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是臨沂市花,市區角角落落皆能見到它的麗姿芳容。3月11日正是早春時節,校園海棠靜待開花,臨沂大學108名師生,帶著“臨沂大學援疆支教團”紅色旗幟,穿著鮮紅沖鋒衣,踏上了援疆支教的征程。如今已是4月,臨大校園的海棠早已綠葉蔓發,花朵從容。仔細算來,支教團師生已經在喀什支教20多天了。沂蒙大地仲春時節,西部邊陲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也該是春意萌發的時候了吧。
支教是一種情懷,了卻了他們的心愿
紀桂霞是支教團兩名指導老師之一,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思政課老師,與學校教務處的唐嶺田老師共同負責支教團的全面工作。
一般來說,天一亮他們就開始準備早餐了,匆匆吃過早飯,馬上就到各個支教點走訪調研,了解支教同學的工作狀況,協調解決支教中的一些困難,給予同學們鼓勵和幫助。11個支教點散落于麥蓋提縣各處,由于沒有交通工具,只能靠步行,一天下來也僅僅能走訪一兩個地方。
麥蓋提縣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春天風大,幾乎天天刮,黃沙漫天。一天下來了滿頭滿臉滿脖子的細沙,鞋子也蒙上一層土黃色的粉塵,真是進行了一場沙的洗禮。
紀桂霞在日記中寫道:“支教情結源于我教過的2014級傳媒學院的姚傳方同學。他在四川大涼山彝族自治州支教期間,我一直關注他和他教的孩子們。姚傳方一直對我說,我給他上的思修課給予了他很多正能量,使他有了一種信仰、一種情懷!我想他說的這種情懷就是家國情懷吧。如今他已畢業入伍,又奔赴云南邊疆!這位同學滿身的正能量和敢于擔當、甘于奉獻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我!”
其實幾年前紀桂霞也申請了去大涼山支教,但沒有被批準,成為她留在心底的一個遺憾。所以,當聽說學校有新疆支教的任務時,她毫不猶豫就報名申請了,終于如愿以償帶領同學們去新疆支教,了卻了心愿。
支教是一種幸運,給了他們許多感動
支教團三連連長袁澤坤是中共預備黨員,擔任馬克思主義學院2016級思政專業2班班長,被安排到實驗中學教授國語課。
他在第一節課上簡單介紹了自己以及支教團一路西行的經歷。下課后,一個維吾爾族男生跟著他出來,從口袋里摸出一個雞蛋遞給袁澤坤,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說:“老師,您那么遠過來給我們上課,辛苦了!給您一個雞蛋吃。”男孩握了一下他的手,忽閃著大眼睛看著他,眼神中充滿期待。袁澤坤說了聲謝謝,立馬將課本夾在懷里,當著孩子的面把雞蛋剝了吃下,并將蛋殼收藏了起來。
袁澤坤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來麥蓋提之前,一直在想如何戰勝這里惡劣的自然環境,但那個維吾爾族孩子閃閃的眼睛,仿佛是夜晚最閃亮的星,給了我溫暖。我將無我,不負麥蓋提。”
他說一定會牢記馬鳳崗校長臨行前對支教團提出的殷切期望,在新疆做臨大風采的展現者,把“能吃苦、善創新、敢擔當、樂奉獻”的臨大特質在祖國的大西北展現出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增進民族交流、民族感情,做民族和諧團結的促進者。
資源環境學院的王樹鑫,被分到蓋麥提縣職業中專支教,他第一節課也遇到了難題。同學們的名字都很長很相似。有位叫阿里木·卡吾力的男生就告訴王樹鑫說,名字如果沒有相似的就只讀前半部分,如果前半部分相同就全讀,這樣大家就不會感到奇怪了。后來阿里木·卡吾力還給王樹鑫解釋維吾爾族常用名字和姓氏的含義,倆人成了好朋友。
支教是一種歷練,讓他們學會堅強
唐嶺田老師認為自己是山東大漢,去新疆用不著準備什么防曬霜。到了麥蓋提才知道,沙漠地區的高強度紫外線同風沙一樣,對人的皮膚極具殺傷力。
他的皮膚嚴重過敏,滿臉通紅起皮。起初唐老師不介意這些,還時不時調侃說:"如果不蛻皮,枉來麥蓋提。”后來皮膚過敏越來越重,奇癢難忍,無奈之下求助紀桂霞老師,涂了紀老師的防曬霜后,才使得皮膚的過敏癥狀有所減輕。從此,唐老師和紀老師結下了“戰斗”友誼,他們下決心要把這“一百單八將”帶好。
3月17日,支教團成員、體育學院2016級辛金海上班第一天,就接到了爺爺病重的消息。他通過視頻看著躺在床上昏迷的爺爺,哭得傷心欲絕。無論怎樣的千呼萬喚,爺爺還是帶著深深的遺憾走了。家在幾千里之外的山東青島,僅單程就需要三天三夜,回去參加爺爺的葬禮來不及,這讓辛金海更加悲痛萬分。
唐嶺田、紀桂霞老師多次給予辛金海安慰和陪伴,一同支教的舍友們陪著祭奠,陪著哭,這讓辛金海很快從失去親人的悲痛中走了出來,堅持為孩子們上課。第二天他就出現在課堂上,帶著學?;@球隊孩子們,開始了籃球技術訓練,傳球、帶球、左右滑步……他還要教孩子們籃球戰略戰術、打好配合,爭取在下一次全縣籃球比賽中奪取冠軍。
辛金海在日記中寫道:“姑姑說爺爺離世前念念不忘的是我,沒能見上最后一面是我終生的遺憾。但是爺爺會理解我的,因為我做的是正確的事。爺爺也會欣慰的,因為我在這里收獲了老師愛、同學情。自古忠孝不能雙全,我將用自己全部精力做好支教工作,回報老師、母校、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