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16日03:04 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日前坦言,一些乙肝病毒攜帶者就業時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 乙肝病毒攜帶者在我國是非常大的群體,超過1億人。不僅就業,連上學、交友等也常受歧視。 近日,中國青年報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也耐人尋味:只有6.9%的人承認,自己存在乙肝歧視;卻有超過1/3的人明確表示,“不愿意”和乙肝病毒攜帶者共餐。 這說明,公眾對乙肝歧視存在知行矛盾——明知不該歧視,但卻難以踐行。 歧視源于無知。由于乙肝知識宣傳力度薄弱,很多人對乙肝的傳播缺乏足夠的了解,他們談“乙肝”色變,避而遠之。 這種歧視危害十分巨大,致使一個龐大的群體受到不公平對待,學校不收,單位不要,朋友不交,戀愛不成,喪失了平等的入學、就業、社交、婚嫁的權利,甚至帶來了社會群體之間的分化和隔閡。 實際上,我國約有40%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是經母嬰傳播的。性接觸、接受不安全的注射和醫療行為,也是導致乙肝傳播的重要原因。這些傳播途徑都有血液接觸或暴露。而與乙肝病毒攜帶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進行一般的接觸,是不會被感染的。 切斷乙肝傳染主要靠打預防針。打針后,只要身體產生了抗體,就可以起到預防作用。專家表示,很少有人注射了乙肝疫苗之后還感染乙肝。 消除乙肝歧視,普及醫學知識是基礎。在公益宣傳上,關于乙肝的宣傳非常少,與艾滋病的宣傳相比,力度顯得十分薄弱。大眾對于乙肝的治療、預防以及代表乙肝的翡翠絲帶幾乎沒有認識。衛生部門應像普及艾滋病知識那樣,大力普及乙肝知識,給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正常社交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消除乙肝歧視,相關政策法規是根本。要及時調整不平等、不合理的政策法規。這幾年,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中,衛生、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都要求不能歧視乙肝病毒攜帶者。這都將對消除乙肝歧視有著根本性的指導作用。問題在于,這些政策法規,要嚴格執行;對不執行者,要及時糾正,甚至照章查處。 消除乙肝歧視,說到底,還要落實在我們每個人的行動上。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