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 2009-4-10 11:05 | 來源: 襄樊日報
記者 朱科 王雨婷 楊明陽 見習記者 王非
本報8日刊發的《不文明餐飲現象掃描》一文引起了讀者的關注,許多市民來電談了自己的看法。
餐后手紙別亂丟
家住樊城紅光路的市民黃女士告訴記者,紅光路南段是“早餐一條街”,市民隨地扔餐巾紙的現象比較嚴重。行人從此處路過,一不小心就會踩到裹著鼻涕、唾液的餐巾紙。
黃女士說:“前段時間,城管部門對面館為顧客提供餐巾紙的行為治理過。但是,這種現象仍然存在。另外,有些市民就餐時自己帶餐巾紙,用完餐后還是習慣性地將餐巾紙隨處扔,文明素質有待提高。”
勸酒要學會尊重
在某私企工作的駱坤來電表示,有時出于工作需要,他不得不向客戶勸酒,但同時他也十分尊重對方意見。“不得不承認,生意談判過程中,公司公關代表勸酒能力的高低很重要。但是,公關代表勸酒是以尊重客戶為準則,并且因人而異。勸酒的主要目的是聯絡感情、活躍氣氛,并不是將對方灌倒,讓其丑態百出。如果客戶果真不能喝酒,絕對不能勉強。”
健康比排場重要
家住董臺小區的彭先生表示:“近些年,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一些人餐餐大魚大肉,患上了‘三高’。大家已越來越意識到飲食結構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十分注意飯菜的葷素搭配。如果主人一味顯示自己的熱情,飯菜太過豐盛,反而會讓人覺得不合適宜。”
菜館推崇“個性化”
丹江路某家常菜館經營者李先生說,他們經常會根據人數,幫助顧客合理搭配酒菜。這樣,既能給足請客人的面子,又不會造成浪費。時間一久,顧客們對這種做法比較滿意,回頭客也越來越多。“同時,一些老主顧把酒水點多了,我們會幫忙他們保管,下次就餐時繼續使用。如果客人有不少飯菜沒吃完,我們會建議他們打包,盡量避免浪費。”李先生告訴記者。
公共場所勿喧嘩
樊城某公司會計李巖認為,襄樊市民在公眾場所高聲喧嘩似乎由來已久,這種習慣除了影響他人,更重要的是讓人看輕了襄樊人的素質。
他告訴記者,一次,他與一位湖南客戶在樊城一酒店吃飯。席間,客戶沒說原因就匆匆離席而去。后來才知道,因餐廳太吵鬧,他沒有聽到手機響,家里出了事,家人正為聯系不上他而焦急,他是去洗手間時才發現有4個未接電話。李巖說:“后來這位客戶到襄樊吃飯,總要求到環境安靜點的地方。”
“紅棚子”更需文明
家住織工街附近的市民張宇征來電反映,天氣變暖了,襄樊的夜市又要火起來了,市民在夜市用餐時的一些不良行為值得關注。
他告訴記者:“從5月到10月,織工街附近的‘紅棚子’就開始通宵達旦地經營,就餐的市民光著膀子大聲談笑,鬧聲不絕于耳。”經營者們加工食物時的油煙和噪音更是讓人不能安睡。張宇征認為,市民到夜市消費是一件很舒心的事情,可是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影響了他人的休息,“別光顧著自己肚子舒坦,卻讓別人睡不安穩。”
來源:襄樊襄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