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一:擋不住的那份渴望。通訊員:劉柏楊攝。)
光稍縱,愛仍留
初見,孩子們雖未怯怯地縮在凳子上遠遠地看著,卻也沒有與隊員有過多的交流。一雙雙稚嫩黝黑的眼睛,藏著渴望與憧憬,撥弄的手指,黑瘦的臉龐,撞進隊員的內心,讓人看著有些心疼。
不放棄不該放棄的,是執著。流光夏里,六天如白駒過隙,用來了解孩子們對知識的執著有多深,已然足以。上午8時開課,許多學生每天7點多便陸續到教室,甚至更早。一天下午突降大雨,有四五個學生在隊員匆匆電話通知家長放假時,頂著微濕的額發和褲腿,在門口笑得一臉燦爛。他們的純真、熱情、執著,看來都是那么的美。可是短缺的桌椅、斜靠的黑板以及所剩無幾的粉筆頭,無不昭示著學習的艱辛。
(配圖二:手牽手的那份留戀。通訊員:劉柏楊攝)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送孩子回家的下午,隊員和孩子們大手拉小手。太陽底下拉長的影子,是隊員將每一位學生護送到家的小心。一個小孩在前邊蹦跳著前進,忽然回過頭,陽光下滿臉通紅:“老師,下次來我家吧,我教你捕蝦。”
日趨短,愛見長
支教魔術課上,繩子剪不斷的神奇魔術,讓學生們眼前一亮,有的學生在老師公布答案前便嘗試著自己摸索出“剪不斷”的方法,不得不佩服孩子們的想象力;填涂課上,孩子們在畫冊上盡情發揮各自的奇思妙想,一個學生為鸚鵡描得極盡斑斕多彩一一黃色的腦袋和腹羽、藍棕相間的背羽上披著綠色的披風,黑亮的眼珠閃著靈光,一如學生晶亮的雙眸;故事暢想課上,一個學生點點手中的小紙條,毫不猶豫道:“一塊隕石掉下來,砸死了鯊魚;獵人把隕石拿去賣,然后變得很有錢,就天天吃冰激凌。”孩子們暢所欲言,想象天馬行空。
(配圖三:畫筆下的那份奇思。通訊員:陳詩麗攝)
一開始的陌生并不意味著長久的疏離。在參與支教的學生中,有一個安靜的小男孩,平時很害羞不怎么說話,在老師靠近時甚至會緊張得肢體微僵,隊員就特別留意這個小男孩,鼓勵他大聲提問,勇敢表達自己。六天雖短,足以改變一個人。如今那個小孩會在見到隊友時主動上前微笑招呼。六天雖短,八節課程教授、六次下午課業輔導,也足以隊員與學生建立起深深的情誼。
“三色堇”就要離開了。凝視課桌上孩子們的手工作品,或稚拙或精美,隊員都細細珍藏。
倒計時,愛無窮
“今晚大家一起打地鋪吧。”第一天的隊長感言猶在空氣中回響,支教卻在無覺中進入了倒計時。課上碰觸學生手中筆時的那抹溫熱,尤在心中殘留,轉眼卻要再見。倒數第三天,隊員發現:時間不是愛的量度。串接故事時,一個學生突然說:“老師,你們還來嗎?”不問時間,只求與否。假若愛有重量,這愛,還輕嗎?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離別在即,唯有記住他們那一張張稚嫩童真的臉。時光不會磨滅愛的意義,這段記憶將伴隨孩子、隊員一生,點滴的時光也匯成了聲聲祝福,伴著課堂笑談聲,傳至山林深處。
(配圖四:用力后的那份不舍。通訊員:劉柏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