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29日
“宅生活”的出現與現今社會競爭壓力過大、生活節奏加快、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雖然現代社會是多元化的,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然而無論從心理學角度還是社會學角度來看,“宅生活”都是不利于健康和未來生活的。人是具有社會性的,人的心理、性格、能力都是在社會交往、人際互動中不斷完善和提高的,長期脫離與現實社會的真實接觸,會造成社會性退化,心理上會趨于退縮和自我保護,難以有切實的自我評價,可能會過分自卑或者自傲,還可出現社交能力減退,人際關系淡薄,社會適應不良等。
那么,對于習慣了這樣生活的“宅男宅女”們來說,要想改變的話從何做起呢? 1.首先仔細想想自己的生活目標究竟是什么。 “宅生活”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或生存的狀態,對任何人而言,這都絕對不是最終的生活目標。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種自我成長的力量,有著種種對生活的期待和渴求,試著聆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聲音,慢慢激發起改變的愿望,要相信自己是可以而且有能力改變的。 2.從生活中的小事情做起。 例如,試著偶爾上街去購物,不要完全依賴于網絡交易;重新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不要總是熬夜或是睡懶覺;每當完成一件事時,給予自己適當的獎勵,以增加自信心。>>>>>>全文 專家支招 對于宅男、宅女出現的社交障礙、自閉情緒該如何調節?他們中有一些人之所以逃避社交、自我封閉,關鍵是沒有確立自己的社會認同感。他們更需要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援,得到更多關注和肯定。葉斌主任建議,應鼓勵宅男、宅女逐漸接觸社會,慢慢適應環境。多和好朋友交流、溝通,并慢慢接觸新環境,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獲得愉悅。 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徐一峰教授認為,要想改變宅男宅女的“御宅觀”,首先要認清網絡本質,劃清現實與虛擬的界限,持之有度。同時試著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學會容忍自己與別人的不完美。多參加戶外運動和活動,多培養興趣愛好,增加自己在現實世界中與人的交流機會。
那么,對于習慣了這樣生活的“宅男宅女”們來說,要想改變的話從何做起呢?
1.首先仔細想想自己的生活目標究竟是什么。
“宅生活”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或生存的狀態,對任何人而言,這都絕對不是最終的生活目標。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種自我成長的力量,有著種種對生活的期待和渴求,試著聆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聲音,慢慢激發起改變的愿望,要相信自己是可以而且有能力改變的。
2.從生活中的小事情做起。
例如,試著偶爾上街去購物,不要完全依賴于網絡交易;重新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不要總是熬夜或是睡懶覺;每當完成一件事時,給予自己適當的獎勵,以增加自信心。
3.從周圍環境入手逐漸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良好的人際關系來自對自我的認識和接納,來自對他人的溝通和體諒。只要你真誠待人,心懷友善,學會微笑,樂于不斷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敢于開放自己、表達自己,一定會遇到不少真正欣賞你、懂得你的朋友和知己。
4.積極參加一些體育鍛煉,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功能、知覺力和控制力,增加血液循環,調節心率,改善機體的含氧量,強健體魄的同時還能放松心情,緩解壓力,提升精力。當你慢慢習慣了運動帶給你的那種愉悅的感受之后,生活方式自然也就不知不覺也發生了變化。
5.多到戶外走走。
到外面感受一下清新的空氣和明媚的陽光;條件許可的話,制定幾項旅行的計劃,定期出門旅行,這樣不僅可以拓展自己的視野,還會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
以下三種狀況,是“宅人”們需要注意避免的:
1.日夜顛倒
由于沒有上班或學習的時間限制,宅男宅女們經常日夜顛倒,或者想睡就睡,睡夠就醒,沒有形成固定的生物鐘。生活習慣錯亂,容易出現頭暈、情緒波動大等癥狀。
建議:既然沒有準時上班的壓力,要求自己每天六點準時起床,顯然也是不大現實的。晚一點入睡,晚一點起床,也并非不可。但無論是幾點鐘起床,最好形成自己的生物鐘,有自己的作息習慣,而不是亂成一套。這樣,內分泌才會正常起來。2.三餐不定
宅人們三餐不定,還經常以快餐食品、零食果腹。長此以往,腸胃容易受傷害,出現營養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等癥狀,再加上快餐食品常含有防腐劑,長期可能導致胃脹、便秘、腸胃炎等消化系統疾病。>>>>>>全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