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7 10:21:00 來源: 內蒙古晨報(呼和浩特)
近兩年來,呼市中小學附近,服務中小學生午餐午休的小飯桌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
4月23日,呼市衛生局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小飯桌主要集中在呼市市四區內,形成一定規模的小飯桌數量為367戶,已發放衛生許可證60戶。
然而,前期開展此項調研的呼市教育局政策法規科科長莫日根透露,事實上遠遠不止這個數字,呼市小飯桌的數量在1700家以上,近2萬名學生在小飯桌食宿。
本報記者 郭俊樓
小飯桌,取締還是監管?這個問題一直懸在呼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崔逢德腦中。4月23日、24日,在關于呼市小飯桌與寄宿制學校的調研中,崔逢德試圖建議通過在學校實施寄宿制來取代小飯桌。
但調研了解情況后,他的想法發生了動搖。“目前不是取代的問題,而是試圖立法引導、監管,讓小飯桌快速‘陽光’起來。”
小飯桌質量堪憂
4月23日中午,幾位小飯桌阿姨早早地等在了大學路小學門口接領小學生。成群結隊的小學生在阿姨的帶領下拐進了學校對面的居民樓。
下午6時,孩子們陸陸續續被自己的爸爸媽媽接走,8歲的蘇杭終于等到了剛下班風風火火趕來的爸爸。
采訪中,家長們一致稱:“我們需要小飯桌。”
蘇先生介紹,女兒蘇杭上午10時30分放學,下午4時30分放學,而此時正值家長上班時間,無暇接孩子。小飯桌不僅解決了孩子中午吃飯、休息的問題,更是一托管中心。有家長提出:“現在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小飯桌和小朋友們玩一玩挺好。”
目前小飯桌市場需求旺盛,調研中,幾個小飯桌幾乎處處爆滿。“外婆灣兒童餐廳”等多家“小飯桌”均表示,仍有很多家長聯系要住小飯桌,可惜床位已滿。
按照呼市衛生局2004年制定的《呼和浩特市小飯桌衛生管理暫行規定》,每個孩子應該占有的室內面積在4平米以上。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小飯桌室內面積與人數比例少有達標,呼市賽罕區大學路小學附近一處僅有76.97平米的居民樓房內甚至設有58個床位,大通鋪上緊挨著的一個個小枕頭令人驚詫。
走進位于關帝廟街的“寧靜小飯桌”,室內彌漫的蒸包子的味道撲鼻而來。女主人邸云枝介紹,21個孩子,室內包括廚房、衛生間總面積83平米。記者發現,大通鋪上原本鮮亮的床單局部已變得灰暗。提起證件,邸云枝介紹她僅有個人健康證。
“這是一個典型的無證經營。”崔逢德感嘆。采訪中,小飯桌無照經營現象并不僅此一家,基本沒有工商營業執照,不具備相關的衛生設施和條件,員工缺乏健康營養知識,對于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學生來說,在此用餐既缺乏食品安全保障,又談不上營養豐富。事實上,包子幾乎成了許多小飯桌的必備主食。
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在調研組趕到大學路小學對面的居民樓時,一80平米左右的2樓一家門敞開著,屋內密密麻麻設有58個床位。爬上6樓,包子味亦撲鼻而來,仔細盤問后得知,該主人將2樓租來經營小飯桌,6樓為孩子們的“餐廳”。為此,鄰居王大娘怨聲載道:“老伴有心臟病,小飯桌開在居民樓里太吵了,孩子們的吵鬧聲讓想午休的居民一刻也睡不踏實。”
而讓調研組最擔心的是,由于小飯桌都是在居民住宅樓內開辦,房屋面積狹小,室內通風條件差,學生用來休息的大多是通鋪,擁擠的住宿條件,存在消防安全隱患。另外,到目前為止,呼市所有小飯桌中符合發放衛生許可證條件的只有60戶。其中玉泉區的100多戶中,發證的只有2戶。
寄宿制難替小飯桌
在調研初,崔逢德試圖用寄宿制取代小飯桌。
崔逢德認為,建立規范的寄宿制學校才能徹底解決小飯桌存在的問題,同時可以減少交通堵塞,減少學生上下學往返次數,減輕家長負擔。此外,小飯桌在管理上存在問題,其中衛生問題是最需要迫切解決的,如果遇到地震、火災、煤氣中毒事件,后果不堪設想。他希望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利用社會資金,推行寄宿制學校的正常運行。
如果學校有食堂、宿舍,是否希望將小孩留在學校?調研組成員詢問家長時,家長們紛紛表示,希望把孩子寄宿于學校,因為價格便宜而且放心。但目前呼市少有這樣的學校。
在賽罕區民族小學,寬敞明亮的宿舍公寓不亞于大學宿舍,8人一間的公寓,床單整潔,被褥整齊,室內空氣清新。樓道內消防栓、安全通道一應俱全。校長云志蒙告訴記者,今年該校2221名學生中有住校生812個,而從今年起,學生是免費住宿,每月交180元的伙食費。而在伙食費中,政府為蒙古族學生每年補助1080元,漢族學生每年補助300元。
但在小飯桌中,普通孩子每天僅一頓飯、一個午休的收費每月就在300元左右。
只是,云志蒙透露,花400萬蓋起來的宿舍樓當初與開發商簽訂合同時約定需要3年還清投資款。去年,已向開發商還付200萬,而今年義務教育學生住宿免費政策下,所剩的200萬如今只能靠賽罕區政府埋單。
這意味著,如果在呼市的幾十所中小學中實施寄宿制,建設餐廳及宿舍樓的經費就全部需要由政府埋單。此外由于前期的規劃問題,大多中小學校園內根本沒有建筑場地。
很多學校并不贊成實施寄宿制。如玉泉區教育局局長胡少戡所言:“在學校吃、住一旦出事,學校擔不起這個責任,尤其是中、小學生。”
呼市6中校長董奮龍介紹,該校收了一部分城郊、旗縣的孩子,但招收時比較謹慎,這些學生品學兼優,招他們主要是為了提高升學率。細數往年該校的狀元,大多出于此類學生。
另外,義務教育法中明確:小學劃片就近入學,半徑不超過2公里。而如果實施寄宿制,無疑會慫恿學生擇校上學,與法律相違背。
調研組發現:取締小飯桌,實施寄宿制暫不可行。
“或許向外地看齊,在學校辦食堂,同時調整上下課時間是一條良方。”莫日根說。目前,北京等很多發達地區,學生在學校餐廳用餐,餐后即上課,取消午休,這樣就避免了小學生中午街頭亂竄,家長也可以免接送。
另類小飯桌或成發展趨勢?
調研結束時,一家自稱是為了解決當前小飯桌存在安全、衛生、健康、教育隱患及擾民等問題而開設的專門為小學生提供午餐、午休、游戲和學習的場所——“學憩園”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選址在學校周圍的商業樓,這就避免了擾民;與內蒙古營養師協會合作編制營養譜,由營養午餐配送中心負責提供小學生營養午餐,這就解決了煤氣威脅和營養問題;下午放學后為小學生提供作業輔導、課外活動的服務;提供安全衛生的午休場所,以及勵志、益智書籍、玩教具等設施。”學憩園院長方曉介紹。
方曉說,在請教內蒙古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于光軍之后,基于全新的教育服務和社區服務理念,她準備建立一種圍繞學童生活的成長需要,從飲食、課外輔導等方面,為學童、家長提供專業、規范、規模化的另類小飯桌服務機構。而此舉一旦施行,將成為全國首例。
然而面對新生事物,教育部門和衛生部門很難鑒定學憩園屬于教育機構還是餐飲機構。方曉跑了幾個月不知從何處辦理證件。
走進學憩園,卡通的墻壁,專設的學生教室,有專門機構送來午餐以及科學搭配的水果,并且為每個學生建立專門的檔案,記錄飲食、心理、學習情況,及時反饋家長……
新型的小飯桌得到了調研組的一致肯定。只是,“學憩園”收費在400元左右,往往成為高收入家庭的選擇,而對于那些月薪不足千元的農民工家庭來說,很難承受。
以“疏”治“漏”
在許多中小學校對面,一棟棟居民樓內隱匿著一個個良莠不齊的小飯桌。在蘇虎街小學附近的居民樓內,一居民透露,周圍有20多家小飯桌。而在調研中發現,不少小飯桌已意識到自身資質問題,總是藏藏掩掩,擔心被取締。
2004年,呼市衛生局制定了《呼和浩特市小飯桌衛生管理暫行規定》,對“小飯桌從業人員健康體檢情況、采購使用畜禽及其制品和偽劣食用油以及調味品、食品原輔料進貨索票索證情況及臺賬情況、廚房面積布局和各項衛生條件是否符合相關規定、有無餐飲具專用的清洗消毒設施以及餐飲場所面積與接待學生的數量是否相適應、是否使用隔餐剩余食品或制售冷葷、涼菜及飯菜是否留樣、室內是否安裝空氣消毒設施”等重點內容進行了規定。只是,目前符合發證標準的寥寥無幾。
令呼市新城區衛生監督所監督員范斌無奈的是,經營者多是城市下崗人員等弱勢人群,以經營小飯桌為生。另外,這個市場客觀上存在著比較大的需求,對于未取得衛生許可證開展小飯桌經營活動的,僅采取取締的方式,會引發兩方面的社會問題,一方面會造成上述弱勢人群生活來源緊張問題,另一方面目前在小飯桌解決午休和午餐學生數量較多,簡單取締后會給很多家長帶來困難。
“小飯桌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解決了家長的困難,解決了小學生吃飯和午休的難題,同時起到代管的作用。為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應該變取締為引導,對呼市小飯桌進行全面管理,使其有序運行。”為此,呼市人大將向政府建議,進一步修訂《呼市小飯桌衛生管理暫行規定》,制定更科學的、適合呼市市場情形的小飯桌衛生監管標準,以衛生、安全為基準,分級管理不同質量級別的小飯桌,滿足不同收入市民的需求。同時引導不符合條件的經營者轉變經營方向,或加強再就業安置工作解決這部分弱勢人群的生活來源問題。
來源: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