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叢林“尋糞”發現證據
為了證實人類艾滋病病毒HIV-1確實起源于非洲野生黑猩猩,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比特里絲·哈恩博士在喀麥隆南部的叢林深處度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其中僅研究病毒在黑猩猩體內的追蹤方法就花費了7年時間。
在哈恩之前,科學家已經普遍認為,人類艾滋病毒起源于非洲叢林中的黑猩猩,但是這種說法有一個缺陷,即它建立在對人工捕獲的黑猩猩的研究基礎之上。哈恩要做的,就是在野外黑猩猩中也找到證據,證明人類艾滋病病毒HIV-1確實來自于黑猩猩體內的一種病毒———猿類免疫缺陷病毒(SIV)。
由于西非叢林中的黑猩猩處于滅絕的邊緣,研究小組很難在野外遇到合適的研究個體,因此他們采用了追蹤黑猩猩新鮮糞便的方法。這一項目得到了喀麥隆政府的配合,他們派出最優秀的向導,帶領哈恩在叢林深處一路“尋糞”。在向導的幫助下,研究小組總共搜集了599份糞便標本,結果他們在這些糞便中發現了SIV病毒。
分析 SIV與HIV“同源”
“我們去過10處野外地點,在其中的5處發現了病毒感染的證據。在我們總共確認的16只受感染黑猩猩中,全都提煉出了病毒樣本?!?
哈恩還在黑猩猩的糞便樣本中發現了SIV病毒抗體和病毒的核酸碎片,這表明,野生黑猩猩已經廣泛受到SIV病毒的感染,只是由于一些獨特的原因,黑猩猩不會像人感染
HIV一樣,很容易患上艾滋病。而人是自然界中唯一對HIV缺乏免疫能力的動物。
SIV是目前已知與人類艾滋病病毒最接近的病毒,哈恩等人研究發現,野生黑猩猩體內的SIV病毒,與人類艾滋病病毒在基因上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足以表明兩者的同源性。他們由此推斷,SIV病毒就是人類艾滋病病毒的“祖先”。
傳播 人類捕食黑猩猩感染
那么,艾滋病毒究竟如何從動物身上傳播到人身上的,尤其是那致命的第一次接觸。
科學家認為,非洲當地人對黑猩猩的捕食可能是造成艾滋病毒從黑猩猩傳播到人類的“罪魁禍首”,當然,也可能來自捕食過程中黑猩猩對人類的抓咬。因為艾滋病毒通過體液傳播,一旦黑猩猩的體液進入人體,而這只黑猩猩又恰巧感染了SIV病毒,那么這可能就是人感染艾滋病毒的開始。
但令人費解的是,哈恩發現SIV病毒的地點是喀麥隆,而世界上第一個人感染HIV病例發生在數百公里外的今民主剛果首都金沙薩,艾滋病毒究竟怎樣從叢林傳播到城市中的呢?
哈恩認為,從喀麥隆通向剛果的一條河流扮演了重要角色,這條河很可能就是剛果河的支流之一——桑加河。桑加河發源于喀麥隆南部的叢林之中,上世紀30年代成為運輸象牙和木材的重要水道。被黑猩猩抓傷或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很可能就是通過這條路線走出叢林的。
哈恩還警告說,SIV病毒目前已演化出多個毒株,而且很可能已產生能感染人類的新毒株并引發類似艾滋病的傳染病,人類不可掉以輕心。
文章來源: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