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總是同一切溫暖的詞語聯系在一起。比如說,新的學期,新的開始。
最近,我們采訪了一些支教老師,他們與我們分享了很多在春光明媚的新學期里,正在悄悄發生的美好瞬間,這里有成長、有春光、有笑臉,也有樂趣、熱愛、美好和未來……
在這些故事中,最動人的部分莫過于老師們在支教歲月中那些樸素的愛與愿望,在春風的吹拂下,心中的無數美好期待正在慢慢變成現實。
成長
給班上的每個學生拍張照——是我來支教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每學期開學首先要做的事。
小時候的我,因為內向和自卑而不敢拍照,照片在12歲至20歲之間形成了巨大斷層,每次需要交照片時,我甚至找不到一張自己的單人照。
來支教后,我發現很多孩子和我小時候一樣,會因為身高、外貌、性格、成績等原因而自卑,而讓他們自信起來的第一步就是讓他們學會勇敢做自己。
于是,我開始了我的計劃——每學期給學生們拍一張特寫照片,記錄他們的成長,也小小地彌補了自己童年時的遺憾。
班上有一個小姑娘總是被人嘲笑個子矮,拍照時我告訴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大家都是一米多高,有什么好自卑的呢?
我拿來了一把椅子做拍攝道具,讓她可以更放松一些。那一天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可最后她卻選擇留下了那張沒有椅子的照片,她說,那才是真實的自己。
一張張照片,記錄了他們兩年的成長,也記錄了我們彼此間的相遇和別離,見證了孩子們一個個長高長大,從自卑到自信,從膽怯到勇敢。改變一直在發生,雖然可能慢一些,但我永遠相信可能。
▲ 美麗中國2020級項目老師 鞏健
春光
每年三月中旬,是甘肅隴南油菜花競相開放的時節,很多游客會被吸引,前來觀賞。
恰逢新學期攝影興趣班開課,需要采集與拍攝主題有關的素材,于是周末我帶著孩子們走出學校,融入到大自然之中去采風。
我們漫步在田埂上,金黃的油菜花隨風搖曳,孩子們舉起掛在胸前的相機捕捉著世界,蜜蜂嗡嗡地在花叢中飛舞,目光所及之處都是春的影子。
“咔嚓,咔嚓”,你看,孩子們拍照太過投入,鼻子上都沾上花粉啦!
孩子們所用的相機,是從各地募集來的閑置相機,它們就像是“流浪的眼睛”,成為了鄉村孩子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而每周末帶著學生們去村子周邊采風,也成為了我開學以來每周最開心的事情。
記錄當下的美好,將瞬間定格成永恒,這或許就是攝影的意義吧!
▲ 美麗中國2020級項目老師 洪安琪
笑臉
新學期開學,天氣轉暖,陽光明媚,萬物生長。這么美好的時節,就應該帶孩子們去大自然擁抱春天呀!
我果斷決定把班上的美術課搬到陽光明媚的戶外來上,精心設計了一節“五彩泡泡課”,讓孩子們用五彩繽紛的泡泡水來作畫。
燦爛的陽光中,孩子們像自由的小鳥一樣,盡情地在藍天下揮灑著想象,驚喜地看著一個個泡泡從他們的筆管中跑出來,肆意地把顏料潑灑在紙張上。我也被他們的快樂所感染,看來調配一中午泡泡水的辛苦沒有白費呢!
“老師你看,我畫得好亂啊。”一個小姑娘皺著眉頭向我抱怨,顯然她對自己的畫并不滿意。
“你再仔細看看,這散亂的色彩是不是也像銀河一樣絢爛?”
她笑起來:“被你這么一說,我也覺得挺好看呢。”
來支教已經快一年了,我常常思考:我的到來到底能給他們帶來些什么呢?也許讓孩子們展露出他們該有的天真爛漫的笑容,就是我在這兒最大的意義吧!
▲ 美麗中國2021級項目老師 黃亞鸝
樂趣
陽春三月,“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孩子們脫去了厚重的棉衣,戶外體育課也變得熱鬧非凡。
體育課上,我從體育室搬來敏捷圈、訓練標志桶、高低跨欄等器材,在操場上組合成“趣味賽道”,這可是最受各個年級孩子們歡迎的體育項目。
你看,小朋友們在賽道上盡情跳躍、奔跑,個個都是“跨欄小飛人”!認真圍觀的孩子們或立或坐,加油助威聲不絕于耳。
看著孩子們活力滿滿、開心放松的樣子,陽光下的我也全身暖洋洋的,坐在一旁,腦海里回憶起朱自清先生寫的散文《春》,心里充滿了溫暖和力量。
新學期!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美麗中國2021級項目老師 任媛
熱愛
支教小鎮上的娛樂活動實在不多,廣場舞隊和籃球隊都是屬于大人們的,而特別為孩子們準備的戶外活動卻少得可憐。
來支教后,我在學校里開設了“輪滑興趣班”,一雙雙輪滑鞋將熱愛運動的孩子們匯集在一起。從此,政府門口的小廣場,也成為了孩子們揮灑快樂的小天地。
在輪滑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包容而自由的。孩子們不用害怕自己的表現如何,也不用擔心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每學到一個新的花滑動作,就多一分真實的自信。每交到一個朋友,就多一份同伴的支持。
這個學期開學后,我漸漸發現,在沒有輪滑課的周末,小廣場上也經常能看見孩子們自由輪滑的身影。在這里種下一顆小小的種子后,熱愛正在悄悄發芽。
這個小小的輪滑社,是小鎮上第一個專屬于孩子們的社團,也屬于每一個熱愛輪滑的少年。愿這項運動能為他們童年添上一抹快樂的回憶。
▲美麗中國2020級項目老師 成夢
美好
來支教的第一個學期,把自己繃得太緊,心思全都集中在學校里的瑣事上,結果到了學期后半段,就已經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了。
但從這個學期開始,一切似乎漸漸明朗起來,好像忽然能夠與生活中的每個細小瞬間產生幸福的鏈接、能與之前想象中的“支教”不期而遇了。
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是自己漸漸沉浸在孩子們奇妙想象中的那一刻嗎?是自己不再因為他們沒什么”意義“的問題而不耐煩的那一瞬間嗎?
是那個可愛的小男生把小心翼翼存放了一天的四葉草送給我的時候嗎?是吃飯間隙出去取東西看到雙層彩虹的時候嗎?
或許就是那個課間,當我蹲下身子,看見了小男孩桌洞里的綠意時,才意識到,用孩子們的視角去看世界,也能遇見別樣的驚喜。
此刻,4月初的山上,有孩子的笑聲,還有春天的晚風。
▲ 美麗中國2021級項目老師 暴佳昕
趣味
不知從何時開始,七年級的同學們開始流行在課本封面上進行各種剪貼設計。
照片中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七年級男孩的設計,可以說集眾家之大成,將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生物六科元素,完美容納進道法課本封面之中,且突出教學之三維整合方案,整體封面設計多元而不雜亂,有海納百川之氣韻,實為課本設計之翹楚。
值此學期開新之際,老師對學生的期待也如同此封面一般——最好能吞吐各科之靈氣精華,掌握跨學科三維學習方法,成為通識教育之全才。
呃......實在不行的話,先認真聽講,別折磨課本了好吧。
▲ 美麗中國2021級項目老師 饒品
未來
我在大學的時候寫過一部音樂劇,叫《秋海津小鎮的歌聲之夜》,講了一群特別喜歡音樂的孩子們的故事。
來支教后,沒想到有機會能將音樂劇里的一些劇情變為現實——帶領一群熱愛音樂的孩子們共同組建起了一支鄉村管樂團,起名“秋海津樂團”。
一年多的時間里,樂團的孩子們聚在一起學習、練習,一起從生疏走向熟練,與音樂成為了朋友,也在音樂中收獲了夢想。
新學期,我帶著樂團去戶外演奏。大家坐上鄉間汽車,帶上自己的樂器,三三兩兩地奔向綠地。
借著大山的風聲,在森林的心律中我們隨風而奏,反復編排的歌曲在這一刻被自然賦予了新的生命:小號吹響了風的低鳴,鍵盤演奏著蟄蟲的初聲,被撥動的吉他的弦音就像新生草木的窸窣。
當他們回憶起這個時刻,他們會相信音樂的舞臺離他們并不遙遠。舞臺一直在那兒,草甸上、田野間、溪水邊......
▲ 美麗中國2020級項目老師 楊敬典
寫在最后:
支教生活總是苦樂交織,但我們總需要一只眼睛,記錄下那些不平凡的瞬間,提醒我們,生活的美好從不曾離我們遠去。
來鄉村支教的每位老師,都有著對鄉村教育不同的理解和期待,透過這只眼睛,我們看到了同行者們正在做的事情,也看到了鄉村教育的無限可能。
或許,那也是我們將去往的方向。
趁著春天多去做些美好的事情吧!在新學期,同孩子們一起。
道阻且長,保持期盼,我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