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新了全球城市空氣污染數據庫。這是WHO第三次發布數據庫,最早一次發布于2008年,由于最近兩年檢測空氣污染的城市增加,其數據庫規模擴大了一倍。
目前這個數據庫覆蓋了103個國家中超過3000個城市。其中,人口超10萬的城市在中低收入國家有98%空氣質量未達到WHO的標準,而這一數據在高收入國家中只有56%。
根據2014年監測的數據,以PM2.5排名,伊朗的扎波爾位列榜首,全球濃度最高。在前十城市中,印度有四個,中國和沙特阿拉伯分別有兩個,其余一個在喀麥隆,中國上榜城市為邢臺和保定,分別列為第九和第十,pm2.5濃度分別為128微克/立方米、126微克/立方米。
在空氣質量最優的城市排名中,美國懷俄明州的辛克萊以PM10濃度3微克/立方米位居榜首。若以PM2.5為據排序,全球污染濃度最低的十個城市中有五個在美國,兩個在加拿大。其余的在芬蘭、瑞典和新西蘭。
在人口超過1400萬的全球特大城市的污染排名中,德里、開羅、達卡、加爾各答和孟買是顆粒物污染水平最高的5個城市,北京和上海緊隨其后,分列第六、七位。
新的數據庫涵蓋中國210個大中小城市的PM10和PM2.5數據。在中國pm2.5濃度的前8 名均在河北省,分別是邢臺,保定,石家莊,邯鄲,衡水,唐山,廊坊和滄州。
中國PM2.5濃度最低的前三名分別是臺灣的臺東、花蓮和海南的三亞,且空氣最優的十個城市全部在中國的兩大島嶼——臺灣島和海南島上,其中臺灣有八個城市,海南有兩個城市。
WHO在報告指出,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高度集中造成的環境污染是健康面臨的最大環境風險。空氣污染會增加患腦中風,心臟病,肺癌,包括哮喘在內的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風險。每年全世界有300多萬人由于空氣污染而過早死亡。
WHO家庭、婦女和兒童衛生事務助理總干事Flavia Bustreo博士說,“當骯臟的空氣像毯子一樣裹住我們的城市,最弱勢的城市人群,也就是最年輕、最年老和最貧困的人,受到的影響最大。”
城市室外空氣污染的大部分來源是個人無法控制的,需要城市采取行動,也需要國家和國際決策者促進更清潔的交通以及更高效的能源生產和廢物管理。在此次發布中,WHO強調,發布數據庫的目的不是為了排名,而是為了喚醒人們重視空氣污染帶來的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