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7 13:15:12 華夏經緯網
健康是長壽的基礎,而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美狀態。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觀也隨之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擔心自己是否受到亞健康的傷害,世界衛生組織(WHO)近年的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顯示,真正健康者僅5%,患有疾病者占20%,而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嚴重亞健康可影響健康壽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早殘和家庭傷害。如何幫助人們全面認識并有效預防和擺脫亞健康,發揮傳統中醫“整體觀、辯證施護”的優勢,這是我國治療亞健康中護理發展的新趨勢。
一、亞健康狀態的概述
1、亞健康是怎么回事?
亞健康是一個大概念: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由前蘇聯醫學家N.布赫曼教授通過研究首先提出。亞健康狀態是指:多種因素作用下,導致機體的生理性改變,已具備了一些病理條件,出現一些疾病的早期癥狀表現,但是從臨床理化等生物學指標監測中,尚不具備疾病診斷標準的參考數據及結果,是處于健康(第一狀態)和疾病(第二狀態)之間的一種過渡狀態,是從健康到疾病的一個量變到質變的準備階段,WHO稱其歸第三狀態或“灰色狀態”,也被稱為“不定陳述綜合征"。這種狀態西醫檢查無陽性體征、無器質性病變,難以診斷,最后常被以為沒有病,實際上身體已出現了疾病的前期征兆,它包含著輕度身心失調、淺臨床狀態和前臨床狀態三個時段。第一時段即輕度身心失調:是指近乎于健康,約占人群的25%~30%,主要表現有易疲勞、失眠、納差和情緒波動等,但這些失調易恢復,一經恢復則與健康者無任何差異。第二時段即淺臨床狀態:是指已出現發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趨勢,潛伏著向疾病發展的高度可能性,在人群中處于這類狀態>30%,但40歲以上者比例猛增,表現為慢性疲勞或持續性身心失調,即所謂“三力減退”(活力、反應力、適應力)。第三時段即前臨床狀態:是指界于淺臨床和疾病狀態之間,這部分人群只有10%,如尚未出現固定的“三高一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低免疫力)的異常,即偶發或有傾向性,此類群體嚴格地講不屬于亞健康范疇,而應歸于有病的不健康狀態,只是有待于明確診斷而已。
2、亞健康狀態的基本特性:
?、倨毡樾院臀kU性。身體無明顯疾病,但抵抗力降低,適應力減退,精神狀態欠佳,亞健康狀態可間斷或持續性出現,但通過科學調理又可明顯消失、恢復健康。據WHO統計,處于亞健康的人群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目前呈上升趨勢,美國每年有600萬人被懷疑患有亞健康,澳大利亞處于這種狀態的人口達37%,日本有數以千計員工中有35%的人在忍受著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病痛,而且至少有半年以上的病史。另據衛生部對中國10個城市的工作人員的調查,處于亞健康的人占48%。就年齡而言,根據上海市對23000人群調查,18~40歲的人群隨年齡增長,輕度身心失調呈緩慢上升趨勢;而40歲以上者,淺臨床狀態的比例則迅速升高;55歲左右則多進入前臨床狀態;65歲以上者即使沒有明確診斷的疾病,絕大多數也處于生理衰老狀態的特殊表現類型,它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
?、陔p向性和可逆性。由于任何事物的發展規律都是相對的、動態的、而不是絕對的、靜止的,亞健康即可向疾病狀態發展,又可向健康狀態逆轉,如果采取積極主動地防治,會達到不患病或不發病之目的,其療效高、費用低;否則,進入不健康狀態后,控制不好不論是從經濟上還是疾苦上講,其代價都是很高的,結果必定是兇多吉少。
3、 亞健康高發人群分布特點:
就行業而言,首為中年知識分子和從事腦力勞動為主的白領人士、領導干部、影視明星、汽車駕駛員和警察;次之,運動員及具有過分抱負,敵意感很強的A型性格行為的人群其發病率也較高。近幾年,我國中年人群的“猝死”現象屢屢發生。講亞健康,正像俗話說的那樣,“不怕掙得少,就怕走得早”。有了健康,才能談得上其他,比如人們追求的知識、名譽、地位、成就、事業、金錢、愛情等要素,可以比作“0”,但都是以健康為首位“1”,只有“1”存在,“0”越多越好,如果“1”不存在,其他可真都是“0”了。如今人們為了達到生存和發展欲望,往往以犧牲健康為代價,從而出現“年輕人犧牲健康換金錢,到年老則以金錢買健康”的怪圈。不難看出對亞健康的關注,既是醫學發展之必然,同時也是醫學界的一大進步,它預示著現代醫學領域中醫療服務模式將發生“從被動等患者上門求治,到主動找人治未病”的重大變革。( 39健康網社區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