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0日至23日,浙江工商大學財務與會計學院的22位志愿者再次來到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三胞樹人小學進行為期兩周的社會實踐活動。今年是他們建立基地以來的第八年,也是開展支教活動的第八年。八年來,已有150余名志愿者接力奔赴麗水,累計服務時數超過7000小時,累計幫扶人數超過500人次,資助金額超過五萬元;八年來,暴雨、艷陽,他們一如既往,只為那一聲聲稚氣的問候,只為那一雙雙等候的眼神,只為那一張張期待的面孔。他們揮灑汗水,播撒希望,一路付出,一路收獲。至情青志,情致之卿,他們和孩子一同成長。
精彩課堂·澆灌知識的嫩芽
志愿者們準備的課程從德智體美勞五方面出發,旨在激發孩子們各方面的潛力和興趣。德,道德,孩子們在中華歷史的長河里感悟道德的真諦,汲取前行的力量;智,智慧,趣味數學、詩歌朗誦等課程的設置,讓孩子們在更為輕松的氛圍下接受常規知識的洗禮;體,體育,足球、武術、運動會等,不僅讓孩子們接觸到別樣的體育項目,更讓他們的恒心和毅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磨練和提升;美,審美,舞蹈、唱歌、手語等,孩子們在藝術的世界里徜徉,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勞,勞技,各種手工課極大地培養了孩子們的創造和動手能力。
歷史熏陶·播撒文化的種子
目前的教育體制為了適應科技膨脹的時代過于注重理性思維的培養而忽略了人文價值方面的熏陶。因此在了解到麗水景寧是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后,志愿者們開設畬族醫藥課也是以此為出發點的。了解畬族的發展歷程,他們第一次認識到自己居住的這片土地涵養了古老的畬族文化;學認各味中草藥及其作用,他們第一次知道這片土地孕育了拯救無數生命的畬族醫藥,他們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里投射出灼熱的目光,稚嫩的臉龐上流露出驚嘆的神情,這就是文化歸屬感,是能夠跨越萬水千山時時刻刻維系自己和家鄉的紐帶。
這些孩子都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也許有些人在不久的將來會離開這里,甚至有些人會忘記在這里的點點滴滴,但是他們一定不會忘記曾經有這樣一次課,帶他們走進了一個讓他們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做家鄉。
課間嬉戲·溫暖閉塞的花苞
這里的孩子往往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自然,孤獨也就成為了一種習慣。在志愿者們剛來到這里的時候,不乏有些孩子不愿意交流,甚至臉上常常流露出抵觸的神色。而在這半個月里,無論是課間時分大朋友鼓勵他們去室外的微笑、被拒絕后選擇留下的陪伴,午飯時刻為他們夾菜鼓勵他們多吃點的話語、靜靜守在一旁等待他們吃飽的凝視,還是放學后不管多晚都陪他們等到家長的執著、目送他們離開的欣慰的眼神也終于慢慢打動了他們,讓他們開始接受這群大孩子,從起初的微微一笑、主動問候,后來的分享食物、熱情擁抱,到最后訴諸筆端的不舍和離別后的電話,他們學著去接受愛,更學著去給予愛,這是志愿者們來到這里最希望傳遞的正能量。
家庭走訪·種植關愛的樹苗
這所小學是針對外來務工子女建立的,志愿者們在征得家長同意后利用放學后的空余時間走訪了兩個孩子的家庭,也終于理解校門外“每學期900元”的標識中包含的辛酸苦楚。都是在麗水市中心、在遠離人們視野的角落里,不過二十幾平方米的儲物間是兩個家庭唯一可以遮風避雨的港灣。
小女孩的家里只有一個臥病在床的爺爺和一個盡管患有肌肉萎縮癥卻挑起全家重擔的母親,但她卻始終一直如珍寶般捧著和媽媽唯一的合照微笑著答應志愿者們要學會勇敢、要為母親瘦弱的肩膀減輕負擔;小男孩的家里生活著七個人,經濟來源全來自起早貪黑到街邊擺攤賣水果的爸爸,家庭的拮據沒有擊垮他們樂觀向上的心,他熱情地伸出瘦小的捧著西瓜的雙手卻讓志愿者們瞬間紅了眼眶。在最后離別時刻,志愿者們也上了自己的禮物,因為看到他們一直用礦泉水瓶喝水而準備的水杯,因為看到他們瘦小孱弱的身軀而購買的牛奶,卻換來孩子們欣喜的笑容和母親不住的道謝。
也許自己的綿薄之力根本改變不了什么,但志愿者們還是每年一如既往來到這里,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小小舉動喚起社會的大大關注,能呼吁更多人加入他們的行列,為這些家庭送去最簡單最真摯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