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容器、包裝材料新標準出臺
來源:公益中國網 發布時間:2009-12-3
一、會議背景
2009年12月1日起,執行了近十年的GB 18006.1-1999《一次性可降解餐飲具通用技術條件》將被新的強制性國標GB 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全部替代,不降解但易回收更為安全的且可微波使用的聚丙烯類餐具將成為市場主導產品;2005年,曾因違規使用添加劑DEHA引起全球軒然大波的PVC保鮮膜標準在經歷四年的艱難制定后終于出臺,包含各種材質保鮮膜的新標準《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GB 10457-2009將替代執行了20年的GB 10457-1989《聚乙烯自粘保鮮膜》,于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為了更好的貫徹、執行國家相關政策和標準,讓相關產品的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以及執法部門、檢測部門和新聞媒體等共同了有關解標準內容,保護消費者的健康,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由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主辦、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承辦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最新標準及行業動態交流發布會”于2009年11月29-30日在北京溫都水城召開。
出席此次會議的有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代表以及新華社、BTV公共、中國法制報、中國食品報、中國包裝報、中國食品質量報、首都食品安全周刊、京華時報、央視網等多家新聞媒體,共同學習、貫徹國家最新標準內容。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
二、會議主要內容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資源部王鵬部長在會上精彩發言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資源部王鵬部長首先對全國限制塑料購物袋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了介紹,緊接著對一次性快餐盒、密胺餐具、保鮮膜、紙杯等制品市場調查情況進行了報告。會上,王鵬部長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發布兩周年、實施三個月的《關于開展食品用紙包裝、容器等制品生產許可證無證查處工作的公告》及密胺餐具新標準《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衛生標準》(GB 9690-2009)、12月1日起實施的新標準《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GB 10457-2009)和《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GB 18006.1-2009)等政策、標準為背景,總結了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對全國“限塑令”執行情況與北京連鎖超市及市場快餐盒、密胺餐具、保鮮膜、紙杯等制品的調查情況,對食品包裝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做以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獨到的對策及建議。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發布即將兩周年,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受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委托,對我國限塑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大中型超市限塑令執行情況比較樂觀,北京和杭州等地區的大中型超市限塑令執行情況最好;然而,一些設施條件較差、管理混亂的市場,限塑令執行情況卻并不盡如人意,部分農貿批發市場限塑令執行率僅兩成;另外,還有些地區已無限塑痕跡,限塑令淪為限塑“零”。因此,建議質檢部門、工商部門、商務部門等八個部委應明確職責,加大監管力度,對于違反限塑令的企業或經銷商堅決不能手軟;同時建議市場部門應采取“三指定”措施,即:指定企業、指定產品、指定經營者,同時鼓勵政府、協會聯手,“授牌嘉獎樣板市場黃牌警告最差市場”,讓樣板市場嘗到甜頭、違規市場受到經濟損失;最后提出我國限塑需要政策,減塑需要行動,堅持走“教育宣傳為先導、政府執法為核心、市場管理為主要手段、產品替代為補充措施”綜合治理之路,逐漸從簡單的產品替代轉變為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的替代,并使人人樹立“環境保護,我的責任”的信念并付諸行動。
在新標準《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GB 10457-2009)于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之際,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受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委托對北京市保鮮膜市場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結果發現:連鎖超市內雖然只銷售有國家標準的PE保鮮膜,但是生鮮部以及果疏市場的使用卻是以沒有國家標準的PVC保鮮膜為主。農貿批發市場不但大量公開銷售PVC保鮮膜,且部分既未獲生產許可證又無如任何標識的PE保鮮膜仍在大量銷售。雖然新標準的發布實施,會對PE保鮮膜生產企業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從食品安全以及環境保護角度看,PVC保鮮膜只是過渡型產品,將會被其他更安全環保的保鮮膜替代。目前,PE保鮮膜生產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在功能上完全可以替代PVC保鮮膜。況且,PVC保鮮膜的回收處理難度很大,不像PE保鮮膜能通過焚燒或回收手段進行處理。因此PE保鮮膜將是未來保鮮膜的主要發展方向。
2009年12月1日,密胺餐具新標準《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衛生標準》(GB 9690-2009)實施三個月,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受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委托,對北京10家連鎖超市與10家批發市場內銷售的密胺餐具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截止至2009年11月,全國近千家仿瓷餐具生產企業獲得QS生產許可的企業只有68家。其中,連鎖超市密胺餐具標識清晰、質量有保證。但是農貿批發市場密胺餐具無標識現象嚴重,部分劣質密胺餐具仍大量銷售。另外,一些使用脲醛樹脂生產密胺餐具變身“置物盤”,同正規企業生產的密胺餐具一同銷售,危害消費者安全。報告中還提到,質量合格的密胺餐具對人體并無危害,消費者大可不必談“胺”色變,只需按照產品說明使用,就可以保證健康安全。
新標準《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GB 18006.1-2009)將于2009年12月1起正式實施,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受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委托對北京市一次性塑料餐具市場進行調查。調查發現:自從國家質檢總局對食品用塑料制品實行市場準入制度之后,一次性塑料餐具質量有了明顯提高,但是,調查發現,國家明令淘汰十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以及一些劣質有毒非發泡塑料餐盒仍在市場內銷售。目前,我國每年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的需求約為150億只,其中90%以上為塑料餐盒。這些餐盒中,獲得QS生產許可證且質量合格的僅占50%,其余一半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或其他劣質餐盒。就北京而言,合格率由過去不足5成已提高到現在7成左右。劣質餐盒正因為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而慢慢淡出市場,一次性快餐餐盒也向著密封性、透明性、防燙性等多功能方向發展。安全性能好,回收利用價值高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將成為未來市場的主導產品,可降解塑料餐具將因其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差而失去政策支持和市場競爭優勢。
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關于開展食品用紙包裝、容器等制品生產許可證無證查處工作的公告》已正式實施3個月,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受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委托,對北京10家大型連鎖超市及10家農貿批發市場一次性紙杯獲證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結果發現連鎖超市未獲QS生產許可證紙杯均已下架,但是市場上仍有未獲證、劣質紙杯銷售。食品用紙包裝、容器等制品無證查處工作實施至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截止至2009年11月,全國食品用紙包裝、容器等制品獲證企業共307家,其中紙杯獲證企業153家。從實施至今僅5個月時間里,就有91家紙杯生產企業獲得了QS生產許可證。同時,報告中還提到2009年11月2日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員會發布的《關于向社會征求對北京市生活垃圾“零廢棄”管理辦法、標準(試行)意見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該管理辦法以北京為試點,從黨政機關、學校、大型商場、賓館飯店、公園、農貿市場、度假村、居住小區等地著手,開展生活垃圾“零廢棄”管理。鼓勵商場餐飲區不提供無償的一次性快餐盒、一次性筷子及一次性水杯;黨政機關單位、學校、賓館、度假村、公園等餐飲區不提供一次性快餐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刮胡刀、一次性洗漱等用品。《管理辦法》中要求黨政機關“零廢棄”試點單位應當倡導綠色采購、綠色辦公、綠色用餐等;學校“零廢棄”試點單位應當倡導綠色教學、綠色用餐等;賓館飯店“零廢棄”試點單位應當倡導綠色酒店理念;公園“零廢棄”試點單位應當對園內商戶和游覽參觀者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垃圾“零廢棄”宣傳教育,引導其配合工作;商場“零廢棄”試點單位應當依照遵循綠色采購原則,引導消費者進行綠色消費;農貿市場“零廢棄”試點單位應當引導商戶“凈菜進城”和遵循“限塑”條例;度假村“零廢棄”試點單位應當倡導綠色度假。黨政機關、學校、公園、農貿市場和度假村應當突出處理好餐廚、果蔬、園林等有機垃圾。這一政策是將北京的生活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落到實處。據分析,該《管理辦法》有望在明年正式實施。
著名食品包裝與環保專家、國家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教授應日本衛生聚氯乙烯協會的邀請,于11月27日參加了在東京召開的“世界食品包裝安全最新進展”研討會。研討會上,董金獅教授就《中國食品安全法規及食品包裝最新標準動態》進行了主題演講,對《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 9685-2008、《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行政許可管理規定》中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許可的范圍、申報程序、新研究開發的食品包裝用添加劑需要提供的資料以及食品包裝最新標準(包括油墨、一次性塑料餐具、保鮮膜)等進行了解讀。董金獅對國內外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及其添加劑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了六點解決建議,其精彩的演講贏得了世界各國行業人士的一致好評。參會代表主要是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專家學者以及律師等,分別來自日本、美國、歐盟、泰國以及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共計150余人。本次會議對各國食品及食品包裝安全政策和標準進行了廣泛交流,為全球食品安全的推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教授在會上精彩發言

環保專家董金獅現場接受央視國際《商界中國》欄目主持人董濤的現場采訪
著名環保專家、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教授就一次性塑料餐飲具、密胺餐具、保鮮膜、油墨等最新標準及存在的問題、如何正確理解進行重點詳細解讀。
1、對于2009年12月1日起將要實施的《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GB 18006.1-2009,著名環保專家董金獅表示,新標準中規定了塑料一次性餐飲具定義和術語、分類、技術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及產品標志、包裝、運輸、貯存要求。新標準中明確說明,本標準“適用于以各種熱塑性材料制作的一次性餐飲具”。對一次性餐飲具的范圍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明確指出,一次性餐飲具是指預期用餐或類似用途的器具,包括一次性使用的餐盒、盤、碟、刀、叉、勺、筷子、碗、杯、罐、壺、吸管等,也包括有外托的一次性內襯餐具,但不包括無預期用餐目的或類似用途的食品包裝物如生鮮食品托盤、酸奶杯、果凍杯等。對于方便面碗到底算一次性快餐餐具還是算食品包裝材料,衛生部和國家標準委的意見一直就不一致。衛生部專家認為,有貨架壽命的食品包裝物不能算是一次性快餐餐具,而應該算食品包裝材料。如果這樣,曾經被禁止近十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方便面碗以及生鮮托盤就不會成為被禁止的產品,可能會合法存在。
專家董金獅將新標準與原標準進行分析對比:標準名稱由《一次性可降解餐飲具通用技術條件》改為《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標準范圍由一次性可降解餐飲具改為塑料一次性餐飲具。本標準不適用于一次性紙餐具、紙杯、木筷子、竹筷子等非熱塑性材料制作的一次性餐飲具;同時新標準修改了分類辦法、修改了對原料的技術要求、增加了感官指標內容中的異嗅等,使用性能檢驗上明確了適用范圍和樣品的檢驗數量、增加了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飲具淀粉含量的要求,明確淀粉含量不小于40%、增加了對標識可微波爐使用的一次性餐飲具的微波爐使用性能及檢驗方法、補充了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飲具和其他一次性餐飲具衛生理化指標的新要求、修改了檢驗規程以及降解性能要求適用范圍、檢驗方法和技術指標。降解性能要求和檢驗方法也由原標準采用GB/T 18006.2-1999《一次性可降解餐飲具降解性能試驗方法》改為采用GB/T 20197-2008《降解塑料的定義、分類、標志和降解性能要求》。對于標稱其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餐飲具,其生物降解率不得低于60%。
鑒于淀粉基材料的特性,新標準中對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飲具衛生理化指標和檢驗方法進行了調整,由原標準蒸發殘渣(4%乙酸)指標要求小于等于30 mg/L,修改為小于等于60 mg/L,蒸發殘渣(正己烷)中指標要求小于等于30 mg/L,也修改為小于等于60 mg/L。
2、2009年12月1日起實施的《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GB 10457-2009將替代執行了20年的GB 10457-1989《聚乙烯自粘保鮮膜》。曾經于2005年揭露“日韓致癌保鮮膜轉道中國”的著名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教授提醒企業,新標準的范圍由聚乙烯材質制成的自粘保鮮膜擴大至其他塑料材質制成的自粘保鮮膜,包括以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樹脂為主要原料通過單層擠出或多層共擠的工藝生產的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新標準增加了對原料的技術要求,對于使用的樹脂要求必須為食品級原料,所使用的添加劑和用量也必須符合《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衛生標準》GB 9685的規定;新標準中要求對質量含量1%以上的各類添加劑,應標識具體名稱或化學結構式,且保鮮膜應標識凈卷重公稱值和“食品用”字樣。聚氯乙烯(PVC)材質自粘保鮮膜應標有“不能接觸帶油脂食品”、“不得微波爐加熱”、“不得高溫使用”等警示性語言等。
董金獅透露,即使是PE保鮮膜,其質量也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有些廠家出于成本考慮,用工業級或農業級的PE膜替代食品級PE膜來生產保鮮膜,或為了提高粘度和伸展度而添加各種增塑劑等等。”董金獅建議,國家應盡快對PE保鮮膜展開專項檢查。另外,根據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調查發現,早已明令禁止在PVC保鮮膜中使用的增塑劑DEHA仍有一些在華外資企業在隱蔽使用,許多著名連鎖超市仍在使用PVC保鮮膜包裹含油脂的食品,存在很大安全隱患,應予以嚴查。
董金獅提醒消費者,有些美容院甚至使用PVC保鮮膜包裹身體進行減肥也是很危險的,因為PVC保鮮膜含有大量增塑劑,而有些增塑劑通過皮膚進入人體會對健康有害,甚至影響內分泌。
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市場部邢聯中部長發布北京地區一次性塑料餐具質量報告
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市場部邢聯中部長介紹由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共同發布北京地區一次性塑料餐具質量報告。對于在京銷售一次性餐飲具獲證(QS)合格企業進行“紅榜”表揚,希望合格企業繼續保證質量;對于未獲證(QS)不合格產品企業給予“黑榜”警示,各大農貿市場經銷人員以及餐飲企業不得銷售列入“黑榜”產品;特別強調已獲證但產品質量不穩定企業嚴格控制產品質量,未獲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的抓緊申辦,希望這些“黃榜”企業早日加入紅榜,萬不要下滑到黑榜。同時,邢部長還介紹下階段將和北京市場協會一起對市場管理部門進行培訓,對批發市場進行評比,每三個月公布一次各種食品容器和食品包裝材料質量報告,徹底整頓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最后,邢部長呼吁所有食品包裝企業一定要“按照標準組織生產,遵照法律合法經營”,用良心生產良品。
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網絡部杜風彥部長介紹2009年度中國食品包裝行業十大評選活動。杜部長介紹,本次評選由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發起由企業、專家和多家媒體共同組成綜合評審團,舉辦“2009年度中國食品包裝行業十大評選”,并最終選出2009年度中國食品包裝行業“十佳龍頭企業”、“十大領軍人物”、“十大創新產品”以及“十大優秀設備制造企業”。以此樹立中國食品包裝行業的榜樣企業和人物,擴大食品包裝行業的社會的影響力、增強食品包裝行業的整體凝聚力,促進2010年全球食品包裝行業更好的發展!
三、結語

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本次會議,企業代表一定意識到,要想生存與發展,就必須“按照標準組織生產,遵守法律合法經營”,用良心生產良品!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大于天。”著名環保專家董金獅提出:“在我們一致關注食品安全的同時,也要對食品的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的安全加以重視,樹立‘食品包裝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的全新理念,為食品安全多加一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