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龍虎網】
一場生死救助在省人民醫院與鼓樓醫院展開。25歲的帥小伙陳夢溪在女友的陪伴下捐出了自己的骨髓。在鼓樓醫院的無菌艙里,31歲的自血病患者馬飛正等待“救命骨髓”……
—分—秒……捐助者、受捐者都在緊張地等待著時間能夠走快—點。中午11點多,陳夢溪的骨髓流入馬飛的體內……
捐助者:能救人真的很幸運
昨天上午,在省人民醫院,躺在病床上的陳夢溪告訴記者,自己是淮安市第一中學的老師,2004年10月份,剛畢業的自己和同事們千起去進行血樣采集,加入了中華骨髓庫。“那次采集讓我對捐獻干細胞有了全新的認識。知道捐獻對身體沒有傷害。”
2005年8月份,他與一名南京的白血病人HLA初配成功。“紅會的人跟我說,讓我考慮考慮,當時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陳夢溪說,“女朋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支持自己,心里很開心。”
從血樣采集到初配成功,爸爸媽媽都不知道。今年春節,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在閑聊的時候,不小心說出來了,聽說自己的獨苗苗要將自己的骨髓捐出,可,1令的爸爸媽媽可不答應了:“你還沒有結婚,也沒有生小孩,萬一出個什么事情,那怎么辦?”自己花幾天時間都沒有說服爸爸媽媽。
“他們相對信任我,我是學醫的。”在一旁的女朋友嚴慶說。在嚴慶的勸說下,陳夢溪的爸爸媽媽才同意。
5月31日,在女朋友和紅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25歲的陳夢溪從淮安來到南京,“一想到自己可以救人,心里就特別開心。”
受助者:陌生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接受造血千細胞移植的是浦口區泰山鎮寶塔村的31歲的馬飛,昨日早上,當記者來到鼓樓醫院血液科病區,隔著隔離艙的玻璃看到馬’飛時,他滿面笑容。他的妻子和兩歲的女兒此刻正在外面挑選賀年卡和鮮花,馬飛的父親說,盡管他們沒有機會見到那位恩人,但他們還是想通過醫生和本報將這份心意帶到。
馬飛去年8月份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當時只是感到體弱乏力,全身沒勁,整個人不停地消瘦。鼓樓醫院血液科的主任歐陽健主任醫g幣告訴記者,馬飛得的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唯一臺S根治的方法就是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當醫院向中華骨髓庫的北京總庫和江蘇庫發出配型的申請后,一下子找到了16個與馬飛配型成功的志愿者,如此多的匹配者他還是第一次遇到。
但16個成功的配型者有的只有一個簡單的編號,如何選擇仍是—個難題,在這種情況下,馬飛和醫生抱著試一試的心情共同選擇了一個編號最大的志愿者,“沒想到一試就成功了”。
5月25日,馬飛進入隔離艙,昨臼,記者與馬飛隔著·—層玻璃通過電話對話時,他的聲音中透著一種歡陜和自信,他笑笑說精神好對治病有好處。馬飛的父親說,兒子以前是普通的工人,但一直很開朗樂觀。
又訊 江蘇有51位造血干細胞志愿者成功進行了捐獻。自2002年11月中華骨髓庫江蘇省分庫正式啟動以來,江蘇省分庫采集血液標本58000例,其中HLA(人類白細胞組織相容性抗原)檢測38000余例,入庫資料累計37000余例,接受醫院和患者檢索734例,有1491名志愿者與434名患者HLA初次6C型相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