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堆破爛的木頭竟是一個孩子的家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李彥龍 )今年10月17日是全國首個“扶貧日”,也是第22個國際消除貧困日。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為積極響應國家、貴州省關于在扶貧日開展相關活動的號召,發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扶弱助貧”的傳統美德,于14日-17日,陪同廣東冠粵合盛橋梁工程有限公司的愛心人士,走訪了大河鎮苗草小學,都江鎮交德小學,巫不鄉巫不民族學校,三合鎮中樂小學。
學生家中沒有一個完整的廚房
為不影響隊員們所支教學校的正常教學任務,9名隊員分為4個小分隊,對4所村小進行了走訪。貴州的山水秀麗,三都這個被稱作鳳凰羽毛一般的地方,卻給隊員們的下鄉之行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山間路途顛簸,崎嶇陡峭,更何況要更換面包車,船,摩托車等三種交通工具才能達到目的地。由于路況復雜艱辛,習慣了城里平坦大路的隊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暈車現象。帶著愛心人士的囑托,肩負著青年志愿者的責任,隊員們稍作休整,繼續前行。此次下鄉之行,意在走訪貧困學生家庭情況,并幫助走訪學校申請為“騰愛學校”,同時帶去愛心人士為孩子們寄去的包裹。
孩子們就在破爛的沙發上學習,睡覺。
三都,在慢慢地進入秋天,早晚溫差極大。臟亂的衣服,凍瘡未愈的小手是隊員們對學生們的第一眼印象。有的學生竟然還光著腳丫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歡快的奔跑,那么開心,那么無邪,但隊員們的心中都很不是滋味。在各學校領導與老師的陪同下,4天共走訪了36戶貧困學生家庭,最終確定資助22人,并同時資助三都縣民族中學的20位優秀學生。走訪過程中,支教團了解到苗草小學因地勢偏遠,村中父母都外出打工,幾年都杳無音訊,孩子們基本都是留守兒童,學習生活方面都極為貧困,所以正在積極為學校申請“騰愛學校”,希望能讓更多愛心人士幫助孩子們,看到更美好的未來。
想到孩子的學費問題,爸爸沉默了。
在走訪結束后,支教團成員在各自的朋友圈自主發起了為村小孩子們帶去溫暖的冬日暖意活動,在這個新媒體宣傳極為廣泛的新時代,很快消息就從一對一的呼吁變為多對多的捐贈,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承諾捐贈衣物,希望盡一己之力讓孩子們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支教團隊長李星月表示,“我們走訪的四所學校只是那百余所村小的星星點點,但我們希望可以用雙腳去傾聽那大山深處的呼喚,用志愿者的責任來襯托起孩子們的夢想!”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所有隊員定將用不悔的青春,不放棄任何一顆等待發芽的種子,讓那成長的樹苗走出大山,收獲最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