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荊楚網(wǎng)-楚天都市報】
核心提示
她生活在單親家庭里,內(nèi)心非??释笎?,當渴望一再落空時,她選擇逃避。她機靈聰明,但心深處極度自卑,患了憂郁癥,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自由。
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應(yīng)是偶像和朋友,這樣最能令孩子崇拜并產(chǎn)生信任,但許多家長都低估和高估了自己的孩子。
媽媽:當面笑嘻嘻轉(zhuǎn)眼就出走
教授:她的內(nèi)心深處極度自卑
本報3月27日報道了洪湖“出走成癮”少女羊羊(化名)。4月15日,央視“心理訪談”欄目邀請著名心理專家、北京大學(xué)心理學(xué)教授趙梅女士,與羊羊和她的媽媽面對面,深入剖析個中原因。
走進演播廳時羊羊時而俯身聞聞桌上的鮮花,時而擺弄一下場邊的攝像機,但當工作人員靠近她時,她卻像貓兒一樣閃開了……
說起女兒的出走之旅,羊羊的媽媽黃女士說:“她最近一次出走是在今年3月份。她離開家后直接去了岳陽,被當?shù)鼐剿瓦M收容站,但她很快溜了出來,乘火車到了武昌,一名好心人挽留她并聯(lián)系到我們。這一次,羊羊在外面流浪了7天。這也是女兒走得最遠的一次?!?/P>
“羊羊第一次出走是2004年冬天,那次她在街邊看報紙,我遠遠地打了聲招呼‘羊羊,你在干什么?’她沒答應(yīng)我,當晚就徹夜未歸。”
聽著媽媽的述說,羊羊的眼光漫無目的地掃視著演播室,面無表情。
主持人問羊羊那次為什么出走,羊羊收回眼光垂下頭說:“我那次看的是一份有關(guān)鬼怪故事的小報,擔心被媽媽發(fā)現(xiàn)后挨打,就想出門躲一躲。我在離家不遠的一家店鋪屋檐下蜷縮到天亮才回家?!?/P>
這時,趙教授插話請羊羊形容一下自己當時的心情,羊羊說:“天氣很冷,我看著屋檐上的滴水慢慢變成冰,感覺自己就像童話里賣火柴的小女孩?!?/P>
黃女士拿出一份女兒的出走記錄,說:“羊羊開始頻繁出走是在去年6月之后。從她兩歲起就沒見過父親,那次她是想去找爸爸,沒能如愿,回家后出走就頻繁了。8月出走4次,9月出走3次,10月出走2次……最長一次,她在外流浪了19天!”
“有好幾次,她都是笑嘻嘻地向我道別,轉(zhuǎn)眼就不見了蹤影,就連出去吃個早餐,她也可能一去不回。”
“羊羊,經(jīng)常挨媽媽打嗎?”趙教授問。
“只打過一次?!毖蜓虺聊撕芫貌耪f。
趙教授分析,由于父母離婚,羊羊內(nèi)心深處極度自卑。她形容自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因為她覺得自己被忽視,沒有存在價值,所以選擇外出獨處。有些孩子莫名其妙地出走,實際上是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的釋放。
媽媽:她智力正常甚至超群
教授:聰明的孩子喜歡封閉
黃女士堅信女兒是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甚至可以說是智力超群。她舉例說:“在岳陽收容站,她說服一名大女孩認自己做妹妹,在大姐姐的家人來接時,她跟著混了出來。還有一次,她露宿街頭,一名心存不軌的男子想欺負她,被她大聲呼救嚇走。”
趙教授問起羊羊的功課,她回答說除了有點討厭英語外,數(shù)學(xué)、語文、生物、美術(shù)等科目她都喜歡。
黃女士也說,女兒有個學(xué)期只上了十幾天課,但期末考試的成績?nèi)匀幻腥G懊?。最近,羊羊因為出走頻繁輟學(xué)了半年,4月初,一所學(xué)校破例接收她重回課堂,赴京前的一次數(shù)學(xué)摸底考試,她考了89分,老師為之側(cè)目。
趙教授說:“羊羊的智力的確很高,而這一點在出走的孩子中非常有代表性。聰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主見,他們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自我封閉的感覺,她們認為這就是一種自由。特別是當家長的表現(xiàn)無法令他們信服時,孩子的主見就可能表現(xiàn)為排斥與對立。
媽媽:我們一直不缺少溝通
教授:她渴望父愛郁郁寡歡
趙教授現(xiàn)場為羊羊做了一次心理測試,她拿出表示家庭、學(xué)校、街道、公園的四幅圖片,請羊羊?qū)⒁粡埓碜约旱男】ㄍㄙN在她最喜歡待的地方,羊羊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在公園的長椅上獨坐。
趙教授神情有些凝重。她請工作人員帶羊羊到后臺回避,轉(zhuǎn)身對黃女士說:羊羊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
“其實我們母女的關(guān)系一直很好,也不缺少溝通。”黃女士不解地說。
羊羊重返現(xiàn)場后,趙教授和黃女士進行了一番誘導(dǎo)式的談話。
羊羊小時候一定很可愛吧?
爸爸是不是很喜歡羊羊啊?
爸爸親過她嗎?
……
在近似催眠的柔聲細語中,羊羊的眼淚慢慢流下來。
趙教授分析說,其實羊羊內(nèi)心里是非??释笎鄣?,當渴望一再落空時,她確定自己是不受歡迎的,只要一點細微的觸動,都會刺激她的這種感覺。于是她選擇逃避,極端方式可能是自殺!
趙教授的分析得到了黃女士的證實。她說,女兒曾自殘過兩次。一次她用刀將自己的頭發(fā)割得爛七八糟,還在手腕上劃了一道口子。
趙教授建議黃女士,盡快找心理治療師對羊羊進行疏導(dǎo)治療。
記者:家長如何接近孩子
教授:幫助孩子樹立信仰
孩子出走有沒有共性?節(jié)目錄制結(jié)束后,趙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孩子出走有很多原因,除去青春期叛逆性的出走(這一般屬正常心理發(fā)育反應(yīng),不算病例),最普遍的是不滿生活環(huán)境的逃避性出走。
孩子是最需要信仰的,家長的責任就是幫助孩子樹立信仰。如果父母的婚姻不理想,孩子就會對感情產(chǎn)生懷疑;如果家庭的氣氛不和諧,孩子就會對自己的存在產(chǎn)生懷疑;如果經(jīng)常得不到肯定,孩子就會對未來產(chǎn)生懷疑……
幫助孩子樹立信仰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孩子產(chǎn)生信任。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應(yīng)是偶像和朋友,這樣最能令孩子崇拜并產(chǎn)生信任,但許多家長都低估和高估了自己的孩子。
比如黃女士,她認為女兒會自己明白父母的婚姻,這就是一種高估;她以為只需對女兒好就能彌補孩子父愛的缺憾,這就是一種低估。
心理學(xué)中提倡,家長要設(shè)計孩子最能承受的結(jié)果,而許多家長選擇的是放任孩子獨自去面對。
趙教授最后說,孩子的逃避性出走可能有性格、社會、外界環(huán)境甚至氣候變化等很多因素,但家長的因素是決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