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張掖日報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餐飲消費需求從解決溫飽問題轉向社會交往、休閑娛樂、享受人生上來,科學經營、清潔經營、綠色經營、人文經營等理念已悄然進入餐飲業。近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我市城區餐飲業環境衛生存在不容忽視的不環保、不衛生、不文明等問題。
清潔衛生經營戶不當回事
每天,有大量顧客在城區某小吃城就餐。走進小吃城看到,墻上張貼的溫馨提示上明確規定,經營操作人員不得直接接觸現金,舉報有獎,收現金者罰款,并公布了監督電話。記者暗訪時發現一臊面攤點上,撈面的師傅接過消費者遞來的現金,數完后,立即用數錢的手撈面、抓蔥花。記者問,怎么不洗手就直接抓菜?他說,沒有?而旁邊的老板不耐煩地說,要那么干凈能干啥?在旁邊賣涼面的攤點上,記者看見經營者洗菜的塑料桶里,大半桶污水中漂著塊黑抹布,原來洗菜、洗碗、洗抹布、洗手都用這一桶水。一名工作人員說,中間攤位沒有自來水,經營者用水都到專用水池里提。由于餐桌下沒放垃圾桶,顧客吃完飯,將餐巾紙隨意扔在地上。一餐桌下,兩個沒有收的碗摞在地上,旁邊放著的一層籠屜里還有吃剩的包子和雞蛋皮、塑料袋。正在吃飯的一位女士告訴記者,不能往地下看,看見了心里不舒服,吃不下飯。記者來到南街一家臊面館,看見門外地面上有許多痰跡。飯廳里,滿地的餐巾紙、衛生筷和吃剩的包子,服務員正在打掃。經營戶告訴記者,一些顧客沒有衛生意識,把餐巾紙隨處亂扔,門口放的垃圾桶不起作用。隨后,記者來到廚房,看見昏暗的燈光下,抹布、案板、籠屜、水捅臟得不堪入目。西環路一大盤雞店的前廳里干凈整潔,但后面的廚房和廁所僅用一塊木板隔開,臭氣和肉香味混在一起。市民王先生只去過一次,就再也不敢去了。他說,這里的衛生差。
重復洗碗“忽悠”顧客
在西環路、南環路、馬神廟等街道的一些牛肉面、臊面、小飯、拉面館里,人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面館師傅在盛飯時,不用擺在窗口的消毒碗,而是直接用廚房里的水洗碗盛飯;從消毒柜里取出的筷子經常是濕的。某餐具消毒公司市場科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牛肉面加盟連鎖店和火鍋店,為消費者提供消毒餐具。但由于受利益驅動,許多面館把原本含在飯價里0.20元消毒碗錢裝入自己腰包,重復洗碗現象非常嚴重。有的牛肉面館或臊面館每天早上能賣幾百碗飯,但消毒公司為這些餐館送消毒碗時,他們每天只需要30個。有的面館每天只用三分之一的消毒碗,中午或下午根本不用。為了迷惑顧客,把帶包裝的消毒碗放在窗口做樣子,水洗碗很隱蔽地放在下面,給消費者造成錯覺,認為盛飯的碗是消毒碗,其實,盛飯時,師傅用的是下面的水洗碗。有的面館把消毒碗塑料袋拆下套在水洗碗上,“忽悠”顧客。一位餐飲業經營者透露,為了節約成本,有些餐館外面擺著的消毒柜,根本就沒用。當天把筷子洗凈晾干,第二天放在消毒柜里,有的還加熱,給顧客造成經過高溫紫外線消毒的錯覺,有的將筷子洗干凈直接放進消毒柜,卻不插電源。
只求經濟效益,不顧食品安全
南二環路的農家園,就餐環境比較舒適,但一些農家園廚房里的衛生狀況令人擔憂。沒有下水道,沒有消毒設施,廚房面積小,切生、熟肉混用一塊案板是普遍的問題。記者在一農家園,看見廚房面積只有4平方米左右,不大的案板上堆放著熟肉、生肉和幾條魚,灶臺上放著鍋碗瓢盆,蔬菜隨意堆在墻角,整個廚房顯得雜亂不堪。記者問經營戶,這里有消毒碗筷嗎?她驚奇地反問道,你們還需要消毒碗筷嗎?在另一家農家園,經營者告訴記者,他們有一次性的方便筷。去年夏天,市民郭先生和朋友在農家園聚會,飯還沒吃完,就開始鬧肚子,難受了兩天。他說,自從那次后,他很少到農家園消費,那里的衛生實在太差了。據了解,張火公路145隊一帶、二環路農家園、東門牌坊樓等地大多數餐飲單位均無上下水設施和衛生廁所,污水排放和個人衛生成為餐飲單位食品污染的主要隱患。有關專家說,飲食衛生關系著每個人的身心健康,一方面,有關部門應該加大管理力度,為消費者創造安全放心的飲食環境;另一方面,消費者外出用餐時,應該選擇那些信譽好、環境衛生條件好的餐館、飯店。同時,經營戶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應當為顧客提供一個健康、衛生的餐飲環境。
來源:每日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