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一元錢“消毒餐具”的真相
2009-07-14

來源:現代快報 2009-7-14 7:10:32 

  【龍虎網報道】似乎一夜之間,一元錢一套的“消毒餐具”占遍了南京大小飯店的餐桌。外出就餐時碗筷不再免費,而是用塑料膜裹好,花一元錢才能買到“使用權”。然而,這“一元錢”買到的真是百分之百的健康和安全嗎?

  連日來,快報記者對南京的“消毒餐具”供銷、使用環節進行了深入調查,并隨機抽取了一批“消毒餐具”送往省疾控部門檢驗,得出的結果讓人吃驚:部分餐具菌落總數嚴重超標!而在這些餐具背后,還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龐大利益鏈:餐館、餐具消毒公司從消費者口袋中掏走的“碗筷費”相當驚人,每年南京消費者為“一元餐具”買單的費用大約是7300萬元!

  可能不衛生

  當服務員將薄膜密封的白凈餐具擺上來時,很少有人會對它的衛生性產生懷疑。但事實上,白凈只是表象,背后隱藏的問題,才是真正讓人擔心的。

  5家“消毒餐具”

  2家檢出大腸菌

  驚!

  封塑好的“消毒餐具”看起來潔白光亮。為了解它們的實際衛生程度究竟有多高,快報記者日前從南京市的大中型餐館中,隨機選擇了5個品牌的“消毒餐具”,在確保塑料包裝完好的情況下,送往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

  6月18日,省疾控中心出具了檢驗報告。在5個品牌的“消毒餐具”中,有2個品牌檢出了大腸菌群,且都存在菌落總數情況高于標準限定的情況。其中,標注為“晶信至選”的消毒餐具套裝中,碗的菌落總數達2080(CFU/cm2),而標準規定是<1(CFU/cm2)。另一家標注為“潔麗雅”的消毒餐具套裝中,碟子的菌落總數為6(CFU/cm2)。上述兩家在大腸菌群的檢驗中,結果也都顯示“檢出”,而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是“不得檢出”。

  省疾控中心的專家表示,大腸菌群等指標是衡量餐具受污染程度的重要參照,同時也是涉及人體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消費者使用含有大腸菌群或菌落總數超標的餐具后,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腹瀉、患上痢疾等腸道疾病。

  專家認為,一些“消毒餐具”之所以檢出大腸菌群,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操作時手上的細菌污染、水和洗滌劑污染等。另外,封塑“消毒餐具”的包裝膜,本身可能就是一個潛在污染源。

  下表為5個品牌“消毒餐具”的隨機送檢結果:

  品牌生產單位使用的餐館(部分)菌落總數(CFU/cm2)大腸菌群(/50cm2)

  晶信至選南京晶信至選鋮記粵港小廚碗2080碗檢出

  餐具消毒有限公司洪湖人家等碟2碟檢出

  潔麗雅南京潔麗雅渝仁漁莊等碗2碗檢出

  餐具消毒中心碟6碟檢出

  康神康神餐具私房菜館等碗<1碗未檢出

  消毒配送中心碟<1碟未檢出

  阿福南京阿福餐具用品金鷹大酒樓碗<1碗未檢出

  消毒有限公司靚蛙館等碟<1碟未檢出

  喜樂多南京下關區喜樂多老灣菜館等碗<1碗未檢出

  餐具消毒配送中心碟<1碟未檢出

  備注:1、致病菌均未檢出。

  2、上述送檢樣品中,除了“阿福”為每套5件餐具外,其他4個品牌均為每套4件:碗、碟、湯匙、小茶盅。每品牌樣品一律只抽檢了其中的碗、碟2件,所以上述檢驗結果不代表未檢的湯匙、小茶盅的衛生狀況。

  部分消毒餐具廠家

  污水橫流骯臟不堪

  驚!

  號稱“消毒餐具”,有的卻存在如此嚴重的污染!究竟這些餐具是怎么“消毒”的?連日來,快報記者對南京部分餐具消毒企業進行了暗訪和調查。

  目前,南京大大小小的餐具消毒企業多達上百家,絕大多數都位于城郊接合部,雖然餐具的外包裝上通常標有地址,但是都得花上一番工夫才能找到。

  南京晶信至選餐具消毒有限公司標注的地址位于藤子村,租借的是一處外觀老舊的廠房。記者發現,這里從餐具回收、清洗、包裝到裝車運輸,全部是敞開式的,外來人員輕易就能進出,這與相關規范要求的餐具消毒車間、包裝車間必須隔離和無菌化操作的條件相去甚遠。

  尤其是餐具回收、清洗現場,地面污水橫流,直接從餐館收回來的碗碟都粘著油污、飯菜殘羹,工人們先把它們清理到幾個大塑料桶里,再蹲在地上用水對著餐具沖洗;這個環節完成后,餐具被裝進筐里,搬到一旁用瓷磚壘砌的大池子邊;池子里放滿了水,水里顯然添加了洗滌液體,看起來有些黏稠,水面上則漂著較厚的一層淡黃色看似油污的沫子,一位中年男子將餐具端起來連筐一起放進池子里浸泡。

  整個車間里,唯一算得上“機械化設備”的,就是一臺帶式洗碗機。中年男子告訴記者,餐具浸泡過后,再送進洗碗機里清洗。

  餐具從洗碗機里出來后,就要進入包裝環節了。幾位女工圍坐在一起,將餐具按照碗、碟、湯匙、小茶盅每4件一套歸在一起,逐套手工包裝進塑料袋,再用封塑機壓塑成形——一套“消毒”好的餐具就完成了。

  大約中午時分,一輛面包車開進了車間大門,車內的座椅已經全部被拆除,專門用來盛放餐具。司機把后備箱蓋打開,工人們將一個個規格統一的整理箱搬上了車——整理箱內放的都是封塑后的餐具。記者了解到,根據規范,運送餐具的車輛應該與運送食品的車一樣保持整潔衛生,但是這輛面包車明顯已經破舊不堪。司機說,這些餐具裝好后將運進城,方向是草場門、夫子廟一帶,他們每天有兩三輛車負責送貨。

  而記者暗訪的另外幾家消毒公司,大多比較警惕,外人較難進入車間。在邁皋橋長營村附近的彌博餐具消毒有限公司,記者看到車間的衛生情況稍好一些,藍色塑料筐里放著已經清洗好的或者包裝好的餐具,正中間擺了一個很大的臺子,十多個工人在將餐具分類。屋里能看到洗碗機、消毒柜等設備,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餐具都是用消毒柜來消毒的。

  在位于雨花臺區雙龍路的阿福餐具消毒公司,記者看到,餐具回收沖洗的地點與消毒、包裝的車間是分開設置的,前者在室外搭了一個類似帳篷一樣的地方,這樣不太會產生交叉污染。但是消毒、包裝車間的衛生條件以及操作環節如何,因為老板和員工不讓外人進入,所以不得而知……

  總體來看,南京餐具消毒企業的規模和衛生條件參差不齊。其中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員對記者坦言,之所以選擇在城郊接合部,一方面是為了降低房租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規避有關部門的檢查,“天高皇帝遠,否則在他們眼皮底下,一查就查到了,誰能受得了?”

  工人們清洗滿是油污的餐具

  池子里的水面上漂著滿是油污的沫子

  廠區內雜亂無章

  運送餐具的面包車破舊不堪

  暗訪中,一間稍微正規一點的車間

  其實很暴利

  現在,“消毒餐具”每天都在源源不斷地運到市區大大小小的餐館。那么,究竟它們是怎么獲得商家的青睞,從而登上消費者的餐桌的?記者調查發現,因為背后有龐大的利益鏈支撐,這個過程遠比想象的要簡單。

  南京食客一年多掏7000多萬

  餐館一年白賺2900萬

  七成餐館在用

  首先,“消毒餐具”在南京餐館業的“占有率”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上升。為了解這類餐具的使用情況,記者選擇了餐飲業較為集中的北門橋一帶作為模本,隨機走訪了10家中小型餐館,發現其中7家提供收費“消毒餐具”(5家為強制使用),另外3家不提供“消毒餐具”。

  使用一元錢“消毒餐具”的7家餐館及選用品牌為:

  靚蛙館使用“阿福”消毒餐具。

  渝仁漁莊使用“潔麗雅”消毒餐具。

  粵泰源使用“阿福”消毒餐具。

  鋮記粵港小廚使用“晶信至選”消毒餐具。

  洪湖人家使用“晶信至選”消毒餐具。

  私房菜館使用“康神”消毒餐具。

  老灣菜館使用“喜樂多”消毒餐具。

  不使用一元錢“消毒餐具”的3家為:

  老媽火鍋、彤德萊火鍋、尹氏雞汁湯包,提供店方自己清洗的餐具。

  以北門橋的這一模本來測算,消毒餐具的“占有率”為70%,而這與南京全市餐飲業使用消毒餐具的情況基本一致。記者向業內人士求證這一比例時,康神餐具消毒配送中心負責人給出的數字是60%-70%,康立福餐具消毒公司負責人給出的數字是60%多,同時他們也承認,一些大的酒店、賓館和飯店“做不進去”,因為這些地方有自己的餐具消毒制度和設施。

  而在苜蓿園大街附近,記者發現部分餐館使用的消毒餐具更為驚人:干脆就是一個塑料包裝袋封好的餐具,沒有品牌、沒有廠家、沒有地址,完全是“三無產品”!

  南京餐飲商會秘書長宋佳玲告訴記者,全市餐飲企業有13000多家,中小型餐飲企業約占50%。記者據此測算,如果這部分中小型餐飲企業中使用“消毒餐具”的比例平均是65%,那么總數就是4000多家。不過,宋佳玲認為“實際數字比這要低”。

  進餐館“零門檻”

  其次,“消毒餐具”進餐館幾乎可謂“零門檻”。

  記者以準備開餐館為由,與數家餐具消毒公司取得了聯系。對方除了供貨價格,首先關心的就是飯店大小,有多少個“餐位”,當然餐位越多使用量就越大;接著是距離遠近,這直接關系到他們的送貨成本。

  通常而言,一元消毒餐具進餐館“銷售”,運行模式基本如下:

  餐具消毒公司上門推銷一元錢“消毒餐具”,雙方價格談攏即可供貨——此環節餐館無須交押金,雙方也無須簽協議。

  一般每天上午在餐館開門營業前,消毒公司的車輛陸續開始送貨、補貨,同時把前一天餐館用過的臟餐具收回去重新清洗——此環節餐館只要在單子上簽收一下,認可前一天的使用量。

  大約每十天左右,餐具消毒公司會與餐館結一次賬——如果其間出現了損耗,例如碗碟摔壞了、丟失了,餐館一律不用負責,都由消毒公司承擔。

  商談中,記者提出一些較為關鍵的問題,諸如“衛生質量是否過關”“有沒有衛生檢驗報告”“要不要簽協議”等,對方卻大而化之,或者干脆避而不談。尤其當記者提出,能否到公司消毒現場看一下衛生條件時,對方更是無一例外地回絕了。

  其中一家餐具消毒企業負責人更是直言:“關心衛生檢驗報告的餐館極少極少,更沒有要來廠里看的,人家關心的都是價格……”

  
  “一元錢”的利益分配:6毛與4毛

  在消費者掏出的1元錢中,餐具消毒企業拿走多少?餐館又拿走了多少?記者調查發現,兩者之間的分割比例平均為6:4。也就是說,餐具消毒企業拿走6毛錢,餐館拿走4毛錢。

  所不同的是,餐具消毒企業拿走的“6”當中,有5毛左右是成本費用,實際利潤只有1毛左右。而餐館拿走的“4”當中,基本是純利潤,沒有任何投入,“凈得的”。這就是為什么餐館都樂于接受一元錢“消毒餐具”的原因:賺錢、省事!

  先看餐具消毒企業:

  拿走6毛,實際利潤1毛

  在記者暗訪的數家消毒公司中,給餐館的供貨價格不盡相同,平均0.60元左右,最便宜的0.40元,最貴的0.65元。

  以“康神”為例,4件套送到餐館價格是每套0.60元,帶筷子的5件套是0.65元,如果需求量大的話可以再讓3分錢;“伊萊德”消毒餐具的一位業務經理說,根據送貨距離遠近,價格各不相同。最便宜的不帶玻璃杯的要0.55元,距離最遠的要0.80元……

  “康神”的負責人說,能把成本降低在0.50元以下的生產廠家極少。開一家正規的餐具消毒公司,先期的場地、設備投入要幾十萬元,后期主要有人工、餐具購買、水電和洗滌劑成本等投入。這其中,人工成本占大頭,一般每人月工資千元左右,包吃住;其次,因為餐具是易耗品,而且損耗都由消毒公司承擔,所以每個月還有滾動投入,利潤有限。

  再看餐館:

  拿走4毛,實際利潤更高

  幾乎所有受訪的餐具消毒企業都感嘆:“餐館一點事不費,利潤還比我們高得多。”

  “康神”消毒公司負責人坦言,他曾經給餐館算過賬,通過“一元錢”消毒餐具,至少能“賺”到四方面的錢:一是與消毒公司分成,即4毛錢;二是清洗餐具的水、電、人工費用都省了;三是減少了餐具損耗,這部分成本轉嫁給了餐具消毒公司;四是針對新開張的餐館,能省下一大筆餐具購置費,小件幾乎全省了,只買些大件就可以了。

  “按照一天用1000套餐具來算,這幾條合在一起,一家餐館一年在餐具方面的費用能省下15萬-18萬元!”該負責人稱。

  “一天20萬套”背后的龐大利潤

  從南京全市來看,消費者每用一套“消毒餐具”雖然只有一元錢,但每天、每月、每年的花費卻非常驚人!

  仍以北門橋為例。在記者暗訪的10家餐館中,7家使用消毒餐具的餐館中有5家為強制使用。根據餐位數及就座率保守估計,這7家餐館每天的消毒餐具的消耗量在1200套左右,平均每家是170套左右。按照平均每套0.40元的利潤,平均每家每天單純從消毒餐具賺的錢約為68元。

  據“康神”消毒公司負責人稱,不久前他們曾經考慮成立南京市餐具消毒行業協會,所以對整個行業的情況摸了一次底。根據全市餐具消毒企業的數量(70多家),以及每家企業每天的生產規模,測算出來南京市每天使用的一元錢“消毒餐具”數量約為20萬套。

  按這個數字算下來,每月使用量是600多萬套,一年365天使用量就是7300萬套!按照每套1元錢計算,南京的消費者每月要為“消毒餐具”掏出600多萬元,一年要掏出7300萬元!

  按照前文所分析的利潤分成,其中餐具消毒企業拿走7300萬元的60%,約4380萬元,利潤為每套0.10元,共730萬元;餐飲企業拿走7300萬元的40%,利潤共2920萬元!

  管理太混亂

  顯然,“一元錢”消毒餐具已經逐漸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產業”。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無論是餐館收費的合法性,還是對餐具消毒企業的監管,都存在較大的爭議和同樣驚人的政策缺位。

  “一元錢”是否該收?誰來保證“消毒餐具”的安全衛生?這兩個眼下亟待回答的問題,卻被打了“太極”。

  “一元錢”本不該收

  “衛生關”沒人來把

  關于收費——

  “一元錢”是否該收?

  消協稱“違法”

  對部分飯店不告知要收費或是只提供“消毒餐具”的行為,中消協、江蘇省消協明確表示,其實質是強制消費、重復性收費。

  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條第5項明確規定,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應當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后應當洗凈,保持清潔。此前在《食品衛生法》和《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中也有類似規定。餐飲經營者作為法定義務的承擔方,為消費者配備衛生的餐具是提供餐飲服務時的附隨義務,并應當承擔餐具消毒費用,提供經過消毒并且符合衛生標準的餐具,消費者有權選擇是否使用消毒餐具。在這種規定下,消費者即便使用了收費餐具也可拒絕“埋單”。

  關于安全——

  你管?我管?他管?

  部門雖多不知誰管

  開一家餐具消毒公司要花多少錢?記者從南京市工商部門了解到,注冊資金最低3萬元即可,而且無需任何前置審批。因為衛生部門對這一行業并不核發衛生許可證,所以工商局在審批營業執照的時候也就不需要注冊人提供相關資質。

  按照現行的食品安全管理體制,衛生部門負責餐飲流通環節的食品安全。然而,當記者向有關部門聯系采訪時,卻遭遇了“太極”。

  南京市衛生監督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對餐具消毒企業不發許可證,但是對消毒機構提供的“餐具”進行監管,實行抽檢。對餐館而言,不論是自己消毒的還是購買的消毒餐具,都要符合安全衛生標準,購買消毒餐具時要向消毒企業索要檢驗報告。

  至于餐具消毒企業歸誰管,有關人士建議記者向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了解,因為后者是負責食品安全生產各個環節監督檢查的。

  記者轉而與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取得了聯系,該辦公室設在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聽到記者提出的采訪意圖后,有關人士嘆氣說,盡管食安委是食品安全監管的牽頭單位,但是各個環節的監管職能都分在了各個部門,比如工商、衛生、農林等;至于消毒餐具歸誰管,“如果沒有明確,那就還是塊空白。”該人士表示,食安委本身并沒有執法權,在很多問題上也很無奈。況且,消毒餐具的問題目前在全國都存在,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也不好對此發表什么看法。

  “說不管又管,

  說管又不管”

  記者了解到,《行政許可法》頒布實施后,衛生部于2004年取消了消毒服務機構的衛生許可審批,這也正是各級衛生部門所稱“缺乏行政許可依據”的主要原因。

  從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食品安全法》,把餐飲服務環節納入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監管范疇,但是餐具消毒服務并沒有成為食品生產經營的一個環節。

  鑒于上述原因,近幾年來各地對餐具消毒企業的監管也就停留在“說管又不管,說不管又管”“不管不行,想管又不知怎么管”的尷尬狀態。

  以南京為例,2006年8月份該市衛生監督所就下發了一個文件:《南京市餐具集中消毒服務衛生管理暫行辦法》,對餐具集中消毒服務的選址、內外環境、場所、設備、設施、運輸工具、清洗消毒用水、洗滌劑、消毒劑、包裝材料、存放容器、清洗消毒設備均提出了相應的衛生要求。

  然而,這份文件并沒有真正被落實并起到應有的效果。當年12月初,南京市衛生局就此召開了一次會議。記者通過知情人士了解到,這次會議以“紀要”的形式,對南京的餐具集中消毒管理達成了幾項共識:

  首先,2006年8月份下發的這份《管理辦法》對消毒企業的要求和標準是“指導性的”,沒有強制性。其次,對餐具集中消毒企業沒有行政許可依據,所以衛生部門不發衛生許可證。

  但是“紀要”同時稱,衛生部門對餐具集中消毒企業具有監管職責,在日常監管中加強監督檢查指導,可以對消毒后的餐具進行消毒效果的檢測。抽樣檢測不合格的,要依法予以處罰。然而,在處罰問題上還有另一條意見:對餐具消毒企業的行政處罰沒有法律依據,要慎重對待。

  正是在上述原因下,《南京市餐具集中消毒服務衛生管理暫行辦法》幾成一紙空文。甚至就連衛生監管部門本身也做不到完全“規范”。《辦法》規定,全市衛生監督機構對轄區內餐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實施衛生監督,每月至少開展一次餐具消毒效果監測。但實際上,相關監測的頻率遠遠低于規定。

  關于未來——

  餐飲商會建議

  餐館要把衛生關

  南京餐飲商會秘書長宋佳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實施的《食品安全法》要求經營者提供洗凈、消毒的餐具,相關主管部門也應該就此多做宣傳、加強監管。既然一些小餐館沒有能力達到這一要求,那也可以尋求第三方服務,購買消毒過的餐具提供給消費者。只是在提供消毒餐具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安全、合法。

  她倡議餐飲企業在購買消毒餐具時,一要與消毒企業簽訂正規協議,二要索取檢驗合格報告,確保餐具安全衛生。其次,要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提前告知“一元收費”。如果消費者拒絕使用收費餐具,那就應該無條件提供免費的、安全衛生的餐具。

來源:龍虎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