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4 08:28:01
飯店圖“方便”、吃者圖“衛生”,使用一次性筷子已成為很多人日常餐飲的選擇。22、23日,記者走訪港城餐飲市場時發現,大多數餐館提供的一次性筷子包裝上不僅沒有生產日期、保質期,甚至生產廠家的廠名、廠址都沒有,更讓人吃驚的是,無論是市民、餐飲店還是批發商對一次性筷子的保質期以及衛生要求有所了解的更是寥寥無幾。
餐飲店
一次性筷子沒標“生日”
22日,記者走訪了市區桃花街、上夼西路、南洪街等繁華地段上的部分餐館、小吃店、燒烤檔,發現一次性筷子主要是一些中低檔餐館以及小吃店、燒烤夜市使用比較多,一次性筷子似乎已成為“標準配置”。這些一次性筷子,外包裝上都沒有標注保質期,也沒有生產廠家、地址和聯系電話等,只是簡單印有“高級衛生筷”、“高溫消毒”、“清潔衛生”等字樣。
在市區桃花街一家餐館里,一次性筷子就放在桌上的小塑料筐里。這些一次性筷子沒有單獨的小包裝,完全裸露在外,來吃飯的市民熟練地抽出相對干凈的筷子就開始吃飯。
市民
不知有保質期
餐飲店不知其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有保質期,那市民又了解多少呢?記者在市區幾家酒店進行了隨機調查。
“一次性筷子也有保質期?沒聽說過。”正在文化路一家餐館吃飯的張先生面對記者提問一臉愕然,他表示,吃飯的時候都是拿過來磨幾下就用,“應該比那種重復使用的筷子干凈吧”。
在市區勝利路一家燒烤店里,就餐的市民幾乎全部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大都對一次性筷子有保質期一無所知。正在就餐的林女士說,比起消毒柜里的消毒筷子,她更愿意選擇一次性筷子,畢竟這樣的筷子“沒有入過別人的口”。
記者調查發現,在接受采訪的近20名市民中,幾乎沒有人留意過一次性筷子的保質期,也不知道一次性筷子原來有保質期。
批發商
對是否有保質期不關心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三站批發市場的一家餐旅店時,一位女顧客正在挑選筷子,記者看到各種各樣的成捆的筷子擺在貨架上,筷子旁邊放著筷子包裝袋,女顧客正在挨個給筷子包裝。記者了解到,這些一次性筷子分木筷和竹筷兩種,木筷子每小包18雙到33雙不等,根據質量不同價格為每雙3分至5分不等。竹筷子價格則稍貴,每雙1毛錢。
“這些筷子保質期多長時間?”面對記者的的提問,女店主不屑地反問了一句:“一次性筷子還有保質期?”記者又問:“過了保質期筷子就會發霉啊。”“無所謂,用水刷刷還能用。”店主答道。當記者詢問這些筷子是什么牌子、哪個廠家生產時,女店主說:“沒有什么牌子不牌子的,進貨后都是自己包裝,都用的一個牌子。”
“賣了那么多一次性筷子,還沒聽說這個也有保質期的說法。”在市區紅利市場,一家一次性用品的商家告訴記者,她賣的筷子都是給周圍的飯店提供。記者看到,該商家銷售的筷子甚至沒有任何包裝,只是用橡皮筋對筷子進行了捆綁。當記者詢問這些筷子生產廠家是哪時,店主回答說:“不知道廠家是哪,都是他們來送貨。”
質監部門
保質期不超半年
事實上,有關部門確實制定過一次性筷子的質量指標。記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就發布了一次性筷子的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分為一次性木筷和一次性竹筷兩部分,其中明確規定:“在每箱制品上應有制造廠廠名、廠址、出廠日期、保質期和執行標準等標志。”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進一步規定一次性用品最小包裝單元上應該對產品保質期有所標注。
“因為筷子里含水,時間一長容易發霉,所以必須限定一個保質期,一般不超過半年。”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家標準只對一次性木筷的選材、防腐劑、包裝運輸和生物指標等方面明確了要求范圍,由于一次性筷子的材料、儲存方式和出廠時間的差異,很難統一一個規定的保質期限。
對于市場上正在銷售的沒有標明保質期的一次性筷子,市工商局消保科科長張曉東表示,對于這些“三無”產品,工商部門可按照《產品質量法》進行查處,但市工商局不直接查處,應由所屬地工商部門查處。
來源:水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