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偉大了,這將是一個典范!”浙醫二院眼科中心主任教授姚克,也被潘尚玉這位已故同行深深感動。因為,這是浙江省首例通過自愿捐獻程序,由家人主動捐獻的角膜。
留下遺囑捐角膜捐遺體
潘尚玉退休前是浙大校醫院主管護士,兢兢業業,熱情、開朗、善良。
18日上午5:25,68歲的潘尚玉因病去世。
離開前,她從枕頭下拿出一份遺囑交給女兒,再三囑咐替她辦好。
女兒打開遺囑,眼淚掉下,“母親最放心不下的遺囑竟是兩張證明書,一張是身后角膜捐獻同意書,一張是遺體捐獻同意書。”
原來,當老人知道身體不行時,特地托人到浙醫二院眼科申請眼角膜捐獻,并同意將遺體捐獻給浙大醫學院供教學研究。
10小時后潘阿姨生命得以延續
“這是她最后的愿望,一定要幫她實現。”家人第一時間通知浙醫二院眼科。上午7:30,眼科章醫生立即趕往浙大校醫院病房,提取角膜。
同時,尋找角膜受者。余姚62歲的王小彩,因為結膜炎而右眼失明20年,在浙醫二院登記了角膜移植,早上8點,她接到醫院電話。
兩小時后,王小彩趕到浙醫二院。
下午3:00,手術正式實施。主刀醫生邱培瑾博士將潘尚玉的角膜植入王小彩的眼中。
下午5:30,手術結束。邱博士興奮地說,手術很成功,王小彩的右眼可以復明。
角膜捐獻可能模仿獻血
在器官移植還沒有立法的前提下,潘尚玉的舉動,讓人感動。
浙醫二院眼科主任姚克教授同時無奈地說,角膜移植手術我省技術領先,但缺乏角膜捐獻者。僅浙醫二院,急需角膜移植的患者就超過兩百人,而每年能提供的角膜不到30個。
浙江省防盲指導中心主任洪朝陽表示,在沒有立法的前提下,我省角膜捐獻將可能模仿無償獻血的模式,對捐獻的市民,一旦其家人需要角膜移植,可以優先等候。
來源:青年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