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3 09:37:12
閱讀提示
當你舉起酒杯開懷暢飲,當你拿起筷子無所顧忌地伸向誘人的海鮮時,你知道嗎?這些美食里面含有大量的“嘌呤”,可能會把你推向痛風的“深淵”。
痛風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古時候被稱為“帝王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這種“富貴病”不再是富人的專利,發病率正在直線上升,已變成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而且是疑難病。遠離痛風,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嚴格遵循科學的生活方式。
這是本報“遠離富貴病”特別策劃的最后一個專題。
什么人容易患痛風?
從性別上看,痛風非常嚴重地表現為“重男輕女”,男女比例為20:1,95%的痛風患者是男性。這是因為女性體內雌激素能促進尿酸排泄,并有抑制關節炎發作的作用。另外男性飲酒更多,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質的食物,使體內尿酸增加,排出減少。
從年齡上看,痛風發作具有顯著的年齡性別特征,以中老年人群為主,40-50歲是發病高峰期,女性絕經后發病率升高。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發病率直線上升,現在35歲以下的體胖年輕人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發作亦不少見。
從職業上看,多見于腦力勞動者。
從嗜好上看,痛風的發作與飲酒及高嘌呤飲食密切相關,因此貪酒者,喜食海鮮類產品及動物內臟、肉類,以及肥胖、缺乏鍛煉的人群易患病。
痛風發作有啥癥狀?
典型的痛風發作癥狀是夜間突然發作,急性關節炎,關節紅腫熱痛,疼痛劇烈難忍,半數以上始發于第一跖趾關節(足部大拇指外側),也可有以踝、膝、腕、指、肘關節發病。上述癥狀發作具有自限性,即持續數天或數周后可自行緩解,殘留關節部位的色素沉著。若反復發作,可留有痛風石沉積。痛風石可見于耳廓及關節隆突部,如肘關節,第一跖趾關節。破潰后有豆腐渣樣物流出,不易愈合,但較少繼發感染,若痛風石沉積于腎臟,可引起腎結石及腎功能障礙,出現血尿,蛋白尿等。
怎樣正確診斷痛風?
若具有典型的痛風關節炎的發病特點,化驗血尿酸升高,則痛風關節炎診斷不難。
但若無典型癥狀發作,只有關節炎,而無高尿酸血癥者也不能完全排除痛風的診斷。許多病人正因為關節炎發作時化驗血尿酸不增高,而否認痛風的診斷,這是不正確的。所以在無血尿酸升高的病人,若具備以下條件之一,亦可診斷為痛風:1.關節腔穿刺或結節活檢有大量尿酸鹽結晶。2.急性發作時秋水仙堿試驗治療有特效者。
痛風有哪些并發癥?
痛風患者,體內糖和脂肪的代謝功能會明顯降低,因此相當容易并發各種嚴重的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與痛風兩者都是因為體內代謝異常所引起的疾病,很容易并發于患者身上。糖尿病是因為調節血糖的胰島素荷爾蒙缺乏,導致體內持續處于高血糖的狀態;而尿酸值與血糖值之間大有相關,通常尿酸值高者,血糖值也會比較高。
高血壓和高血脂:痛風患者大多是較為肥胖體型,體內蓄積過多的脂肪容易使動脈硬化而引起高血壓;且由于痛風患者日常飲食上偏向攝取高脂、高熱量食物,因此體內的中性脂肪含量都相當高,膽固醇值通常也都超過正常標準,是高脂血癥的好發族群之一。
心肌梗塞:痛風患者的心臟血管容易發生動脈硬化,導致血液無法充分送達心臟,血液循環機能不良,引起心肌梗塞的幾率就特別高,尤其是原本就患有高脂血癥的痛風患者更容易發生心臟疾病。
腦血管障礙:同樣是由于動脈硬化的原因,差別是在腦部發生。其癥狀包括頭痛、頭昏眼花、手腳發麻等。嚴重的話,病人有失去意識之虞,甚至死亡。病患就診時除了血管攝影外,還需做腦部的CT、MRI檢查。
腎臟損害:痛風可以出現腎臟損害。據統計,痛風病人20%—25%有尿酸性腎病。而經尸檢證實,有腎臟病變者幾乎為100%。它包括痛風性腎病、急性梗阻性腎病和尿路結石。
痛風發作如何處理?
痛風急性發作時,病人往往疼痛難忍,應急如何處理呢?
1.秋水仙堿:由于其可直接抑制尿酸鹽結晶引起的炎癥反應,是目前急性痛風發作最特異性藥,在急性發作的10-12小時內試用最好,超過48小時療效明顯降低。用法:每小時0.5毫克(1片)或每2小時2毫克(4片),最大量不超過6毫克(12片)。出現下列癥狀即停藥:1.關節癥狀緩解。2.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惡心嘔吐腹瀉)。由于秋水仙堿有肝腎及血液系統不良反應,故在肝腎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統疾病患者慎用。
2.非甾體抗炎藥:該類藥物具有良好的止痛消炎作用,同時有長期用藥的安全性,故更廣泛應用于急性痛風的治療,且對尚不能確定診斷的患者更適用。該類藥物常用的有扶他林,(雙氯芬酸鈉),芬必得等。
3.腎上腺皮質激素:該類藥物用于秋水仙堿或非甾體藥無效,或因自身疾病不能耐受,且伴有較重的全身癥狀(如發熱),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在急性發作后若仍有長期的高尿酸血癥,可應用降尿酸藥,因該類藥毒副作用相對大,需在醫生指導下應用。
痛風典型發病者起病急驟,常見午夜足痛如刀割,關節及周圍軟組織明顯紅腫熱痛,持續數日可自行緩解,進入間歇期。在數月或數年后發作,有的人疼過了就不去管它。在此提醒,如果痛風反復發作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引發高脂血癥、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嚴重者可出現腎功能不全,甚至死亡。
日常生活注意什么?
因使痛風發作的高尿酸血癥是長期的飲食生活習慣及遺傳因素等造成,故若使血尿酸下降是一項長期工程,需病人有堅強的意志力及控制能力。痛風常并發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脂血癥,患者應遵守飲食原則如下:
保持理想體重,超重或肥胖應減輕體重。不過,減輕體重應循序漸進,否則容易導致酮癥或痛風急性發作。
碳水化合物可促進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飯、饅頭、面食等。
蛋白質可根據體重,按照比例來攝取。1公斤體重應攝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質,并以牛奶、雞蛋為主。如果是瘦肉、雞鴨肉等,應該煮沸后去湯食用,避免吃燉肉或鹵肉。
少吃脂肪,因脂肪可減少尿酸排出。痛風并發高脂血癥者,脂肪攝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0%至25%以內。
大量喝水。以堿性水的攝入為主,或口服碳酸氫鈉片,爭取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促進尿酸排出。
少吃鹽,每天限制在2克至5克以內。
嚴格控制酒的攝入,尤其是啤酒。
少用強烈刺激的調味品或香料。
限制嘌呤攝入。嘌呤是細胞核中的一種成分,只要含有細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動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較多。患者禁食內臟、骨髓、海味、發酵食物、豆類等。
避免使用某些可使血尿酸升高藥物:速尿,小劑量阿斯匹林,抗結核藥(吡嗪酰胺)。本報記者 葉青
■讀報常識
什么是痛風
痛風是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軟骨、軟組織、腎臟以及關節處,所引起的反復發作性炎性疾病。
尿酸鹽結晶堆積在關節處的沉積會造成劇烈的疼痛。臨床表現為高尿酸血癥。尿酸鹽結晶沉積(痛風石)所致的特征性急慢性關節炎,反復發作,并可累及腎臟,發生尿酸鹽腎病、尿酸鹽性尿路結石等。嚴重者可出現腎功能不全。
來源:沈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