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濟川小學的在校學生已從最高峰時期的500多人銳減到如今的11人,加上幼兒園學生也才22人,但林建華和他的妻子——57歲的幼兒園老師林美英,依然堅守在清苦的崗位上,并盼望著能有接替他們的年輕人。
林建華1989年從鎮里的中心校調到濟川小學。他回憶說,當時學校有500多名學生,做早操時,整個操場都擠得滿滿的。到上世紀90年代末,每個班還有三四十人。2000年以后,學生開始迅速減少。每年開學,都會發現又有學生不來了。
“隨父母到城里,去外地讀書了。”林建華說,如今學校只剩下11名學生。一年級5人,四年級1人,五年級2人,六年級3人。由于缺乏生源,這一學年沒有開設二、三兩個年級。
除了缺學生,濟川小學更缺年輕教師。目前,全校共有5名老師,其中年紀最小的47歲,最大的61歲。“這里曾有過年輕教師,但他們待了一段時間就離開了,因為山上條件太艱苦了。”林建華說,濟川村位于石蒼鄉大山深處,交通不便、生活單調,留不住年輕人。
面對窘境,林建華常常徹夜苦思對策。“有人說,濟川小學要垮了,只有幾個老教師了。可一旦垮了,村里的孩子外出讀書,每個月光房租就要幾百元,這對農村家庭來說,可是個沉重的負擔。所以,濟川小學不能垮,哪怕只有一個學生,我們也教。而且,我們教的一定不比城里差!”
這份自信,來自于林建華多年的教學經驗。他在年輕時就是個很有闖勁的“拼命三郎”。別的老師都對上公開課避之不及,他卻主動邀請老師們來聽他上課,讓大家來“挑刺”。如今,林建華主要教六年級數學,雖然只有3個學生,但他上課仍格外認真,教學成績年年在學區里名列前茅。
為了讓孩子們的美術、音樂等技能課不落下,林建華和老師們每人都兼職教了幾門課。“我既是數學老師,又是音樂、科學老師。我沒有音樂基礎,就特地買了一臺電腦,從網上學習兒歌,再教給學生們。”林建華說,最困難的課程是舞蹈,他從網上下載視頻后,先一個一個動作學,再讓學生跟著跳。
林建華的妻子林美英在濟川小學的幼兒園當代課教師已36年了。和她同一批的代課教師都已紛紛改行,全縣年齡超過55歲的幼兒園代課教師也僅剩她一人,但林美英仍在堅守,而且是“包班”。“‘包班’就是從早上7點50分第一節課開始,一直上課到下午3點30分。”林美英說,幼兒園有11名小朋友,教師僅她一人。為了帶好小朋友們,她既要教拼音、美術等啟蒙課程,又要帶孩子做游戲、管生活,“也算是個全能型的了”!
目前,濟川小學就由林建華、林美英等5名老教師在兢兢業業地支撐著。林美英從1978年6月到濟川小學教書至今,沒有請過一天假。林建華不僅每天早晨要打掃廁所,還負責打掃全校的衛生,“雖然學校人數少了,但不能邋遢,要干干凈凈,有精氣神”!
子夜時分,夜深人靜,濟川小學的宿舍里,老夫妻倆的燈還亮著。“雖然只有3個學生,仍然要做教案。留在山里的孩子,家庭條件不好,讀書是唯一的出路。要對得起鄉親和孩子們。”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林建華依舊在堅守著、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