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日施行的新《傳染病防治法》明確規定"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即將于2005年6月1日施行。
2、為什么接種疫苗能預防傳染病?
預防接種(俗稱打預防針)是利用人工制備的抗原或抗體(疫苗)通過適宜的途徑進入機體,使機體獲得對某種傳染病的特異免疫力,以提高個體或群體的免疫水平,從而預防和控制針對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通過有計劃的預防接種,使天花得以在全球被消滅,脊灰(小兒麻痹癥)也將被消滅,麻疹等其它曾嚴重危脅兒童生命健康的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3、國家規定的計劃免疫疫苗有哪些?
我國計劃免疫工作的內容是"五苗防七病",即對1周歲以內的兒童進行卡介苗、脊髓灰質炎三價糖丸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劑和麻疹疫苗的基礎免疫,以及以后適時的加強免疫,使兒童獲得對結核、脊髓灰質炎、乙型肝炎、百日咳、破傷風和麻疹的免疫。
4、除規定的計劃免疫疫苗外,還有哪些疫苗能預防相應傳染病?
各省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經衛生部批準后,可將流腦疫苗、乙腦疫苗、風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當中,以預防流腦、乙腦、風疹。還有一些疫苗如狂犬疫苗、流感疫苗、霍亂疫苗、甲肝疫苗、水痘疫苗、輪狀病毒疫苗、肺炎疫苗等,是由個人選擇接種,以預防狂犬病、流感、霍亂、甲型肝炎、水痘、小兒腹瀉、肺炎等。
5、如何辦理預防接種登記手續?
新生兒應在出生醫院24小時內注射首針乙肝疫苗,并于出生后一個月內,家長應帶孩子及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接種單直接到市疾控中心預防接種門診或當地衛生院防保科(接種門診)進行登記和接種,留下詳細地址、電話號碼等信息,今后則按預約日期或通知日期,按時來接種門診接種。
6、外來兒童如何在本市接種疫苗?
如果您來自外地,帶有7周歲以下的孩子,那么,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希望您攜帶兒童預防接種證主動到市疾控中心或居住地衛生院防保科辦理預防接種手續。辦理手續時,最好能帶上原籍衛生部門發的預防接種證,以便了解過去接種的情況,如果沒帶上接種證,醫生也會根據您提供的情況,確定適當的接種方案。
7、哪些孩子不能接種疫苗?
各種疫苗生產出來都是經過嚴格檢驗"安全有效"的,但由于各人的體質不盡相同,接種疫苗后出現的反應輕重也有所不同。為減少或減輕接種反應,在接種前掌握兒童體質情況,如發現兒童有過敏史,有癲癇(羊癲瘋)等腦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癥(疫苗接種后體內不能產生免疫力)等"禁忌癥",就不能接種。如兒童患有濕疹、疥瘡等皮膚病,正在發高燒,患有其它疾病尚未痊愈,營養不良,體弱等,暫時也不要接種,等恢復健康以后再接種。
8、預防接種前后應注意哪些問題?
(1)、接種前家長應向醫生說清孩子健康狀況,經醫生檢查認為沒有接種"禁忌癥"方可接種。
(2)、接種完畢,應在接種場所觀察15-30分鐘,無反應再離開接種場所。
(3)、服脊灰糖丸后,半小時內不宜進食熱食及哺乳。
(4)、接種疫苗后,少數兒童接種局部會出現紅腫、疼痛、發癢或有低熱,。有些疫苗接種后還會出現硬結,出現硬結可采用熱敷的方法加快消散,用適宜溫度的干凈毛巾熱敷,每天3-5次,每次15-20分鐘。極少數人接種后可能出現高熱,接種手臂紅腫、發熱、全身性皮疹等過敏反應以及其它情況,應及時向防保科人員咨詢,采取相應的措施。
(5)、接種卡介苗后3-4星期,接種處會出現紅腫,逐漸形成一個小膿皰,并自行潰破,流出一些分泌物,以后潰破處結成痂皮后自行脫落,留有一小疤痕,這是接種卡介苗后的正常反應,不必驚慌。
9、預防接種證有什么重要作用?
預防接種證是兒童免疫接種的記錄憑證,每個兒童都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建證并接受預防接種。兒童家長或者監護人應當及時向預防接種單位申請辦理預防接種證,托幼機構、學校在辦理入托、入學手續時應當查驗預防接種證,未按規定接種的兒童應當及時安排補種。家長要妥善保管好接種證并按規定的免疫程序、時間到指定的接種點接受疫苗接種。如兒童未完成規定的免疫接種,因故遷移、外出、寄居外地,可憑接種證在遷移后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計劃免疫接種門診(點)繼續完成規定的疫苗接種。當兒童的基礎免疫與加強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長應保管好接種證,以備孩子入托、入學、入伍或將來出入境的查驗。
10、接種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傳染病了?
預防接種是控制相應傳染病最有效、最方便、最經濟的手段,但仍不能達到100%,大多數疫苗的保護率能達到95%以上,另外由于被接種者個人的特殊原因,如身體虛弱,體質較差,免疫應答能力低下等均可導致免疫失敗,但接種疫苗相比不接種疫苗能大大減低患病后的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