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一萬封信 作者 :高耀潔
“天之生物有職”,大自然中的貓頭鷹會吃老鼠,青蛙、蜻蜓會吃蚊子,麻雀會吃害蟲……你呢?你的一生將給人類留下些什么呢?坑公家,害民家,肥自家,這些人不可恥嗎?
朋友,你是否這樣問過自己:“人活著是為了什么?”不能只為了自己,應當為了正義、為了真誠、為了關心、援助他人……請看一看下面這幾位讀者的來信。你是否同意他們的觀點,贊成他們的做法?
他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高奶奶:
您好!既然提起了筆,我就不認為自己是一時沖動。我是一名高三學生,100多天后,我將奔赴考場。學習任務很緊,但我仍希望給您寫封信,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從您那和藹的話語中,我看到了一位精神矍鑠、一位充滿和善、一位擁有很強責任心的老人。從您焦急與抱怨的話中,我感覺到了社會的、國家的、時代的召喚。我很敬佩您的精神,您的每一句話都在觸動著我,激勵著我。
人,不能只為自己,而應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我有這樣一種認識:人,首先是獸,其次是人,而正因為人是人,人才要控制住自己的獸性。獸有太多的欲望,人也應有追求,但人不能獸性大發。野獸都知道互助,何況人呢?
……從您的談話中,我了解到了艾滋病病人的無助,除了世俗的不理解,還有經濟的無力。……我感到悲慘、我感到心痛,但我現在卻無能為力,我知道,自己只有好好學習,用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人生的理想。
另外,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不管對親人、友人,還是愛人以及社會、國家,甚至整個世界。上初中至高一,有時我總會問自己人活著是干什么,人為何要活著,為什么會有人,人生短暫,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什么意思,但始終沒有得到答案。有一次看電影《蜘蛛俠》,片尾那位女主人公想嫁給蜘蛛俠,但蜘蛛俠沒接受,當然女主人公也不知蜘蛛俠的真實身份。而從蜘蛛俠的一句話中,我看到了他的內心,這句話大意是:人為了某些責任不得不放棄一些。而正是這句話,震撼了我,我似乎也覺得人活著,就是為了身上的責任。
……也相信您的工作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我就是一個支持者,雖然我現在做不了什么,但我相信將來我一定能,這是我的諾言。
祝:身體健康,事業順利!
某高三學生
2003年2月22日
他認識到“艾滋”的嚴重性
奶奶:
您好!當我聽到您獨自一人,為宣傳艾滋病預防工作時,我哭了。您可是一位堂堂正正的教授,您可是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您的身體,能受得住嗎!
當我從收音機中聽到您的哭聲,我知道您的事業是何其艱難。
您面對壓力和挑戰決不退縮,您從中華民族的大義出發,我當時為之一震。我所接觸的人,都在圍繞著錢轉,有的人甚至為了錢而喪失了做人的準則,我也為之困惑,難道人生僅為了錢嗎!
您說:“我不管怎樣,我心里就愿意做。”具體的話,我記不清了,但為我解決了很大的問題。如果僅為了討好別人,那樣的生活,實在是太累了。現在我知道了,那就是自己心中的那份感動,自己的良心。
……現在,我才知道中國還有許多問題。我也知道僅靠說話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您老人家如同一盞紅燭光,在漆黑的夜中,讓我看到希望,讓社會多了一份溫暖。
......
奶奶,我想和您交一個朋友,我很佩服您做人的精神,我會把我最好的一面獻給社會。
某高三學生
2003年3月3日
朋友,你看完這兩封來信后,有什么感想?或許你與他們的觀點不同,但是每個人確確實實應該有責任感,無論是對自己、家庭還是社會都必須有責任心,否則將家不為家,國不為國。就當今社會來看,有許多人毫無責任感,更談不上擁有責任心。因此,出現了腐化、賣淫、嫖娼、包二奶、養情婦等引發性病猖獗、危害深重、令人痛心的事。中學生尚能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感,關心他人疾苦,有憂國憂民的思想,為社會奉獻的精神,為什么有些比他們年齡大、文化高、成熟、擁有更多資源的人們,不能擔當起自己應有的責任呢?這是否值得大家考慮一下呢?
做好事不留姓名的朋友
尊敬的高老師:
您好!上次寄了點舊衣服,這次又寄了幾雙舊鞋,請萬勿嫌棄!我是個學生,在電視里看了有關您的報道,很是感動。如果說下崗工人、在城里的打工者、失學兒童、孤寡老人、甚至殘疾人,是社會弱勢人群的話,艾滋病人不僅要受病魔的侵害,而且又無錢醫治,人們更是不敢去接觸他們,更為可悲的是甚至死了都只能用一張草席卷了,半夜去偷偷埋了,真是可憐啊!
社會上所有弱勢人群比較起來,人們可能更愿意去關心前幾種類型的人。可艾滋病人中,有許多僅是為了生存而賣血染上的,真苦!高老師,過些時候,我會給您寄50元錢,請您用在生病病故的艾滋病人身上,給他們買幾件新衣服,算是我的一點心意吧。
我會用特殊的方式寄給您,目的是喚起社會大眾對他們的處境能給予一點點關心和支持,我不會用自己的真正地址和姓名,因為家里的人不一定能理解,我也不需要您的回信,只要做了這件事,我心里會好受些。
......
向您敬禮!您的一位朋友
2003年11月14日
2003年9月29日,某女士給我寄來50元人民幣,地址寫的是:江蘇省某某航空公司。留言說,她是一位年輕的女孩子,剛參加工作不久,愿表示一下對艾滋病病人及孤兒的愛心。
2003年10月18日,她又寄來6件女青年穿的舊單衣。我兩次按來信地址給她回信、寄書,均被退回,原因是查無此人。
2003年11月17日她再次來信,并寄來十幾雙舊鞋和十幾件舊衣服。她自稱是“您的一位朋友”,她對艾滋病疫區的情況還頗知一二。這次信中又說自己是一位退休工人,怕家里人不一定能理解她的行為等,我們對郵戳上地址、寫信筆跡及三封來信的述說進行分析,這三封信出于一個人之手。她這樣助人為樂且不圖回報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我也非常想見見這位朋友,可是茫茫人海,到哪里去尋找呢!我只好把物品(衣服、鞋子)和50元錢,交給了來我家求救的艾滋病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