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時間: 2009-08-13
當競爭愈演愈烈,而人們又分身乏術的時候,日本白領便想到了向早晨“要時間”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陳曦發自東京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可如今早上7點,中國的城市白領通常在做什么?是在蒙頭大睡,在擁擠的地鐵或公車中打哈欠,還是堵車在送孩子上學的路上?早晨,對我們來說似乎缺了一些美好,多了一些抱怨和無奈……而在日本,越來越多的白領們卻開始利用這短暫的清晨時光,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樂趣。
向早晨要時間
日本白領工作的快節奏和忙碌聞名世界,他們早上通常在9點至10點上班,中午在公司食堂或附近餐館解決午餐,下午6點下班后,一般要加班至八九點鐘。下班后,還要與三五同事小酌幾杯,不然顯得沒人緣。這么折騰下來,最早也要夜里12點鐘才能回家睡覺。想學習充電的,想陶冶情操的,甚至是想相親結婚的,都會“沒時間”。
當競爭愈演愈烈,而他們又分身乏術的時候,便想到了向早晨“要時間”。“朝活”這個詞也隨之應運而生——顧名思義,就是早起活動。
“早晨早起一點點,健康快樂多一點。”這是一家朝活俱樂部在互聯網上的宣傳語。現在,隨著需求量的擴大,形形色色的朝活俱樂部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利用早晨的時間,有鍛煉身體的,學中文的,學茶道的,學彈琴的,甚至還有早上舉行相親大會的,形成了“朝活一族”。
一位參加朝活漢語學習的日本公司職員說:“早上起來記憶力似乎特別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參加早起相親的惠子鐸木則表示,早上的狀態最自然,“在沒有酒精刺激的情況下,更容易看清人的本質。”
據日本媒體統計,在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和崎玉縣這“一都三縣”20-59歲的公司職員中,有15%的人正在朝活,19%的人準備朝活。另外,85%的人認為“靈活運用早上的時間,能夠讓生活更加充實”,83%的人認為朝活對健康有利,71%的人認為朝活對工作有幫助。陳曦
從內容來看,日本白領們早上做的最多的事是查閱最近的新聞,其次是學習外語或者為考取各種資質而學習。由于平時沒時間看新聞,但跟同事或朋友聊天的時候,如果別人說起哪條新聞自己不知道,又會覺得非常“沒面子”。因此,“早起看新聞”便成了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朝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轉型
在日本,“朝活”已經成了一種時尚健康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朝活的行列當中來,也就代表越來越多的人擺脫不良的生活習慣。“你今天朝活了嗎?”在白領們的帶動下,很多日本普通市民也開始逐漸接觸這種“新鮮”的生活方式。
今年4月,“丸之內朝大學”在東京站旁的一所寫字樓內開課,免費為廣大市民提供在早晨學習農業、園藝、環保等知識的機會。開課以來報名者絡繹不絕。
同時“朝活”正以它強勁的活力迅速向“夜間活動”的白領滲透。據調查,有七成“夜貓子”白領希望轉型,以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了幫助“朝活族”克服最大的障礙——困倦,日本朝日公司還專門開發了一種叫做“覺醒—緊急補給”的功能飲料。它能幫助早起的人消除困倦,迅速打起精神,用咖啡因和葡萄糖為朝活族們提供“物質保障”。
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