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南方都市報】 【作者:莊楊杰 胡鍵 譚仕龍】 |
羅定重點高中女生患乙狀結腸癌晚期,醫生已開出“病危通知書” 19歲絕癥女孩要捐所有器官 “我差不多二十歲了,社會幫助了我這么多,但自己還沒對社會作出過一點貢獻。我希望用最后的生命為社會做點好事,死后將我身上有用的器官都捐出去……” ——這是5月25日身患癌癥的羅定市廷鍇紀念中學高一女生陳進娣寫下的一段“遺囑”。至此,她已近3個月無法進食,只靠吊針維持生命。 每晚都要痛醒十幾二十次 19歲絕癥女孩陳進娣目前正住在羅寧市一家衛生院里,已處于結腸癌晚期,醫生已向家屬開出“病危通知書”。她父母日夜守在她身邊,他們告訴記者,女孩每晚要疼醒十幾、二十次,然而只要一清醒,就會問:“捐獻器官的事情,幫我聯系好了嗎?” 2003年,陳進娣不幸被確診患上了乙狀結腸癌。在團羅定市委的組織、發動下,全市團員青年和熱心人士伸出援手,捐資5萬多元。手術后,陳進娣病情逐漸好轉。休學一年多,天資聰慧的她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當地的重點高中。然病魔無情,今年3月卷土重來。 見到醫生就問器官捐獻的事 陳進娣第三次進入了手術室。聞訊,母校廷鍇紀念中學師生們再次在陳進娣的病床上悄悄地放下了7000多元。 今年5月初,躺在病榻上的陳進娣突然告訴母親黎水鳳:“如果我死了,想要把身上所有有用的器官都捐出去,您幫我聯系一下,好嗎?” 當時,黎水鳳一聽眼淚就流了下來。根據農村的習俗,她無論如何無法接受女兒死后要被“取心挖肺”的命運。但令她和丈夫陳釗朝意想不到的是,女兒在病痛煎熬中顯示出來的韌性和堅持。“每天夜深人靜時候,她的肚子就非常疼痛,只要她一清醒,就會問:‘捐獻器官的事情,幫我聯系好了嗎?’” “每天查房的時候,她一醒過來也會問捐獻器官的事情。”主治醫生林永才說,“她還幾次苦苦求我,希望把她生命延續到聯系上器官捐獻為止……” 陳釗朝說,“把孩子養了這么大,無非就是為了讓她做一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答應了。” 志愿者專家聯合為女孩圓夢 “可是器官捐到哪里去?上哪里聯系?”長年在大山里種田的陳釗朝夫婦一下子懵了。幾經周折,他們終于通過團羅定市委找到了團省委“健康直通車”辦公室。 在廣東“健康直通車”的傾力聯系下,深圳眼科醫院同意進行眼角膜的移植手術,南方醫科大學接受其遺體作為醫學研究。衛生院院長蔣興波告訴記者,一聽到這個消息,陳進娣在病床上舒心地笑了。 為了圓陳進娣的心愿,前昨兩天,廣東省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主任趕到羅定、深圳,敲定實施方案。 “要讓她感到人間的‘最溫暖’” 盡管根據醫學診斷,陳進娣已經生命垂危。但連日來,羅定市社會各界熱心人士依然自發來到醫院,用不同的形式鼓勵陳進娣繼續頑強地與病魔斗爭。 前天下午,廷鍇紀念中學的老師和同學們再次來到病房門口,安靜地做出一個勝利的手勢,默默地鼓勵她;還有一些素不相識的人,把愛心捐款留下就悄然地走了;羅定市也派出最強的專家進行搶救。 羅定市主要領導告訴記者,一定要發動全社會的力量,繼續關愛陳進娣,就算此時已經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讓她感受到人間“最溫暖”。 對話 “生命不在長短,關鍵是要做點好事” 聽說幫助她聯系好捐獻器官事宜的廣東“健康直通車”工作人員來了,陳進娣突然顯得十分興奮,一下子坐上了床,還要求醫護人員安排她當面致謝。趁著這個機會,我們在病床前采訪了她—— 記者(以下簡稱“記”):為什么你有這樣的心愿? 陳進娣(以下簡稱“陳”):學習叢飛。 記:學習他什么? 陳:他為社會付出了這么多,最后也獻出他的身體。 記:你從中體會生命的新價值? 陳:(點頭)生命不在長短,關鍵是要能竭力去做點好事,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我奉勸生活中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想輕生的朋友要珍惜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