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愛心幫扶小組的學生們在給李中民讀報
往屆學生到家中照顧李中民 資料圖片
大學生15年接力
照顧高位截癱的村民
“一場愛的馬拉松,長跑39年,沒有終點;一座愛的大院,滿是善良的人,溫暖的手,真誠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離不棄的深情;鴿子飛走了還會回家,人們聚在一起,就不再離開。”這是組委會給予2014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隴海大院”的頒獎詞。
隴海大院愛心群體的故事,令人感動不已。這樣沒有血緣卻充滿親情的故事,是不是只在那個大院里才會發生?
事實證明,在鄭州這座大愛之城,“隴海大院”還有很多。昨日上午,本報熱線接到馬寨鎮楊寨村居民李中民打來的電話:“我是一個高位截癱的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我家附近鄭州科技學院的大學生們,已經輪流幫助我15年了!”
高位截癱者瀕臨絕望,家里來了陌生的年輕人
1993年,沒有發生那場意外之前,25歲的李中民是村里公認的勤快人,里里外外一把手,雖然生活還不太富裕,但對未來充滿信心。
當年2月的一天,他騎車去滎陽賈峪,接回娘家的妻子和2歲的女兒。天色漸晚,快接近目的地的時候,他猝不及防摔進路邊一個滿是石頭的大坑里,當場失去知覺。
醒來后,他感到全身劇痛,特別是腰和腿,動一下就疼得揪心,試了幾次都無法起身,只好大聲呼救。幸虧這里離妻子娘家比較近,聞聲而來的人認識他,很快下來幾個人把他弄了上去。后來,他被送到醫院治療,沒想到從此就再也站不起來,高位截癱,只有兩條胳膊還能活動,胸部以下都不聽使喚了。
他的妻子本就有精神問題,丈夫意外受傷成為重度殘疾,令她受到極大的刺激,李中民出院不久,便離家出走了。女兒李嬌嗷嗷待哺,年邁的父母只好又承擔起照顧他的重任,親戚朋友、左鄰右舍也伸出了援手。但曾經身手矯健的壯漢,如今天天躺在床上,連翻身都困難,令李中民痛不欲生。他幾度想自殺,但一想到女兒年齡尚小,就決心再熬一段時間。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李嬌5歲的時候,就不讓爺爺奶奶操心,開始獨立照顧李中民了。洗衣、做飯、端屎端尿,甚至學會了給爸爸理發。到了上學的年齡,她每天早上給爸爸熬好稀飯,喂完之后再走;中午專門回家一趟,給他準備午飯;晚上,去爺爺家吃完飯給他帶飯回來……
看自己連累女兒小小年紀每天忙得像不停轉的陀螺,李中民暗自垂淚,一個人孤獨寂寞時,輕生的念頭又強烈起來。
就在他瀕臨絕望之際,2000年的夏天,幾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來到他的家中,為首的是一個自稱叫房國新的年輕人。房國新說,他們是附近鄭州科技學院的大學生,今天是來幫他打掃衛生的,今后還會常來幫助他。
老生走了,新生跟上
15年愛心接力
當時的房國新還是一名大二學生,恰逢學校開展“文明禮貌月”活動,他通過學校和楊寨村村干部,得知了李中民的困境,便組織了幾個同學第一次來到李中民家。由于長期無人清理,李中民家門前的荒草都長得老高,垃圾也堆滿院子。
房國新他們二話不說,割草、掃地、清垃圾,不嫌臟不怕累,不一會兒,李中民家里里外外便煥然一新。忙完后,大家和李中民合影留念。人多熱鬧,讓李中民高興,但心里也犯嘀咕:“這些學生們會不會就是來走個形式、做個樣子呢?”
沒想到,這所學校的學生說到做到,他們把李中民作為重點幫扶對象,保持著至少每周一次的服務頻率,家里的臟活重活,從此很少再讓李嬌插手,逢年過節,還給父女倆買來水果和點心。這種無微不至的幫助,至今堅持了整整15年。
15年間,鄭州科技學院的學生了畢業一批、又來一批,幫李中民翻身、換被褥、陪他聊天說話;幫李嬌做家務、給她輔導功課,李中民家里留下了一個又一個青春善良的身影。
李中民深情地回憶道:2006年3月,村里蓋新房,他家也劃定了位置,但門前伐過樹后,留下4個大樹根埋藏得很深,如果不清理出來,后面的工程無法進展。知道這件事后,大學生們趕來了,用了3天時間把樹根都刨了出來,保證了工期,但不少孩子的手上都磨出了水泡;2008年冬天,下了一場大雪,最深處可以沒過膝蓋。又是大學生們主動趕來,為他家把屋頂上和家門前的積雪清掃干凈,干完后連口熱水沒喝就消失了……
2000年,第一次率隊幫扶的房國新留校當了老師,如今是校團委書記,他和學生會的盧乙貴老師,成為幫扶李中民愛心活動的指導老師,把這件事作為一項傳統,組織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進行愛心接力。剛開始,有的學生還把這當成一項任務來完成,可是來到李中民家一看,都變成了主動自覺地參加。
最新一屆的幫扶小組組長、大二學生楊彬彬說:“李中民很樂觀,很健談,他這么多年頑強地生活,同疾病抗爭,他面對噩運積極向上的態度,對我們也是一種鼓勵。我們在幫助他,他也教會我們很多。”
李中民:
我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
這些年,妻子重新回到了李中民身邊,女兒李嬌也結婚成家,家里還蓋起了新房,李中民的生活改善了很多。
他深深感恩這些素昧平生的高校學子,正是他們持續不斷的關愛守望,讓這個曾經風雨飄搖的困難家庭,洋溢著春天般的溫情,始終被真善美所包圍。
他說:“我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這么多年,我家來過多少大學生我已記不清了,但他們個個都是好青年!”
記者電話采訪正在外地招生的房國新老師,說起他和學生們堅持15年的愛心傳遞,他淡然地說是“普通人在做一件很普通的事”。
或許對于這些默默奉獻的人來說,他們真的不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多么高尚,但對于李中民一家,他們確確實實撐起了一片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您為這個隴海大院式的愛心故事感動,請為那些可愛的大學生們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