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省腫瘤醫院,彭紅梅手拿致媒體的公開信,決定死后將角膜捐出記者 吳小兵 攝 ■記者 劉燕娟 本報6月18日訊“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女子,沒有什么回報給這個社會,我想在我 離開人世后將眼角膜留給有需要的人,讓我的眼睛,依然能夠注視著這個世界,注視著曾經給過我幫助和關愛的人們……”彭紅梅,湖南省雙峰縣石牛鄉古云村柳樹村民組一個普通農家女子,在得知自己被確診為癌癥晚期,又因家境貧寒而無力支付醫藥費用后,寫了一封致媒體的公開信,毅然決定在自己過世后,將眼角膜捐贈給有需要的人。 出生第一天被送到養母家 今天,記者在省腫瘤醫院二十一病室見到了彭紅梅,盡管處于宮頸癌晚期,但她看起來比較精神。在接下來的交談中,記者從這名小個子的農村婦女眼中看到了堅強和感動。 “我生下來的第一天就被送到了養母家,是養母一家家討奶水,把我養大的。”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這名善良的農村婦女不是談自己,而是養母。由于家境貧寒,彭紅梅在出生后就被生母拋棄了。這36年來,她和養母相依為命,即使結婚后,仍和養母生活在一起。在被確診為宮頸癌晚期后,彭紅梅一直不敢告訴養母,“養母再過一年就70歲了,她心臟又不好,這事無論如何不能讓她知道。” 把眼角膜捐給有需要的人 “我是看到了《深圳青年》上的一篇文章,而萌發了想捐眼角膜的想法。”彭紅梅說,“文章中寫一個還不到2歲卻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在她彌留之際,她媽媽想把女兒的眼角膜捐獻出來,讓女兒可以多看這個世界幾十年。這讓我非常感動。”于是,彭紅梅馬上打電話到《深圳青年》編輯部,表達了她的想法。 “我住院一個多月花了1萬多塊,家里早已負債累累,還有一個即將讀高中的兒子,巨大的治療費讓我多次產生了猶豫和退縮的想法。我了解過,癌癥患者的眼角膜是可以移植的,我知道捐獻者沒有任何報酬,但是,我怎么也得給這個世界留下點什么吧。”彭紅梅在公開信中寫道。 醫院被此義舉所感動 彭紅梅的主治醫師李新春告訴記者,彭已到癌癥晚期,存活概率為33%%,即使做手術切除子宮亦不能根治,因為癌細胞已擴散,目前只能通過化療和放療盡量延長患者的生命。同時,該醫院表示這是第一次有患者表示自愿捐獻眼角膜,但是捐獻眼角膜的手術,腫瘤醫院做不了。 記者聯系到湖南眼庫所在地湘雅附二醫院,當得知彭紅梅有捐獻眼角膜的愿望時,眼庫工作人員表示非常感動。眼庫有關負責人表示,彭紅梅可以直接與湘雅附二聯系,在經過簡單的檢查后,再填寫一份捐獻申請表。“目前全國有10多萬人患嚴重眼角膜疾病,他們都需要進行眼角膜移植手術,但每年真正接受移植手術的只有兩三千人。長沙目前也有很多這樣的患者,但由于全國眼角膜都極其匱乏,他們幾年來一直在等待移植機會。”該負責人稱。 文章來源:紅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