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馬宇平的新疆支教生活
2015-02-05來源:中國青年報
   結束了在新疆的支教生活,南開大學文學院研究生馬宇平立即患上了一種“思鄉病”:喜歡跟新疆人“攀親戚”,看見新疆來的同學就覺得親切,主動上前跟人家搭話。

 

  她會下意識地說起“咱們新疆”,而不是“他們新疆”。就像出門在外的哈薩克族游子一樣,她想念“奶疙瘩”的味道。

 

  而她只不過在那片廣袤土地上待了不到一年。一年多前,她放棄了保送碩士研究生的資格,參加團中央、教育部派出的中國青年志愿者第十五屆研究生支教團,去了中國“雄雞”版圖的大尾巴——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區。

 

  去支教的原因并不復雜。大三時,適逢南開大學對口支援阿勒泰地區第二高級中學10周年,馬宇平作為學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學生助理,協助梳理該校歷屆阿勒泰支教團的材料。那一代代支教隊員發生在講臺、牧場、雪山腳下的故事,讓她心生向往。

 

  “能去祖國的最西北,用手去觸摸、用腳去丈量,是一件幸福的事。我想去感受一個有溫度的新疆。”她說。

 

  2013年7月,這個22歲的姑娘成了阿爾泰山南麓112名高一學生的英語老師。

 

  對于支教,她曾有過很多宏大的想法。她打算幫學校拉到很多贊助來舉辦活動和講座,邀請海內外名校學生給當地學生寄明信片,做“很大很厲害很有意義”的社會調研,每天遇見新鮮人和新鮮事,總之要轟轟烈烈起來。

 

  但擺在她面前的,是重復而忙碌的生活:早讀、上課、改作業、開會、備課……因為教的是主科,她的工作量更大,常常在室友的鼾聲中做課件、寫教案,又最早起床帶學生早讀。

 

  她發現自己的愿望越來越“小”,小到講好一堂課,或者用課余時間給學生講一篇課外閱讀。站在講臺上是她“最踏實”的時候,“我珍惜在這里的每一分鐘。因為每一節課對我來說都是唯一的”。

 

  “成長大概就是能接受自己的平凡,腳踏實地過好平凡普通但意義滿載的日子。”這是阿勒泰給她上的一課。

 

  到阿勒泰3個月后,馬宇平因水土不服得了嚴重暗瘡,整張臉“沒有一平方厘米完好的地方”。她不敢照鏡子,都是對著手機屏幕擦藥。

 

  醫生告訴她至少需要兩個月來調理。她有了回家治病的想法。歷史上,南開大學的支教隊員從沒有人中途離開,但學校研工部的老師關切地給她打了好幾次電話,怕她硬扛,支持她回津治療。

 

  在那個時候,新疆學生和老師們紛紛為她搜集偏方和草藥,感動得她不忍心“浪費”兩個月的時間。于是,在零下30多攝氏度、出門都需要勇氣的季節里,她每天頂著一張“爛臉”跟學生們在一起。

 

  那是一段她后來認為很美的時光。支教隊員們受邀去學生家里過古爾邦節,還帶著阿勒泰二中“小水滴”志愿服務隊,到拉斯特鄉寄宿學校,給哈薩克族孩子講“我的中國夢”。

 

  “小水滴”是支教隊的一個傳統。“我們自己本身是志愿者,也想讓他們成為志愿者,將這種奉獻精神傳承下來。”馬宇平說。

 

  在阿勒泰的下學期,她把每一個課間都用于輔導學生,因為“特別想在走之前把自己所學的都教給他們”。

 

  支教的最后一課,她給每個學生都寫了一份寄語,用印有“南開”字樣的信紙,別上了一枚紫色的南開校徽。她想把母校的那種氣質和自信傳給他們。

 

  現在,她回到母校,成了一名碩士研究生,卻始終認為自己是擁有112名學生、“內心寧靜而富庶”的老師。新疆學生不時發來信息,對她說“新的老師讓做試卷分析,我想起了你”,或“快到古爾邦節了,你還會來家里拜年么”……每周二,她都會給學生們寫三四張明信片。苦于“天寒地凍,路途遙遠”,有的甚至寄出兩個月學生才會收到。

 

  今年“雙十一”,她沒給自己網購任何東西,而是買了一批書寄給學生。因為她覺得阿勒泰的書店里種類不全,希望學生讀到更多經典作品。

 

  師生間有個兩年之約——等到這批學生高考,她恰好碩士畢業,會再次見面,他們約定屆時要成為“應該成為的自己”。

 

  支教一年,馬宇平結識了不少在新疆扎根的內地青年。他們聊生活,聊“咱們新疆”,聊各自的成長。新疆近年發生的暴力恐怖事件,讓他們覺得更有義務說出自己眼中的新疆,讓一些人的認識“去標簽化”。

 

  她為此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上個月,她整理出首部“個人著作”——一本16萬字的新疆支教日記。

 

  那是南開大學一家打印店的產物。馬宇平為它設計了黑白相間的封面,看上去挺像那么回事,“首印10冊”,花了120元。她作為限量版的禮物送給朋友,其中一本漂洋過海到了美國。

 

  跟馬宇平的支教生活一樣,日記里沒有什么“大事件”,只有她本人“從新疆到‘心疆’”的心路歷程。她形容那片占國土面積六分之一的土地有著“神奇的力量”。馬宇平說,支教隊員對新疆的留戀是相似的,而自己想把留戀化為責任,讓朋友們從自己的經歷中感受到一個“有溫度的新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