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死里逃生”的大學生捧回創業大賽一等獎 | ||
|
從醫院回來時的張和順
6月10日電 “維源電子電器回流有限公司策劃”,不過是最近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一等獎中的獲獎項目之一,一個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平臺回收廢舊電器的創意。但老師們都說,那個項目背后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策劃帶頭人,一個曾在病榻上與白血病斗爭,一個有著強烈“回報”意識的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張和順。
“從大病中走過來、又曾接受過大家關心的人,比常人更希望用自己的一些成果來回饋社會。”張和順說,他之所以在病中、病后這么投入地參與創業賽事,就是希望能夠以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饋同學、老師、學校和社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新的生命讓我更加感到生活的美好,熱愛生活,心懷感恩,沒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接受采訪時的張和順神采奕奕,眼神里透出對生命、對未來的無限熱愛與憧憬,任誰也看不出他就是曾經在隔離病房中渾身插著導管、連著儀器,在生死邊緣掙扎的張和順。
用自己的獎學金給同學發獎學金
張和順從大一開始,就是個“小忙人”,班長、團支書、學生輔導員,所在的班級是當時是一個凝聚力比較強的班級,這其中,與班長張和順的一些“原創”激勵機制有一定的關系。
例如,他號召獲得校、院獎學金的學生,從自己的獎學金中分出一定的份額,設置“班級獎學金”,這其中,也包括張和順自己獲得的獎學金。其實,張和順自己的“社會工作獎學金”,也僅僅是150元,但他每次都拿出50元。
“有些同學學習很用功,或許是因為他在社會工作、班級公益方面投入了比較多的精力,所以與獎學金失之交臂,這樣的同學,需要鼓勵。”張和順說,他號召大家在班級里設置“學習鼓勵獎”、“學習進步獎”等,額度在150元左右。
而對于在高三時失去父親的張和順來說,他和妹妹的培養顯然是母親沉重的負擔,可他說,比他困難的同學還多著呢,能自己解決的事情,就不要去和同學爭助學金名額了。
醫生說“三天內不來就沒命了”
“有一種感覺你可能沒有體會過——大病初愈的人,越發覺得生命可貴,想實現自我,越是想起在生病期間大家關心我,我就越發想證明,我還對社會有用,我還能做些回饋社會的事情。”張和順這樣解釋他參加創業大賽的動機。
很多同學都對2004年11月校運會上的張和順記憶猶新,“他是學生干部,從10月就開始張羅校運會,校運會第一天,還曬了一天大太陽。”同學黃仁輝說,“結果第二天,就聽說查出急性白血病,全班人都呆了。”
張和順回憶進醫院時的心情:“工作暫時告一段落,進了醫院也覺得安全了,結果,精神一放松,人就癱倒了。”醒來后,發現自己在病床上,只聽醫生驚訝地說:“你居然能挺這么久?‘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三天內再不來,就沒命了!”
他說,當時特別感謝學校的老師、同學,為他募捐了2萬元,“天天有人來看我”。
幸運的是,張和順的白血病是極少數可以依靠藥物治療的一種,“死里逃生”的張和順,更加迫切地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一些回饋學校和社會的事。
希望經營一個企業,自助又助人
如今,張和順的病進入痊愈期,他更坐不住了,組建了一個8人團隊,著手“維源電子電器回流有限公司”的策劃。
“隊長肯定是我們團隊里下苦功最多的人,光是討論項目,他都不知道跟我爭論過多少次,每個隊員都親自指導。”“維源”創業項目團隊隊員黃仁輝說,“我住在他對門,老被他找,老跟他吵,呵呵。”
“一般的團隊都是用半年的時間來做一個策劃,而我們用了一年。”張和順說,“跑遍杭州所有的圖書館,搞相關行業調研、策劃討論、整理材料,弄到晚上12點是常有的事。”
“現在的家電回收點存在著回收成本高、回收率低的困難,很需要一個能幫助他們高效、低成本回收廢舊家電的中間機構。”張和順的團隊,利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專業優勢,設計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集現代企業信息搜集、信息分析、智能調度等一體的廢舊家電回收模式。“上海、浙江等地的家電年淘汰量在350萬臺以上,我們只要收回其中的5%,就有巨大的利潤空間。”
張和順說,對該項目有興趣者,他可以提供專門為該項目而辦的《回收日報》。“簡稱《回報》。”他笑笑說,他的理想是將來實實在在去經營一個企業,既能自助自強,又能盡力幫助有需要的人。
文章來源:今日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