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3 10:16:11 來源: 南方網
十溴二苯醚,應用于我們生活多個方面的阻燃劑,這一幾乎無處不在的化學產品,可能正在威脅我們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在歐美多個國家禁止或限制使用的背景下,中國正成為溴系阻燃劑在世界范圍內增長最為快速的新興市場。
歐美已限制使用,我國正成為新興市場 十溴二苯醚,應用于我們生活多個方面的阻燃劑,這一幾乎無處不在的化學產品,可能正在威脅我們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在歐美多個國家禁止或限制使用的背景下,中國正成為溴系阻燃劑在世界范圍內增長最為快速的新興市場。在研究和法規方面,我們對這一潛在的可能危害,是否仍未設防? 溴系阻燃劑大量應用于人們頻繁接觸的電子電器產品圖/CFP 我們可能每天都在“歷險”。在我們的周圍,電視機、電腦、冰箱、電線、電纜、插線板、沙發、天花板,甚至窗簾等,在釋放“慢性毒氣”;生產或回收這些產品,自然“毒氣”更重;遠離這些東西,也難安全,“毒”已經進入空氣、土壤和水;即使我們有逃遁之術,通過食物鏈,“毒”還會跑進我們的脂肪組織、血液或哺乳母親的奶水中。 此“毒”來自被廣泛運用于我們生活多個方面的阻燃劑。尤其是阻燃劑中的溴氏家族——溴系阻燃劑,而溴系阻燃劑中又以多溴聯苯醚應用最為普遍。 為了預防火災,它在三十多年前被發明出來,添加到塑料和樹脂中,用以延遲著火,從而搶出讓人逃生和撲救的時間。但國內外環保科學家們已發出警告:多溴可能正在影響我們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帶來的后果包括智力下降、免疫力變低、癌癥、生育困難和畸形兒。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為符合消防安全標準,電子工業成為多溴聯苯醚的最大消費領域之一。其中被用得最多的是十溴二苯醚(以下簡稱十溴)。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五溴二苯醚(以下簡稱五溴)、八溴二苯醚(以下簡稱八溴)和十溴二苯醚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致使它們被歐盟和美國部分州禁用。 然而,十溴在中國仍然“逍遙法外”。我國所有的阻燃法規或標準,只強調要通過毒性試驗和阻燃試驗,而從未依據人體健康因素作出要求。 美國長期關注阻燃劑問題的國際領軍專家阿琳·布魯姆(Arlene市Blum)博士懷疑外國大阻燃劑公司正將在歐盟和美國受禁或逐步淘汰的十溴生產和銷售轉移到中國,她已于日前撰文呼吁:“中國謹防發生有毒化學品災難”。 歐美已禁用“十溴” 早在1979年,美國一家多溴二苯醚生產企業周圍的土壤和污泥中便首次檢測到了十溴。1987年,十溴甚至在北冰洋、波羅的海和北海的海洋哺乳動物組織中被檢測出來。科學家們斷定它們已成為一類全球性的環境污染物。目前研究表明,它們幾乎無孔不入,包括空氣、土壤、水底沉積物、野生動物以及人體血液、母乳。 由于經研究證實的溴化合物的生物累積性,以及對人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的影響,2003年2月,歐盟頒布RoHS指令,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和禁止使用五溴和八溴。 2008年4月1日,歐共體法院又宣布將十溴亦列入禁用名單。繼歐盟之后,加拿大于2008年6月19日通過禁用十溴的法規并于即日生效。 美國環保署也將十溴列為潛在致癌物質。華盛頓州第一個禁止了它,2008年1月1日開始,不得生產、銷售十溴二苯醚的產品;威斯康星州和緬因州從 2008年開始禁止在床墊中使用它,從2011年起禁止在電視機中和計算機中使用它;康涅狄格州、佛蒙特州、紐約州、阿拉斯加、馬里蘭、明尼蘇達州也正在立法禁止的過程中。 生產和銷售向中國轉移? “由于歐盟和美國對這些化學品(溴系阻燃劑)的使用正在減少,以色列死海溴、雅保、科聚亞公司的生產和銷售逐漸轉向中國。”阻燃劑問題專家阿琳·布魯姆說。 數據表明,中國已經成了阻燃劑的新興市場。2008年9月,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第三屆中國國際新型阻燃技術、阻燃材料展覽會”,據展會官方網站報道稱,與會人次多達300萬。美國知名咨詢公司弗里多尼亞集團公司的研究報告稱,全球阻燃劑需求將以每年4.8%的增速繼續增加,2009年將達到220萬噸,市場價值達49億美元,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和其他亞太國家將成為需求的主要推動力。而2002~2004年中國的阻燃劑年均消費增長率是全球的4 倍,超過20%。增加的市場份額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電子電器和汽車市場。2007年中國阻燃劑產品中,溴氏家族占84%。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全國阻燃學會副理事長王玉忠說,目前為止,十溴是最便宜、效果最好的阻燃劑,已成為我國產量最大、用量最多的阻燃劑品種。中國染料工業專家顧問團高級顧問陳榮圻也在其2006年的一篇論文中指出,我國十溴產能力已達5萬噸,實際年產量約2.5萬噸,約占世界消費總量的 1/4,總產量的1/5。 阿琳·布魯姆指出,溴系阻燃劑在歐盟和美國呈下降趨勢時,在中國的市場卻在繼續增長。1999年,中國生產了2,500噸溴化阻燃劑,而到2006年,產量達8萬噸。她說:“由于雅保和以色列死海溴公司2008年開始在中國生產溴系阻燃劑,這一增速預計將更快。” 據雅保2007年年報,其2006年在中國的長期資產為1470萬美元,2007年迅速增加到7426萬。而以色列死海溴集團2008年度第一季度季報稱,“阻燃劑銷售收入增加,是因為TBBA和十溴二苯醚的銷售增長。這主要是由于中國的溴素生產成本增加,來自中國的生產者的競爭變弱了”。 以色列死海溴集團。是世界最大的溴化學品生產企業,其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占用率為40%。2009年2月4日,山東海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其已與以色列死海溴集團正式簽定了總額近3000萬美元的合資合同,主要生產十溴等,“產品銷售首先滿足國內需要”。以色列死海溴集團中國公司的李佳鵬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了此項目。 世界阻燃劑另一大巨頭雅保公司同樣看好中國市場。2006年,它將亞太區的客戶服務中心從新加坡轉移到上海。之前雅保在中國已有合資公司寧波金海雅保化工公司,主打產品為阻燃劑。2008年5月,美國雅保公司副總裁 LutherC.Kissam.Ⅳ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說:“我們會繼續增加我們在中國的投入,擴大我們在中國的銷售,來增加我們的市場占有率。” 全球阻燃劑市場的另一大巨頭科聚亞公司則顯得低調得多。即便如此,科聚亞公司一位管理人員也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十溴占科聚亞溴系阻燃劑在中國銷售的一半。 據2006年的丹麥環保署報告,這三家公司的溴生產量占了全球的78%。 但是科聚亞和以色列死海溴均不認同阿琳·布魯姆的關于向中國市場轉移生產溴系阻燃劑的說法。它們稱十溴在國內是國產產品占主導,因為關稅、成本等因素,它們的價格比國內產品高,并且它們的實際銷售在下降。“從數據上看,肯定不會得出這個結論。畢竟現在總量是下降的。”李佳鵬說。而雅保公司則對問題一直未回復。 潛入我們體內的“十溴” 中國科學家也已開始關注十溴問題。2003年,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傅家謨院士和麥碧嫻研究員向國家基金為提出了針對多溴聯苯醚的課題研究申請。在國家基金委、科技部和國家環保局的批準下,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大項目,由傅家謨統領,進行多溴聯苯醚在大氣、土壤、水體域中的殘留及其對人體健康影響等的研究,時間5年。麥碧嫻領導子項目組,后獨立承擔一個重點項目,研究多溴聯苯醚在生物體中的累積和在食物鏈中的傳遞。 在研究中,他們測定出廣東某電子垃圾回收地附近水庫中水生生物體內的多溴聯苯醚總的含量比華南地區魚體中的高了3個數量級。而與世界其他城市相較,廣州大氣中的十溴聯苯醚污染程度較重。 研究表明,從20世紀90年代起,珠三角部分地區五溴聯苯醚阻燃劑的使用已減少,但受珠三角電子產業飛速發展的影響,樣品中十溴的含量從1990年以后快速增加。研究人員自珠三角和南海北部采集了66個表層沉積物樣品。結果表明,東江和珠江已是目前世界上已報道沉積物中十溴的含量最高的區域之一,其含量在絕大多數樣品中占80%以上。最有價值的是,他們在一部分生物體中檢測到十溴,表明它可能被生物所吸收。十溴曾被認為不能被生物體吸收。這一發現與近期不少國外的研究互相印證。 為了進一步研究十溴對生物體的危害,麥碧嫻展開了十溴對陸地生物的影響研究。她的課題組先于2007年2月,在北方猛禽體內發現十溴,次年又在圈養的熊貓體內發現了。熊貓是陸地高等級動物,這一發現非同尋常。他們的研究論文發表在2008年5月的世界環境界的權威雜志《環境科學與技術》上。 這一發現引起了阻燃劑生產廠商的重視,兩個月后,雅保公司總部的科學家Hardy.M.L致函她,“以個人名義”表示對研究數據的異議。 然而,2009年1月,他們又在珠三角的水鳥體內“成功緝兇”。進一步證實十溴會被陸地生物所吸收。隨后,加拿大科學家在北美銀鷹體內亦找到證據,證實十溴確實會進入高等級生物體內。 為了進一步研究十溴對人體的影響,傅家謨將對人體影響的醫學性研究交給了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重癥孕產婦救治中心主任、廣州市婦產科研究所所長陳敦金。“既有的研究顯示十溴二苯醚的化學結構與甲狀腺素類似,會成為甲狀腺素的環境激素,而甲狀腺素是促進胎兒發育的因素。”陳敦金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陳敦金和醫生余琳的課題組通過動物實驗研究十溴對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影響。研究證實,十溴可以通過胎盤屏障以及母乳進入胎鼠體內,影響發育中的子鼠神經系統,降低子鼠的學習記憶能力。劑量越大,影響越大。而母鼠孕期暴露于十溴環境,會造成子鼠出生體重減輕。如果持續處于此情況,對母鼠的下一代免疫功能存在一定的不利影響。 至于對人體本身的影響,他們已經完成對廣州地區21對嬰兒臍帶和母親靜脈血樣的采集,分析結果顯示,母子體內均檢出十溴二苯醚。 滯后的研究,缺失的立法 在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翔看來,國內的研究仍顯不足。相對國外目前已經系統研究溴系阻燃劑和有機磷阻燃劑對環境和人體的影響,我國目前還沒有相應的完整的研究,化學品安全協會副理事長劉利民也指出,在化工行業中,阻燃劑并沒有被作為一個專門問題來研究,而歐美現在這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一點也不亞于當初研發溴阻燃劑的投入。 世界上首批進行人體攝入溴阻燃劑研究的環境化學家之一、瑞典國家化學品監督署專家伯特·歐文·倫德日前撰文指出,如果法國和英國的風險評估認為十溴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存在潛在危害,歐盟可能在2010年立法禁用十溴,而不僅止在電子、電器產品。 目前國內針對阻燃劑標準僅有的兩個規定來自信產部和國家質檢總局,僅要求公共場所的電子電氣產品、家具、紡織品、建筑材料和裝飾材料等必須達到相應的阻燃級別,均未明確禁用或限用十溴。另外,按行業標準,飛機、汽車、火車和地鐵的內裝飾材料也未排斥十溴。 盡管更加安全的無鹵阻燃劑已經出現,但憑著低廉得多的價格,溴系阻燃劑仍是國內應用主流。 如果不真正重視阻燃劑問題,加大阻燃劑對環境和人體危害的研究、健全相關法規,阿琳·布魯姆的話,或許不會是一句聳聽的危言。(南方周未) (本文來源:南方網 作者:蘇嶺 陳軍吉 盧麗濤) 來源: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