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報紙裁成的T恤、垃圾袋制成的長裙、桌布拼接成的小褲裙……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江口鎮新墩村留守兒童之家,一場“T臺秀”華麗上演,舞臺上的“模特”,是60多名留守兒童與12名大學生。
今年夏天,中青校媒(福建)承辦由全國青聯與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主辦的“種子力量——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行動”,來自福建省各個高校的12名大學生前往莆田市涵江縣新墩村開展為期一周的環保支教活動,“T臺秀”就在大學生們開設的課堂里上演。

大學生帶小朋友用廢舊物品制作“時裝”
身披紅紗的同學名叫李馨,自從她5歲起,父母就在阿根廷務工,今年12歲的她7年來一直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每天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與父母視頻通話。在新墩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和李馨一樣,父母在海外經商或務工,日常生活由爺爺奶奶照顧。
“這些孩子們接受的都是隔代教育,一些理念跟不上。生態環境保護非常重要,在我國環保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這些孩子在如何進行垃圾分類、保護綠水青山方面的意識還是不足,有的孩子還是會隨手把垃圾扔在上學、放學路上。”新墩村留守兒童之家的負責人李金燦說。
針對當地孩子環保意識不足的情況,大學生支教團隊設計了一系列環保課程。他們圍繞青少年環境意識教育、環保實踐參與等主題,開設“福小妹”手工課、實踐課、科普課、公益課等課程。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支教團隊采用課堂積分制,給獲得積分最高的孩子設置獎勵。
“老師!我做了一個皇冠!”“老師!老師!我做了一套機器人的衣服!”在“福小妹”手工課上,孩子們高高舉起自己的作品,爭相向“小老師”展示。在大學生支教團講授后,孩子們在紙上畫出自己設計的衣服,利用廢舊物品,按照畫紙進行裁剪、裝飾,制作出了不同款式的T恤、裙子和披風。
在實踐課上,孩子們分成6組,每組分領樹苗和鐵鍬后,就開始挖坑、回填、栽樹、澆水……此后大學生和孩子們在留守兒童之家的故事,總有院子里的36棵沉香樹作見證。

大學生與小朋友共同種下小樹苗
大學生和孩子們相處的第5天,李馨放學后主動留下來幫助支教的大學生一同打掃教室。“廢紙是可回收垃圾、粉筆頭是其他垃圾……”李馨一邊打掃嘴里一邊念叨。當天的課上,支教的大學生剛剛給小朋友們講完垃圾分類的知識,鼓勵他們垃圾分類、變廢為寶。
為期一周的支教活動落下帷幕,家長們前來為支教老師送行。林俊的家長李清伙告訴“小老師”們,林俊現在一回家就和家人分享節約環保的小知識,還利用家里的廢棄物制作一些小玩意兒。
“在和小朋友們的接觸中,我能感受到他們身上的變化。”支教團隊隊長、福建工程學院學生劉開來說,“環保教育不僅僅需要家庭和學校,也需要社會的力量,正在接收最新鮮的環保知識、并希望向更多人傳遞知識的大學生就是這樣一種力量。希望在我們的陪伴和分享中,環保的種子能在這些小朋友心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