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從健身體到明星搖籃
2009年09月14日 來源:搜狐體育
搜狐體育訊 在新中國成立后的60年間,伴隨著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作為增強青少年體質的主要方式,體育課也隨著時代的召喚逐步發生變遷,從開展手段主要是基本體操和游戲,發展到多元化健身。
體育課為增強一代又一代人的體質和體育興趣做出了巨大貢獻,跨越60年的變遷,則發映出了整個社會體育健身方式的進步歷程。
第一階段: 50年代 起步期
第一階段是從1949年到1957年,新中國成立以后,革命根據地“體育革命化、大眾化”的紅色體育思想在新中國得到了繼承和發揚,在1950年,針對當時廣大學生健康質量較差的實際情況,毛澤東在教育界做出了“健康第一”的指示,1952年,教育部和國家體委聯合頒布了《學校體育工作暫時規定》,其中明確指出:“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增強體質,并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的教育,使他們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從事社會主義建設和保衛祖國。”從此,增強體質、健康第一為生產建設和國防建設服務成為學校體育課程的主要目標,體育課教學帶有一定的軍事色彩。
在那個時代,鍛煉身體并不第一位的,體育課還增加了很多愛國主義教育和批判帝國主義的內容。體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基本體操和游戲,游戲方式包括跳繩,踢毽子,拔河比賽等。整體來看,鍛煉手段比較單一,體育課的課時并不多。由于受場地的限制,體育課經常是由老師帶領下到大街上活動,老師不但要扮演教練的工作,還要擔當交通協管員的責任。但是在那個精神食糧困乏的年代,廣大的同學對于體育課還是有很高的熱情,因為體育課不僅鍛煉了他們身體,更陶冶了他們的情操,這為中國體育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階段:60年代 發展期
第二階段是從1957年到1966年,這期間,容國團為新中國得到了第一個世界冠軍,在他“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口號的影響下,教育部根據國際形勢以及國民經濟的發展,在1961年頒布了新的中小學體育教育大綱,增加了武術、基本知識的內容,調整了體操、田徑、游戲等內容。體育課也逐漸的加入了許多競技元素,真正的把全民健身落在了實處。
本階段出現了學校體育教育作為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解釋和毛澤東有關教育語錄的詮釋的獨特意識形態化的現象。在意識形態強烈控制下,第一次出現了所謂“學校體育中國社會主義化”的努力。雖然這個時期,體育課鍛煉身體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但是,廣大學子對于體育的熱愛依然有增無減,“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第一次落實到了實處。
第三階段:70年代
第三階段從1958年到1979年,“文化大革命”使學校體育領域遭受毀滅性破壞,體育課遭遇到了嚴重的中斷時期。
1966年4月--1970年5月文革前,學校停止招生,1970年秋,北大、清華率先招收工農兵學員,體育教學、 訓練及課余活動全面恢復,為了盡快達到教育效果,體教在課外活動方面實行了一項新措施,每個系安 排1-2名教師下系,一則爭取領導支持,二則深入同學、加深了解,加強體育干部的培養,三則直接把分 發的體育器材送到系里,組織早操和課外輔導。教師初上課外,大部分時間在系里開展工作,每周進行一 次工作交流。通過一些時間的工作,得到系里的認同和支持,各個宿舍區都建立了體育教師辦公室,密切 了體育教師和系領導、同學的關系,加強了體育工作與學校工作的聯系,體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第四階段:80 年代壯大期
第四階段是從1978年到1990年,教育部在1978年制定頒布了新的體育教育大綱,體育課不僅得到了恢復,更有了較大的發展,新體育教育大綱對體育課的課時有所增加,小學中高年級和初中各年級由每周2課時增為3課時,增長了50%。廣播體操被大規模推行,鍛煉方式趨于多樣化,而且還增加了眼睛保健操。而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也為這個時期體育課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許海峰、李寧等奧運冠軍成為廣大學子心目中的英雄。
在這時期,出現了學生運動會等體育活動,學生們的體質得到了較大成都的增強,球類運動被廣泛的運用到體育課的過程中,中國足球職業化的第一代球星中就有很多是成長在學校的體育課當中,比如,著名足球運動員孫繼海是大連市小學生400米和800米記錄的保持者。但由于當時師資水平、資金以及重智育輕體育觀念的限制,學生體育課還存在著手段單一,不能滿足學生興趣需求等問題,而且體育課時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
第五階段:飛躍期
第五階段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各項世界大賽上的捷報頻傳,足球籃球排球等各大職業聯賽的神人人心,以及運動員待遇的提升,大量學校體育基礎設施得到了興建,大中學校大多擁有了專門的田徑場,中小學校則基本上擁有了操場,在這種情況下,足球、籃球等大型球類項目在學生中間普及了起來,甚至有的學校還能承辦高水平的體育賽事,學生的體育興趣需求得到了有效的滿足。學校也推出了體育達標等活動,甚至升學考試也跟體育成績進行了關聯。使得廣大學校開始重視自己的體育教育。體育課也迎來了一個較大的飛躍,但由于應試教育在當時還占據主導地位,一些農村地區的體育課時并不能夠得到有效保證。但這一時段體育課的發展已經比之前有了一些質的飛躍,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據一位多年工作在第一線的體育教師回顧:90年后的許多低年級同學在一些徑賽項目上的成績已經超過了十年前的絕大部分的高年級同學。
第六階段:繁榮期
跨入到21世紀,隨著2001年,中國足球隊首次殺進世界杯,北京成功申辦奧運會,群眾對體育的熱情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而教育方式也發生了巨變,素質教育得到了全面推行,學生們不僅體育課得到了有效保證,課外活動還獲得了大量的體育鍛煉時間,運動器械更為豐富,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則更為完善,無論是體育鍛煉時間還是體育鍛煉方式,以及對運動興趣的培養,在第六階段都達到了歷史最高峰,進入到多元化健身的時期。
中小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滿足,而大學生的體育競技水準則開始向專業運動員看齊,許多大學生在一些國際大賽上都取得了非差好的成績,比如清華大學的眼鏡飛人胡凱,在全日制教育模式下,開始涌現出以往專業體育機制才能培養出的體育人才,而這些運動員的文化素質要高于一般運動員,體育課的進步,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質的專業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