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從醫院回到學校已經兩天了,但別爾得別克黑黑的臉上依然透露出一絲疲倦。 6月19日、20日兩天,他剛剛在華山醫院接受了造血干細胞分離手術,這些造血干細胞已經分兩次從上海被送往北京,去拯救一個飽受白血病病痛折磨的生命。 23歲的別爾得別克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一名哈薩克族青年,現正在東華大學信息學院念大三,同學們都親切地叫他別克。捐獻造血干細胞,使別克成為首例哈薩克族供者、第一位新疆籍供者。 對于此次義舉,別克平靜地說:“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我覺得我很幸運。” 似乎是命運的安排,從新疆來滬學習的短短三年間,別克親眼目睹了幾位身患白血病同學不同的命運。2003年,和別克同一學院的一位學姐剛進校就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好不容易找到了配對者,對方卻在最后關頭反悔。雖然以后又找到了一名配對者,但由于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而去世。而比他小一屆的一名學弟,也因為找不到配對者而離開了他們。 “這些事對我觸動很大,自己的付出或許并不算什么,但卻能挽救另一個生命,挽救另一個家庭。”當紅十字會去學院采樣時,別克和許多同學當即就加入了骨髓的捐獻人群中。 去年年底,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他,他的HLA(人類白細胞表面抗原)和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配上了。興奮的他幾乎想都沒想就答應捐獻。但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仍然要他冷靜地考慮一下,畢竟一旦答應下來就不能再改變了。 別克的家在新疆也算比較偏遠,他至今還記得4歲時第一次看見汽車時又害怕又興奮的心情。向生活在那里的父母和親友提出要捐獻骨髓的想法,他們能接受嗎?通過一個假期的說服工作,通情達理的父母最終同意了別克的決定。 正值世界杯足球賽,身為學校足球隊隊員的別克,為了保證身體狀況、捐出高質量的造血干細胞,一直不敢熬夜。自從15日住院后,他連一場球賽也沒看過。“只能第二天看看報紙,算了,我就等著看決賽吧。”別克絲毫沒有后悔。 “其實捐骨髓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是從骨髓里抽取干細胞,而是抽一點血而已。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隊伍。”他笑著說,自己小小的一個舉動,能帶給別人生存的希望, 這一點點痛還是值得的。 |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