要少,晚上睡覺前應盡量不吃。
對于高血壓、高血脂及痛風患者,有的醫生認為湯圓的油脂含量有限,吃些無妨,但也有醫生就認為吃湯圓可能加重病情,少吃為宜。比如對于痛風病患者,湯圓中所加的豬油會影響尿酸排泄,增高痛風病發生的可能。
醫生提醒:對于正在高燒患者,發熱時患者的胃腸道處于相對抑制狀態,因此應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好不吃湯圓。久病初愈者,食欲雖有好轉,但消化功能仍然較弱,過量食用湯圓不利于康復。
■TIPS
煮湯圓巧配湯可更健康
小小湯圓,烹調方法也有技巧,巧配湯可使得湯圓吃得更健康。比如甜餡湯圓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湯不需要再加糖,以減少熱量攝取;若是無餡小湯圓,湯可以用桂圓紅棗湯或桂圓姜湯取代,可有補身祛寒的功效;無餡料小湯圓還可以用花茶來煮,味道更新鮮,也可使用紅糖及姜片煮湯圓以去除寒氣,或放入桂圓、紅棗、白木耳等,增加營養含量;煮咸湯圓時可放一些蔬菜,增加纖維素。
來源:華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