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為止,整個支教活動的時間已經過半,隊員們都已經習慣了這里的鄉村生活。每日有良辰美景作伴,能看到孩子們的燦爛笑容,便是最好的獎勵。與此相比,簡陋的住宿環境,逼仄的房間,和相隔甚遠的菜市場,這些客觀不利條件便不算什么。
而孩子們對“三色堇”服務隊的態度,也從第一天開班的拘謹羞澀,變成了現在的熟絡大膽,甚至有些活潑的孩子還會“調戲”隊員,隊員林海龍便是“受害者”之一。在音樂課堂上,一個男孩對林海龍悄悄說道,“老師,他們在上面唱歌耶,你上去跳舞好不好,要跳芭蕾舞噢。”當然只能一笑置之。
放學后孩子們很自覺地自行分成五個小組,而隊員們也按慣例把孩子們各自送回家。安全問題,一直都是“三色堇”服務隊最注重的。即使是家離得很遠的孩子,隊員們都要親自把他送回家。也有過隊員因此而迷路的,得要沿途問路才回得來。“真是麻煩老師了,其實讓孩子自己回來就可以的。”一位老婆婆看到隊員把他的孫子送回家,連忙向隊員道謝。一句“不用客氣”,隊員們便繼續送別的孩子回家。盛夏的正午和黃昏,大手拉著小手的場景在石埇村尤為常見。
七月盛夏,暑氣正盛,不少隊員都感到不適。隊員李婷發燒了,嗓子沙啞,她的眼睛里滿是疲倦,但更多的,是她的堅持。鄉村蚊蟲多,稍不小心,皮膚表面便會發炎潰爛,傷口里面充滿黃黃的膿汁,隊長劉柏楊的手背便是如此。
菜市場在鎮上,與住所相隔甚遠,每天都需要后勤的隊員,騎著借來的電動車去鎮上買菜。飯菜是隊員們自己做的,天氣炎熱,很多隊員在忙碌之后都沒有胃口,加之營養跟不上工作的強度,隊員張舒婷抱怨道,“我們來這都好幾天了,(我)卻一次大便都沒有。”這讓腸胃本來就不好的隊員,更是苦不堪言。
廉江市團委宣傳部鐘興部長了解到“三色堇”服務隊的具體情況后,高度贊揚“三色堇”服務隊的此次下鄉活動,“你們服務隊是我見過條件最艱苦的一支隊伍,住的地方很小,一個房間擠七八個人。而且住的地方和教學的地方離得這么遠,每天都要一大早步行來這里。但我可以從你們的眼神中,看見你們對此次支教活動的決心,我感到很欣慰,你們辛苦了!”確實,“三色堇”服務隊的條件極為艱苦,但從來沒有一個隊員放棄。
傳說中每個遇見三色堇的人,都會有幸福的結局。“三色堇”服務隊與石埇村的孩子們在這個夏天相遇,便是要去守護孩子們最純真的笑臉。正如隊長劉柏楊所言,我們此次支教活動的目的,是要給孩子們心中埋下種子,播種希望。以愛之名,傳行之善。這個夏天,“三色堇”服務隊跋山涉水,只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