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6 11:14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端午節近在眼前,軟糯香甜的粽子吸引著人們,肉餡、水果餡、蛋黃餡、棗餡、栗子餡等等琳瑯滿目,讓人不知吃哪種才好,也不知道吃多少才夠。其實吃粽子也有很多講究,和日常健康息息相關。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吃粽子的學問。
不要空腹吃粽子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例如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約一至一碗半的飯,熱量約為400~500卡路里。因此 ,專家建議,每次可以少吃一點,或者選擇小一點的粽子。
有些人一大早把粽子當早飯吃,這樣糯米會在胃里停留很長的時間,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舊病復發。此外,晚上臨睡前也最好不要把粽子當夜宵。
關于粽子的食用和保存方法,專家提醒,如果購買后不能冷藏,應及時食用。冷卻的散裝粽子買回家后,經再次燒煮后食用,尤其注意要在沸水中煮熱煮透,這樣才吃得安全。對于一時沒有吃完的粽子,一定要及時放進冰箱冷藏,切勿長時間放在外面。一旦發現有霉變或異味,千萬不要再吃。
搭配白蘿卜更健康
粽子雖為節日中的鮮品,食之不當也會傷人。以糯米為主料的粽子不宜消化,所以專家建議 ,吃粽子的時候搭配麥芽水、白蘿卜或白蘿卜水,可以促進消化,也可多搭配吃些動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蔥、土豆、菠菜等具有通便功效的食物。或者吃些山藥,山藥有補脾胃益肺腎的功能,可以幫助減輕腸胃負擔。
另外,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也可配一碗清淡的湯,如冬瓜、絲瓜湯等,最后再來一份水果,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達到營養均衡。
一般人們吃粽子習慣蘸糖,專家表示,糖對黏液有稀釋作用,可以保護胃黏膜、保護脾胃,在中醫講,有補益和中作用。所以蘸糖吃是可以的。
喝熱紅茶解膩
粽子因為多油,多吃容易膩,而且糯米又是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因此粽子吃多了會容易讓人感覺到膩、食滯。而熱的紅茶有去油膩的作用,吃粽子的同時喝點熱紅茶可以起到很好的解膩消滯作用。其實吃粽子的時候拿紅茶來配就可以了,紅茶不需要特別指定哪一種 ,但是一定要是熱的,這樣才能起到很好的解膩作用。
除了紅茶,專家在此特別推薦了一款食粽消化茶:陳皮二錢、麥芽二錢、佛手柑三錢、山楂三錢、烏梅一錢、甘草一錢半,煮約一公升的開水,當養生茶飲用。
同時,吃粽子的時候不要喝冷飲 ,喝冷的東西更容易讓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讓人感覺到滯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