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南方都市報】 |
飛跨8000公里移植眼角膜 南方都市報胡明發 本報訊 經過珠海和臺灣兩地4位專家的同心協力,昨天,來自美國的4枚眼角膜終于被成功移植于珠海4名視力微弱的貧困患者眼中。今天將接受術后檢查。據了解,此次捐贈眼角膜同時也是廣東與臺灣醫學專家首次合作進行人體組織移植手術。 眼角膜提前半天駕臨 4枚眼角膜本應于25日晚上抵達廣州白云機場,由于計劃改變,24日晚上10點多就抵達廣州白云機場! 情況緊急!珠海市紅十字會副會長李鳳玲告訴記者,由于人體器官入境手術復雜,而且角膜從人活體上取下后的細胞存活期大都局限在24小時以內。在獲悉此“突發情況”時,省衛生廳、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南方航空報關有限公司、廣州白云機場海關等單位及時開通了“綠色通道”,并且以最快的速度通關。當晚快11點時,南方航空報關有限公司又聯系到廣州110,廣州110又接通了珠海110。 多方聯絡溝通之下,昨天凌晨2點40分,在珠海的情侶路,南方航空報關公司將這個凝結著兩岸愛心的箱子交給了珠海市紅十字會副會長李鳳玲的手中,2:45,4枚眼角膜被及時接送至珠海市人民醫院。比原計劃提前大半天抵達珠海。 由美國密蘇里州經日本東京,抵達廣州白云機場,再成功護送到珠海,4枚眼角膜輾轉了8000公里航程。 4名患者成功移植 術前研討會、麻醉、取眼角膜……分工合作,有條不紊。昨天,珠臺兩地4名醫生在經過近8個小時的手術后,珠海4名患者終于換上期待已久的活體眼角膜。 “好久沒有看到珠海的藍天白云了,”曾經經歷兩次手術但終歸失敗的一位黃姓患者擔心:“但愿這次不再出現排斥反應。”“手術順利完成!”珠海市人民醫院眼科博士侯光輝介紹,整個手術由馬偕紀念醫院臺北總院眼科主任鄭惠川、臺北市立中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張延瑞、他本人以及珠海市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盧爭鳴共同完成。他還告訴記者,由于美國眼角膜處理技術相對先進,手術進行順利,患者被感染的幾率很低,患者很有希望重見光明。術后檢查手術將在今天進行。 臺首次對粵捐贈眼角膜 據了解,4枚眼角膜是由臺灣愛盲協會從美國尋找的,日前剛剛由美國臨終病人捐獻,來自美國密歇根東部眼庫。每枚眼角膜包含運輸在內約花費了1000美元。這是臺灣愛盲協會首次向廣東捐贈眼角膜。 據臺灣愛盲協會監事長嚴長庚介紹,臺灣愛盲協會成立33年來,先后為臺灣地區3000多名患者成功移植了眼角膜。在向珠海捐贈眼角膜之前,該協會已經向澳門和寧波捐贈了兩枚和6枚眼角膜。 由于眼角膜移植手術費用高達數萬元人民幣,一般貧困患者無法承擔。珠海市紅十字會組織專家對登記接受捐贈的珠海貧困眼疾患者進行篩選,選取符合手術病征的患者。最終,在120名失明人士中篩選出4名最佳受贈者。 ■ 手術直播 兩小時移植一枚眼角膜 眼角膜提前降臨,移植手術也必須提前。昨天上午8時,臺灣的兩名專家來到珠海,與珠海市人民醫院眼科中心侯博士等就病人情況進行手術前的溝通。 10:30 44歲的患者鐘銘信被第一個推進了手術室。 10:35 手術室里,臺灣兩名眼科專家和珠海市人民醫院眼科中心的兩名專家聚精會神,嚴陣以待。 11:10 鐘銘信被全身麻醉,手術正式開始。記者通過醫院的專用通道注意到,兩地醫生有條不紊展開工作,給眼球消毒、測量眼壓、取出冷藏角膜…… 11:15 四專家以撐開器張開病人眼瞼,角膜外緣被固定環鎖住。手術同步錄像放映機顯示,臺灣方面的專家正在用“角膜環刀”一點點剝離眼角膜,鄭醫生用手工剪除黏連處,精確、利索地切除了直徑為7毫米的眼角膜,像透明塑料紙一樣的前囊膜被輕輕撕開。 11:42 新眼角膜被絲毫不差地扣在患者眼球上,牢牢固定住。 11:50 鄭惠川醫生開始縫針,比頭發還細的手術用線在鄭惠川手下捏拿自如,共縫了16針。 12:25 鐘銘信眼角膜移植手術大功告成,幾分鐘后即被推出手術室,手術前眉頭緊鎖愁容滿目的他這時候熱情地向記者打招呼。 18:12 最后一名受捐者陸汝輝完成手術被推出手術室,整個移植手術宣布成功完成。 ■ 相關新聞 人體器官移植 珠海可能立法 本報訊 珠海市相關單位負責人稱,由于珠海尚無人體器官移植的地方法規,如市民自愿,將考慮參照深圳等地相關法規執行。 據了解,2003年8月22日,深圳在全國開先河,審議通過了《深圳經濟特區人體器官捐獻移植條例》,該《條例》是我國內地第一部關于器官捐獻移植的法規。借助這部法規,解決了人體器官活體稀缺的問題。 珠海方面則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推動人體器官捐贈移植有關方面的立法,希望更多的人士能加入到捐贈人體器官等行列,為社會奉獻愛心。 臺灣愛盲協會監事長嚴長庚說,通過此次捐贈活動,也希望借此推動珠海市眼角膜捐贈本土化,他還提出設想,以后珠海要是設“眼庫”,希望珠海臺商協會也加入進來,建立相關基金,給每一位愿意捐助眼角膜的人士提供5000元的資助,讓捐助者有相應的生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