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6 09:21:56 沈陽晚報
臨床統計表明,目前結石病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常見病,尤以膽囊結石的發病率最高,其“罪魁禍首”就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吃早餐、暴飲暴食、應酬過多、甜食過量的人,都是膽囊結石的高危人群。 不愛吃早餐 易患膽結石 咨詢專家:市膽石疾病診治中心(市第四人民醫院肝膽外科) 主任 孫巍 主治醫師 石剛 張小姐是一家外資企業的市場專員,工作總是很忙碌。最近她老感覺上腹部有些隱隱的痛,而且有時還有些惡心、想吐,起初沒在意,覺得可能是老胃病犯了。但突然有一天隱痛變成了劇痛,到醫院一檢查,原來是膽囊里長了結石。孫主任告訴記者,近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膽石病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膽結石已經成了一種常見病、多發病。 膽囊結石最高發 膽結石是指膽囊、肝臟、膽總管等部位發生了結石。但從臨床分析來看,現在膽囊結石的發病率明顯高很多,在所有膽石病中約占2/3,其中又以膽固醇結石最為高發。 專家介紹,膽囊結石的成因很復雜,往往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結果。總體來看,現代人飲食結構改變,尤其是高膽固醇攝入過多,不良生活方式等直接導致了膽囊結石的高發。孫主任說,工作節奏快、不吃早飯、暴飲暴食、經常應酬的年輕人,中年較為肥胖的女性和不愛運動身體懶惰的人都是膽囊結石的高危人群。 易被誤診當胃病 從臨床表現上看,20-40%的膽囊結石患者可能終生無癥狀,發病時常常表現為腹部疼痛,絞痛,多發在飽餐、吃了油膩食物后,陣發性,還多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另外還有消化不良的表現,特別是吃了太多油膩食物后,會出現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隱痛不適、飽脹、嗝逆等現象,因此經常被誤診為“胃病”,而延誤治療,甚至錯誤治療。膽囊結石延誤治療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膽囊結石,繼發膽囊炎,引起重度感染而危及生命。小的膽囊結石會進入并停留于膽總管內,形成膽總管結石,如果嵌頓在膽總管末端,就很可能誘發胰腺炎。膽結石還可能引起腸梗阻,甚至誘發癌變,其危害性不能輕視。 B超是確診膽結石病的首選方法,其準確率在96%以上。CT、磁共振也是診斷膽結石常用的手段。在治療上,對有癥狀的膽囊結石患者最適宜采用手術治療。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膽囊結石的首選方法。 預防結石重飲食 首先要保持一日三餐規律飲食。不規律的飲食、不吃早餐是最常見形成膽結石的病因,也是所有形成膽囊結石病因中,我們最容易預防的。其次適量吃甜食,過量甜食會使血中膽固醇增加,促成膽固醇結石。另外少吃細糧和肥肉,尤其少吃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魚子、蛋黃、貝類等。不要吃得過多、過飽、過好,多吃蔬菜。另外還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不酗酒、不抽煙等,堅持戶外活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本報記者 朱曉京 走出飲食誤區 預防泌尿結石 咨詢專家: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名譽主任韓毅 泌尿系統結石也是常見病,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尿道結石和膀胱結石。泌尿系統結石生長是個較為漫長的過程,結石一旦生成,對腎臟將會發生繼發性損害。大多數病人隨著結石體積的增大,會出現腎區鈍痛、血尿等癥狀;也有的結石進人輸尿管造成腎積水或腎絞痛等癥狀。韓院長說,泌尿系統結石的形成和日常飲食關系密切,但很多老百姓在這方面認識上存在誤區: 誤區一:吃含鈣高的食物才會長泌尿系統結石 這種觀點不完全正確。現已證實,普遍推行的限制飲食中鈣的做法,不但不能減少反而會增加腎結石形成的危險性。低鈣飲食會促進腸道草酸鹽的吸收和引起高草酸尿,從而促進尿結石形成。正確做法是,高鈣攝入者應減少含鈣食物的攝入,少食牛奶、奶制品、豆制品、巧克力、堅果類食品。高尿酸的病人應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等。 誤區二:多喝水就不會得泌尿系統結石 慢性脫水及飲水不足與尿結石形成密切相關,增加飲水可以降低尿結石形成的危險性。但影響結石形成的因素很多,所以并不是只要做到簡單的多喝水就行了。韓院長對結石病人作出以下飲食指導: ▲合理飲水:每天飲水量不少于2升,推薦每4小時飲水250ml,再加每餐250ml。特別注意晚間飲一定的水非常重要,每天飲2500ml液體可阻止高鈣尿者發生新生結石。 ▲草酸鹽:由于大部分尿結石含有草酸鹽,降低尿草酸可以減少尿結石的發生。尿草酸的25-30%是維生素C的代謝產物,因此維生素C對尿草酸及尿結石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專家建議,尿結石患者大劑量應用維生素C需要謹慎,且應限制濃茶、菠菜、番茄、蘆筍、花生等食物的攝入。 ▲蛋白質:尿結石的發生和高蛋白飲食有關。有研究表明,高蛋白飲食會增加尿結石的發病率。相反,無動物蛋白的蔬菜飲食雖含草酸鹽較高,但結石發生的危險性低。因此節制食物中的蛋白質,特別是動物蛋白質,對所有結石患者都是有益的。 ▲鹽:一般來說尿結石患者與對照者在食鹽習慣方面基本無差異。但有研究認為高鈉飲食可增加尿中鈣鹽結晶的傾向。因此建議飲食中食鹽用量以小于10克/天為宜。 ▲枸櫞酸鹽:枸櫞酸鹽是一種自然的尿石抑制劑,柑橘、葡萄、柚、菠蘿等水果中富含枸櫞酸。 治療方案因“石”而異 不少患者即使在結石發作時,仍然堅持“能忍則忍不上醫院”,專家指出這是十分錯誤而且很危險。比如,當腎結石發作時會導致嚴重的腎絞痛,病人疼得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如果這時候癥狀得不到及時緩解,腎實質會發生萎縮,甚至腎臟泌尿功能基本喪失。所以結石發作疼痛時一定要上醫院,積極治療。 在治療方案的選擇上,專家建議因“石”而異。比如鳥糞石對體外沖擊波碎石效果最好,而草酸鈣和磷酸鈣結石由于硬度較大,適合腔鏡下氣壓彈道或激光碎石。隨著體外沖擊波碎石和各種內腔鏡的熟練應用和廣泛推廣以及各種新型溶石排石藥物的不斷開發,使得目前開放手術取石已不再是結石病治療的首選。總之,為了防“石”,不僅要力爭早發現早治療,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在飲食上積極預防。 來源:北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