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競報】 |
|
本報訊 (實習記者 哈建偉) 昨天,14歲的黃城怡躺在北京市道培醫院的病床上,眼睛木然地看著窗外,一言不發。他已經被病痛折磨得沒有一點精神。此時,在湖北老家上學的弟弟、12歲的黃凱怡,正在為來北京給哥哥捐獻骨髓積極地做準備。但40余萬元的移植費用,讓這次手術是否能成功成為懸念。
4月23日,在湖北大冶正上初二的黃城怡突然感到頭暈,四肢無力,隨后被武漢某家醫院確診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父親黃明中決定帶他到北京進行移植手術。由于骨髓庫相配型的骨髓需要等待3到6個月,醫生說,親人間的配型成功率比較高,結果全家只有12歲的小兒子黃凱怡的配型最接近。
“手心手背都是肉,小兒子我也心疼啊。但為了救他哥哥的命,只好委屈他了。”黃明中當晚把小兒子叫到身邊,“我問他哥哥好嗎?他說好。我說哥哥現在得了病,只有你才能救他,但是要用針管從你身上抽骨髓,你愿意嗎?畢竟是12歲的小孩兒,聽到這兒,凱怡害怕了。但過了一分鐘,他流著眼淚說,‘爸爸我不怕疼,抽我的骨髓吧。’他現在在家等消息,每天都會打電話來問哥哥的病情?!?/P>
“錢還差很多。”黃明中說。6月7日他帶兒子來北京看病后,夫妻倆一直住在病房陽臺的臨時單人床上,這是回家休息的病友臨時借給他的。在來北京前,村里組織了幾次捐款,妻子也把僅有的兩件首飾賣了,再加上和親戚朋友借的錢,還有貸款,一共20來萬元。但日均1000元的費用和此前在武漢一家醫院的花費,已經使得手里邊的錢與移植費用相差甚遠。
“能找的全找了,”黃明中偷偷擦了一下眼角的淚水,“醫生說,如果不給他做手術,也就還有一年的時間。但我實在沒錢了。我不能眼睜著看他死?。 彼麩o力地垂著頭。
“12歲的孩子捐獻骨髓,這也是很少見的。但是對身體沒有什么影響。”道培醫院主任醫師武淑蘭說,“我們對于上家醫院的診斷比較慎重,因為這種病多發于老年人群,黃城怡這么小的年齡得這個病,的確比較罕見。我們現在正在給他做進一步檢查。如果確診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就決定對他進行移植手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