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都市生活 2009-06-22 10:21 高 莘
《黃帝內經》中有句名言:“圣人治未病”。唐代名醫孫思邈又將此話發展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這里的“上工”原本指好的醫生,現在被理解為“上等的措施”。人的身體狀態也分三種:健康狀態、疾病狀態和介乎于兩者之間的亞健康。在此,“未病”對應健康、“欲病”對應亞健康、“已病”對應疾病。目前,對于生活在繁華都市的年輕人而言,治未病和治欲病成為很多人養生的方式,而東方文化、中醫理論則成為他們的依托和首選。
繁華都市靜心處
“找到根了,有根的植物才茁壯。”青未了心靈成長小組的創辦人安瀾這樣評價東方文化越來越引人關注的現象。“青未了”的活動場地位于朝陽區和平西街。屋內的環境干凈溫馨,棕紅色的地板和簡潔的陳設讓人安心輕松。房間的角落里擺放著會員的畫作、各種小玩具和花草。安瀾說:“經常來這里參加活動的人多在26歲到35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人有了選擇的條件,也正因為這樣,他們才經常困惑,不敢選擇,患得患失中找不到支持,使精神萎靡、身心不調。”“青未了”有很多主題活動,近期的“青未了講壇”活動里中醫劉杰教授的“中醫的天人相應與健康”講座很受歡迎。“東方文化講究的是總體、宏觀,看到整體的自己。西方文化講究的是具體、局部。中醫是讓自己的身心取得平衡,不像西醫只解決局部。”安瀾說。在“青未了”,活動中的溝通會讓參與者找到支持、看得更清楚、更寬廣,達到調神養生的效果。
熏治養生也是東方養生的主要內容之一。千禧酒店中的“SPA by MTM”可以說是一個讓人放松身體、舒緩壓力、回復神采的地方。“SPA by MTM”的裝修風格遵從千禧酒店的設計特點,充滿東方氣息,房間隱蔽、理療師低聲細語,讓來訪者立刻安靜下來。芳療養生復燃療程、東方按摩、印式頭部按摩是“SPA by MTM”推崇的療法。Spa技術總監羅曉琳告訴記者:“香港MTM進入北京一年多了,接待的客人大多在25歲到40歲之間。這些人事業處于上升期,不甘于現狀,所以承受的壓力較大。”MTM的芳療針對每個來訪者身體狀況的不同,設計個人處方,加入特定的精華素,從肌理改善身體狀況。而東方按摩則是傳統的中國療法,通過中式穴位指壓,放松肌肉、疏通經絡,增強身體機能。印式頭部按摩則采用印度式按摩技巧———輕拍、搡和緊壓,讓人全面釋放緊張,平靜心靈。
若想徹底逃離封閉的房屋,到大自然中去是很多人選用的方法,所謂環境養生正指此類,雖不能像古人一樣到名山大川結廬修養,但也能在北京的郊外找一處靜地。位于司馬臺長城腳下的薰衣草莊園用成片成片的紫色薰衣草吸引著追求浪漫的年輕人,讓客人不用去普羅旺斯和北海道就能享受薰衣草的美麗。莊園的劉陽經理介紹,在莊園里客人可以自己采摘香草,然后到水岸邊的睡吧用剛剛摘下的香草泡茶,坐在水岸邊的涼椅上,聞著花香、品著清茶,身心得到放松。晚間客人可以在莊園露營,聞著花香睡個好覺。
自我調節需恒心
如果說很多養生方式都需要到特定的環境里,那么有的年輕人卻創造條件自我調節。劉智在一家國企做財務工作,他并不想借助外力緩解壓力,因為在他看來,借助外力的效果是短暫的。“我通過吐納的方式來調節自己身體的內循環”,劉智說,“每當覺得疲勞的時候,我就會自己做吐納,達到一分鐘只呼吸三、四次的效果,這樣,晚上的睡眠就會好。”但是這種方法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用,因為這要求在靜坐的時候心要完全安靜,并且要堅持做,然而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劉小姐則通過在家里養魚、種菜、種花來調神。劉小姐在院子里種了石榴、香菜、生菜、蔥、蘿卜、絲瓜、辣椒、菊花、月季、野花等多種蔬菜和花草。劉小姐認為,養魚、種菜、自己做飯都能給她帶來很大愉悅,看著它們慢慢長大,覺得很有成就感。
余小姐在學生時代就是一個注重養生的人,在同學們喝飲料的時候,她就會泡上自己搭配的香草茶。工作后,她更是從飲食上調節自己。像“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的句子,她都倒背如流,洪邵光的健康建議她也常掛嘴邊,“我做米飯時會把粗糧和精米混搭;吃菜會多少加進西紅柿和紅綠辣椒等深顏色蔬菜,因為這樣可以補充維生素A;黑木耳也要多吃。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喝茶就喝綠茶,可以延緩衰老……”余小姐娓娓道來。像余小姐這樣食餌養生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通過調節食物的品質、數量、進食規律、回避有害物質的食餌養生更需要堅持。食餌養生中也包括藥養,一位同仁堂的坐堂醫生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會選擇中藥調節身體,藥店代煎藥時也會分袋裝,有的醫院還會制成膏狀,讓上班族方便食用。而像燕窩、蟲草等天然補品也越來越被年輕人接受。
傳統方式也有禁忌
東方的養生方法給人的印象多是天然的沒有化學物質、健康的。但如果不懂其理,不因人而異也不會見效,甚至會傷害身體。
調神養生中有弦歌自娛的說法,早在幾千年前,音樂養生就被人們所了解。唐宋以來,音樂空前繁榮,音樂的養生和治療被廣泛應用。白居易在詩中有很多關于音樂養生的詩句,《好聽琴》中曰:“本性好絲桐,塵機聞即空,一聲來耳里,萬事離心中;清暢堪銷疾,恬和好養蒙,尤宜聽三樂,安慰白頭翁。”詩句強調了音樂對人的心理調節功能。但是,看似對人百利而無一害的音樂養生也要因人而異,安瀾告訴記者:“五音對五臟,現在市場上售賣的很多具有治療功能的音樂合集確實有它的作用,但是同樣的音樂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有的人聽到不適合的音樂反而會感到恐懼,所以我們在用音樂溝通時都要經過謹慎篩選。”
現在流行的精油產品也有禁忌,羅曉薇告訴記者,有些精油用多了會讓人中毒,因為精油在提煉時是直接提煉植物中的所有成份,這就是與精華素的不同之處,精華素是提煉植物中的有效成份。雖然現在認識不同植物精油作用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專業到能分辨哪種會有毒性的人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