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9 08:57:38 華夏經緯網
學生們放假在家,和家長一起進餐的時間比上學時長了,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吃飯時的許多毛病,總是嘮叨不停,搞得不歡而散。其實,要想把道理講清楚還需要家長也“惡補”一下吃飯的知識。
長輩們經常這樣告誡晚輩:女孩子吃飯,細嚼慢咽;男孩子吃飯,狼吞虎咽。他們的初衷是想從小培養女孩子溫柔、淑女的氣質,而男孩子要從小樹立干脆利落的性格。
不過我們若是從健康飲食的角度出發,就要改變這樣的觀念了,無論男女,吃飯都應該細嚼慢咽,因為細嚼慢咽帶來的好處實在太多了。其實我國自古以來便提倡細嚼慢咽,歷代醫學家都非常看重細嚼慢咽。唐代名醫孫思邈《每日自詠歌》云:“美食須熟嚼,生食不粗吞。”明朝的《昨非庵日纂》云:“吃飯須細嚼慢咽,以津液送之,然后精味散于脾,華色充于肌。粗快則只為糟粕填塞腸胃耳。”
■細嚼慢咽,有助于保持體型和減肥
國外學者研究發現,同樣量的一種食物,肥胖的男性用8-10分鐘就吃完了,而消瘦者卻用了13-16分鐘。他們由此考慮用減慢進食速度的方法來進行減肥試驗,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細嚼慢咽會大大降低我們吃飯的速度,而吃飯速度的降低就意味著我們每頓飯都能少吃些。日本獅王齒科衛生研究所曾和東京齒科大學合作,對東京都內340位20-60歲男女公司職員,進行肥胖和吃飯速度關系的調查。以BMI=25以上為肥胖標準,( BMI即體質指數,是將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所得的數值。如一個人體重60kg,身高1.7m,其BMI就是20.8。)調查結果顯示:
從該結果我們不難看出吃飯速度的快慢與肥胖的程度呈現一定的相關性。此后,日本學者又對9位20-50歲男性進行吃飯速度和滿腹感關系的調查。通常一頓飯工夫平均為17.2分鐘。如果使用節拍器使每分鐘咀嚼次數增加到88,即將吃飯時間延長到33.7分鐘,則試驗者的食量從平時的693克減少到528克。一天三頓日積月累,這一差值將變得相當巨大。據獅王齒科衛生研究所武井典子的研究,人的血糖值從開始吃飯15分鐘后上升,30分鐘后達到峰值。由于血糖值達到峰值給人飽腹感,約需30分鐘。所以通過仔細咀嚼延長就餐時間,就能使少量食物讓人獲得飽腹感,從而取得減少食量防止肥胖的效果。
因此,看似細嚼慢咽與狼吞虎咽所攝入的食物差別不大,但是長期堅持下來,量變就會產生質變,細嚼慢咽的好習慣會讓你避免大量的能量,無論是保持體型還是減肥,都將有很大的幫助。
■細嚼慢咽,讓我們更充分地吸收食物的營養
狼吞虎咽的習慣一方面會讓我們攝入更多的食物,另一方面食物進入我們的身體后消化吸收率比較低,同時也會給胃部帶來較大的負擔。食物沒有經過充分的咀嚼,唾液尚未浸透食物便被吞咽進胃里,而胃不得不花相當大的力氣去消化還沒嚼透的食物,需要分泌出更多的消化液。長此以往,對胃是一種傷害。
而細嚼慢咽的好習慣一方面會防止我們過量攝食,另一方面會讓我們更加充分地消化食物,讓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素更加充足地被我們所吸收。可以說是“吃得少,吃得精”。
實驗證明:吃同樣的食物,細嚼者和不細嚼者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量是不同的。細嚼者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量分別為85%和83%,而不細嚼者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只有72%和71%。
以獼猴桃中的獼猴桃籽為例,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很多科研機構研究均表明,獼猴桃籽具有輔助降血脂、軟化血管和延緩衰老等功效。用獼猴桃籽提煉的獼猴桃籽油中亞麻酸、亞油酸含量在已探明的80余種植物種子油料與海洋生物中居于前列。而這獼猴桃籽由于個體很小,而且裹有一層堅硬的外殼,不加咀嚼難以消化吸收。若能在吃獼猴桃時多咀嚼幾次,將其中的籽嚼碎,將會大大提高獼猴桃籽中營養成分的吸收利用率。
■細嚼慢咽,讓食物更安全。
人體的解毒其實從口腔就開始了,咀嚼的過程中,當食物與唾液一起混合,唾液便開始對一些毒物進行初步的解毒。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生物學教研室王江華、司徒鎮強等人通過實驗確認了唾液在維持口腔及上消化道健康中有重要作用。
他們進行的研究通過實驗,檢測了5名健康者及7例腫瘤患者的唾液對4-硝基喹啉的滅活作用,結果表明全部樣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突變作用,即唾液對部分致癌物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細嚼慢咽,增強記憶力
研究人員發現,咀嚼能牽動面部肌肉,促進頭部血液循環,還能刺激腦部主管記憶力的部分。人類腦部的海馬區細胞,也就是掌管學習的部分,會隨著年紀增大而衰退,短期記憶力也會衰退。而咀嚼的動作可以增加海馬區細胞的活躍性,防止其老化。
英國諾森布里亞大學研究人員同樣證實,多咀嚼可加快心臟運動,使腦部荷爾蒙分泌增多,從而思維能力和記憶力也隨之提高。此外,咀嚼還能促使人分泌唾液,而大腦中負責分泌唾液的區域與記憶和學習有密切關系。
日本岐阜大學的咀嚼學會在研究中發現,受試者只咀嚼了兩分鐘食物,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就會比平常增加30%。有科研人員曾用多普勒顱腦超聲波觀察發現,大腦血流量在咀嚼時可增加20.7%。因此,吃飯時多咀嚼、飯后漱口、經常叩齒,都能幫助提高腦活力。對于兒童來說,多咀嚼能促進大腦發育,中青年人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對老年人的好處則是預防大腦老化和老年癡呆。
■細嚼慢咽,降低壓力
大阪市立大學曾根良昭教授證實,吃飯過快會給精神帶來較大負擔。他讓7位女學生在溫度、濕度恒定的人工氣候室內,分為兩組,分別給5分鐘和10分鐘就餐時間。結果,5分鐘組餐后心率比食前有所增加。而10分鐘組餐前餐后幾乎沒有變化。他又做試驗,將一餐的咀嚼次數從通常的325次減少到快食時的214次。結果發現,通常吃飯時心率比飯前增加20%,快食時心率比飯前增加49%。通常飯后收縮期血壓比飯前增加8%,快食后收縮期血壓比飯前增加13%。
■細嚼慢咽,幫我們預防口腔疾病
臨床研究發現,人們在吃飯時反復咀嚼可使口腔中分泌出充足的唾液,而唾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及免疫球蛋白,這些消化酶及免疫球蛋白不但有助于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還有殺菌和預防口腔疾病的作用。另外,兒童在吃飯時充分地咀嚼食物可促進其牙齒、牙齦及面部肌肉的發育,并有預防齲齒的作用。
■細嚼慢咽,讓食物更加柔軟溫和
細嚼慢咽可以讓食物更加柔軟,更加溫和,防止劃傷我們的食管和胃。對于患有食管、胃的炎癥或潰瘍等病變的人群,受到未經很好咀嚼的粗糙食物的磨損、刺激或傷害時,就如雪上加霜。肝硬化、門脈高壓癥的患者,晚期在食管和胃底會形成靜脈曲張,一旦劃破會造成大出血,有生命危險。因此普通人需要細嚼慢咽,這類病人進餐時,更要細嚼慢咽。
那么,每吃一口要咀嚼多少次為好呢?日本岐阜大學的咀嚼學會專家介紹,一口食物在嘴里至少經20次咀嚼,才能充分享受唾液給我們帶來的恩惠,如果能達到30次更好。
此外,現代食物加工越來越精細,越來越柔軟,越來越不需要咀嚼。一口食物咀嚼最多七八次,少則四五次,在嘴里蠕動幾下便咽了下去。現代人已從40多年前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時20~30分鐘,下降為目前的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時5~10分鐘。很多人吃飯狼吞虎咽已成了習慣,一下子改為細嚼慢咽很有難度,對于這樣的人,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呢?
習慣了狼吞虎咽的人不妨嘗試在飯菜中多加一些有嚼頭的食物,例如在煮飯熬粥時,適當加入玉米、燕麥、花生、核桃仁、芝麻、各種豆類等;炒菜或涼拌菜時,不要舍棄一些有嚼頭的蔬菜的莖或葉,如薺菜、芹菜、菠菜、大白菜、莧菜等,還可以把栗子、瓜子之類的堅果用來入菜;喜歡煲湯的人,不妨多放點海帶、蓮藕,可大大延長咀嚼時間。
細嚼慢咽有好處!
人們都知道細嚼慢咽對身體有好處,可是有些人吃飯時總是匆匆忙忙,好像有事催著似的,填到嘴里的飯菜根本不仔細咀嚼,就囫圇吞棗地咽下去了。殊不知:“吃得慌,咽得忙,傷了胃口害了腸。”
吃得慌,咽得忙,傷胃害腸
不經過咀嚼的食物,一方面還沒浸透唾液,另一方面,胃還沒來得及分泌出足夠的胃液來消化食物。可是食物既然來了,只有硬著頭皮接受了。為了消化還沒嚼過或嚼透的食物,可憐的胃不得不分泌出比一般的情況下多得多的含有鹽酸和酶的消化液來完成這一艱巨任務。如果日復一日這樣工作,胃就會因胃酸過多而得胃炎,之后還有可能得胃潰瘍。
所以,如果你不想得胃炎和胃潰瘍等疾病,就要勤動上下頜,把食物在嘴里多嚼幾下,吞咽不能太快。如果一口飯能嚼50下,嚼到沒東西可吞咽的地步,胃腸道疾病就不會光顧你。
細細咀嚼不僅對消化有好處,還是一種很好的面部體操,有養顏美容之功效。
印度的瑜伽信奉者有一種說法:不僅硬食物要細細咀嚼,即使是軟食物(如羹、飲料、水等),都要細細咀嚼。在他們看來,食物和飲料經過長時間的咀嚼,會對身體更有益。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領導人甘地有一句經典名言:“你們應該嚼自己的飲料,喝下自己的食物。”
口腔神經具有某種負反饋作用,當我們細嚼慢咽時,這一神經就有時間向大腦反饋吃飽了的信息,讓我們停止進食。而吞咽太快,不讓食物充分刺激口腔的感覺神經,“饑餓”的中樞神經就得不到相應抑制,大腦就得不到吃飽了的信息,即使吃了很多還不感覺飽,不得不繼續吃下去,久而久之,人就胖了。
看來有些人只要改變狼吞虎咽的習慣,吃飯時細嚼慢咽,就能減肥了,根本不用吃各種減肥藥,或者做大量的運動,讓自己的身體受那么多罪。
若要身體壯,飯菜嚼成漿
有些人吃飯狼吞虎咽,速度極快,這節省了許多時間,但是食物進入身體之后,胃可就倒霉了,不得不超負荷工作。即使這樣,食物還是不能充分被消化,身體吸收不到足夠的養分,體質會越來越弱。
經過細嚼的食物,能擴大與腸壁的接觸面積,消化也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從而使腸壁廣泛地吸收食物中的養分。
細嚼慢咽還可以提前引起胃液和其他消化腺分泌增多,為食物進入胃腸后充分被吸收做好準備,從而減輕胃的負擔,胃就能細致地消化食物,把營養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
實驗證明:吃同樣的食物,細嚼者和不細嚼者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量是不同的。細嚼者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量分別為85%和83%,而不細嚼者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只有72%和71%。
細嚼慢咽好處多
1、潔齒防齲:細嚼對牙齦有按摩作用,能提高牙齦的抗病能力。細嚼時分泌的唾液對牙齒表面的沖洗,能減少齲齒的發生。而粗嚼快咽,進餐速度過快,很容易咬傷舌頭、腮幫,損害口腔、牙齒和牙床,甚至引起口腔潰瘍。
2、幫助消化:細細咀嚼,可以把食物磨得極細,這樣的食物進入胃腸后,營養易于吸收。而狼吞虎咽吃進去的食物,食物的營養不僅難以吸收,而且還增加了胃腸道的負擔,引起胃腸道疾病。
3、健腦益智:研究表明,咀嚼能牽動面部肌肉,促進頭部血液循環。用多普勒顱腦超聲波觀察發現,大腦血流量在咀嚼時可增加20.7%。因此,三餐中多點豆類、動物骨頭等耐嚼食品,不但健腦,還增長智力。
4、解毒防癌:在咀嚼時,口腔內會分泌出大量唾液,科學家將唾液放到黃曲霉毒素、亞硝基化合物等強致癌物和煙油、肉類燒焦物、焦谷氨酸鈉等可以致癌物中,結果發現,唾液可使這些致癌物在半分鐘內完全消失。
5、減肥美容:肥胖者的進食速度比瘦人快,咀嚼吞咽的次數也比瘦人少。所以,要想無痛苦減肥,只要在吃東西時多嚼幾下就可以了。
在咀嚼過程中,面部血液供應量加大,表情肌協調有規律地活動,可使面色紅潤光澤,有彈性,減少皺紋。
6、有助于長壽:研究證實,人體的唾液腺在分泌唾液的同時,還分泌一種腮腺激素,這種腮腺激素可被機體重新吸收進入血液,它具有抵抗機體組織老化的作用。而細嚼慢咽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在唾液分泌量增加的同時,腮腺激素的分泌與吸收也增加,從而起到延緩身體衰老的作用。
此外,唾液對某些食品添加劑的毒性有明顯的解毒作用。(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