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強在致辭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慈善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但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個別還演化成社會熱點問題,引人深思。針對慈善事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國務院于本月18日正式發布了《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中央政府名義出臺的指導和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文件,具有重大意義。此次培訓和民政部解讀《意見》的視頻會議同時進行,同步貫徹落實《意見》精神,期待學員們不虛此行。
郭玉強表示,推進現代慈善事業的發展,需要三種力量共同發力,一是政府的推力,二是組織的活力,三是企業的主力,此次培訓是三種力量完美結合典范,希望學員能持認真的學習態度,以實際問題為導向,加深交流與探討,提高工作能力。
郭玉強還具體就《意見》的緣起、起草、特點與意義、結構與內容作了詳細解讀,為本次培訓講授了第一課。《意見》強調要充分調動一切資源,推進慈善事業發展,除傳統的捐款捐物、志愿服務外,鼓勵探索股權捐贈、慈善信托等新形式;建立社會救助信息和慈善資源信息之間的對接機制,統籌社會救助和慈善力量,共同幫扶困難群眾;做好落實減免稅政策,簡化減免稅程序等工作;鼓勵社會各界特別是市場主體為慈善組織、慈善活動提供資金、物資和服務等支持;推動慈善組織加強自我管理,并通過公益創投、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提供支持; 建立由行政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結合的共同的監管體系。
本次培訓為期三天,培訓主題為“慈善與社會創新”,分別從解讀“國務院關于促進總結慈善事業發展的意見”、如何創建慈善城市、慈善與社會創新、慈善立法、LGT公益創投經驗與實踐、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中國公益信托現狀與未來發展路徑、項目考察等八個專題進行講解與分享,本次培訓特別邀請了來自民政部、北京師范大學、LGT公益創投、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訓中心、中國社科院、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分別做了專題授課。
“中國公益慈善創新型人才”培養計劃項目是為民政系統和公益慈善組織從業人員開設的優質高端培訓,共六期。培訓旨在通過建立一套系統完整的中國公益慈善創新型人才培訓課程和教材體系,創建網絡培訓平臺,開展慈善考察及國際交流活動,以提升公益慈善事業管理者的規劃和管理能力,在全國范圍內培養一批經驗豐富、理念先進,具有開拓進取和精誠協作精神的行業人才,從而推動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