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工大學環保節能電車實現零排放
2015-04-21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大連視窗4月21日電 張世安報道:一度電,能做什么?能讓我們享受兩個小時的空調冷氣,能用電磁爐做三頓飯,能看一下午電視,但在大連理工大學的學生手里,一度電可以做到更多。榮獲大連理工大學“攀登杯”科技競賽一等獎的“藍色之翼”科創隊伍發明的“環保節能個人小電車”可以用這聽起來微不足道的一度電行駛100公里。
如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不合理的能源結構與社會發展形成巨大的挑戰,清潔、高效和可持續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訴求,節能環保領域擁有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而純電動車在為城市提供清潔高效的交通方式之外還能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具有更長遠的環保意義。“藍色之翼”科創團隊正是以當下的環保熱潮為契機設計“環保節能個人小電車”。
“與傳統電動車相比,環保小電車采用玻璃鋼車身及整車輕量化設計理念,使整車各部分重量下降,并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流線型節能設計使空氣阻力明顯降低,同時采用自行設計的電控策略減小能量浪費,同時車內的EABS系統使能量再回收利用并增加電池的壽命。”“藍色之翼”隊長項頂頂介紹說,環保節能個人小電車以純電力驅動,真正實現做到了零排放。
這一杰作完全由大連理工大學學生自主創造。車身為團隊純手工制作,是將近30片的大型模具人工切割打磨而成,團隊指導老師李曉東老師笑稱這道工序為“人工3D打印”。為了將原始的長方體用電熱絲一點點修整成流線型模片,“藍色之翼”科研團隊在滿是灰塵的實驗室里摸爬滾打了整整一個星期才親手打造出車身模型。
環保小電車的車架完全由團隊自主設計,這不僅需要學生們結合本專業知識實際動手,還需要跨越自身專業范圍進行相關學習。近一個月的前期設計,從理論到實踐,從書面知識到是實體模型,“藍色之翼”團隊為了實現節能目標,不斷優化結構,進行模態分析,實現車體質量最輕。
該車曾在去年參加了Honda中國節能競技大賽并為學校贏得了一個令其他大學刮目相看的獎項——最佳設計獎。賽事的主辦方這樣評價道:以環保的藍色作為設計的概念;視野設計充分考慮到車內采光,著重突出駕駛樂趣;充分考量空氣動力學,在優化車型減小風阻的基礎上力求美感;造型設計帶有剛性和運動感。簡潔的藍色車身,讓人們感覺到新EV(電動)造型設計的方向。今年,“藍色之翼”科創團隊將對其作品進行改進,實現無人駕駛,在經濟成本、實用性、舒適度、清潔節能性等方面實現提高,將其打造成為一款高科技含量的智能車。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