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
上蔡防艾經費流向調查 對公眾而言,上蔡縣最惹人關注的首先是艾滋病疫情,其次就是防治款項是否在被妥善使用 本刊記者 陳磊 發自鄭州 作為賣血導致的艾滋病重災區,河南全省38個艾滋病疫情高發村,上蔡縣就占了22個。河南公開的3.5萬多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上蔡占了五分之一,將近7000人。 如此嚴重的疫情,中央、河南每年都有大批專項防治資金源源不斷流入這個人口130多萬、2005年財政收入僅為8369萬的國家級貧困縣。 資料顯示,2004年,河南防艾總經費投入33437萬元,38個防治幫扶村援建項目(38個省直部門投入)11529萬元,截至2005年11月,河南省已累計投入10億余元。 2005年,駐馬店市共爭取上級艾滋病救治救助資金4336萬元,安排艾滋病預防專項資金1568萬元。 其中,相當一部分資金進入了上蔡縣。而這些救命的資金,是否用到了實處,有沒有被貪污挪用? 破舊的艾滋病定點醫院 在上蔡,縣中醫院是當地唯一的專門收治艾滋病人的醫院。 2004年11月,記者去該院采訪,病房已破爛不堪。兩年時間過去,病房沒有得到任何改觀。 一陣雷暴雨過后,病房不停地漏水,住院的艾滋病人和家屬不得不把臉盆放在房間內接水。太陽一出來,用編織袋封過一層的天花板濕漉漉的,屋內潮濕而悶熱。 病人都來自農村,貧窮是他們共同的特征,為了省幾塊錢,他們大都在病房內做飯。一對父子在煮面條,連菜葉都不舍得放。 病房破舊,數量也少,只有12間,每間病房放置兩張病床,最多能容納24位病人,很多看護病人的家屬在地板上睡。 上蔡縣救治條件最好的縣人民醫院傳染科:“七八間10平米左右的病房,各自橫著3、4張床……走廊,拐角、樓梯,甚至廁所旁,貨堆旁所有能用的空間都塞滿了‘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床,床上是一具具枯槁般的軀體。” 上蔡縣中醫院的醫生告訴本刊,他們被拖欠了7個月的工資,“根本無心干活”。直至7月上旬,被拖欠了大半年的工資才姍姍來遲,但也只發了6個月,而且只發了百分之六十。一位20年前參加工作的醫生領到的工資至今不足500元,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只有280.80元。 如此低的工資,面對的全都是艾滋病人,醫生、護士工作積極性可想而知。“他們的服務態度差得不得了。”一位艾滋病人向本刊抱怨。他的老婆高燒不退,讓醫生去病房看看,無人理睬。 為什么拖欠那么多工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生告訴本刊,錢被上蔡縣衛生局挪用了。上蔡縣衛生局艾防辦王主任則將責任歸于上級撥款速度太慢,“6月份才收到今年前半年的撥款”。 招標的藥品貴過市場價,“對半砍都可以” 艾滋病人反映,河南省標明115種抗機會感染的免費藥物,中醫院“很多藥都沒有”,醫生常讓他們自己掏錢到外面的藥店去買。僅此一項,有的病人每天即要花費近百元,需要輸血的更是要花近千元。 對于喪失勞動能力的重病患者,這是無法承受的負擔。“住一段,即使醫院不讓我們走,自己也得走了,因為沒錢買藥了。” 讓他們難以理解的是,醫院開藥的價格遠高于市場價:克林霉素,外面賣3元一支,醫院賣6.9元;氟康痤外面2.5元一瓶,醫院標明4.5元;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外面賣70元兩瓶,醫院的小藥房內賣80元一瓶…… 按照河南省抗機會性感染藥品采購規定,是“市級集中招標采購,縣(市、區)自主認購,中標廠商負責配送,縣(市、區)衛生局統一審核結算,用藥單位驗收管理”。 上蔡縣一年采購藥品超過2000萬元,價格理應比市場價低許多才是,但本刊獲得一份上蔡縣艾防辦藥庫的價格表,上面列出100多種藥物,拿到外面市場上的大藥房詢問,藥房工作人員說“絕大部分藥品高于市場價許多,對半砍都可以”。 對此,上蔡縣艾防辦王主任的回答是“很有可能”。 不僅如此,病人們還發現,住院之初,他們的醫療本被押在醫院那里。醫生開出的藥物中,有的醫院沒有,需要自己掏錢到外面買,但也被化了價,從他們的醫療本中扣了錢。 “很多時候,我們還不能問,一問,他們就說,又不花你的錢,管這么多干嗎?!”一位病人告訴本刊,為在醫院呆下去,他們“不敢得罪醫生”。 曾在中醫院住過4個月的文樓村的馬大嬸,出院時結賬總共花了16513元(國家免費)。其中,西藥費7600元,化驗費430余元,吸氧費3563元,治療費2300余元。 “我明明連一瓶氧氣都還沒吸完,怎么會花3000多塊?”馬大嬸和同屋的病友齊聲反問。 抗機會感染經費哪里去了? 很多艾滋病患者并不知道政府每月撥給他們每個人頭多少經費,每一次的治療費更是任憑醫院處置。 駐馬店市艾防辦主任聶勇告訴本刊,僅抗機會感染一項,國家和省每月都要給每個艾滋病患者撥款390元左右;抗病毒感染藥物是省統一采購,然后下撥,每人都有;兩者加在一起每年人均經費一萬多元。 按照上蔡縣確認艾滋病感染者6767人計算,每年獲得的藥品折價和經費近億元,這還不包括外界捐贈和自身配套經費。 河南省規定,艾滋病疫情較重的縣(市、區)財政部門每年要按照其轄區人口人均不少于0.5元的標準安排防治專項經費;享受中央、省財政艾滋病防治專項補助的縣(市、區),本級財政安排經費不得少于中央、省財政補助經費的20%。 采訪中,記者沒有獲得駐馬店市和上蔡配套經費的數額。上蔡縣艾防辦王主任說,上面撥的390元每個月他們只撥給患者300元,留下幾十元以備重病統籌使用。 到了村民手中,300元被砍半:凡經縣衛生防疫站確認并出現臨床癥狀的HIV感染者,輕微的每人每月個人賬戶注入100元,較重的每人每月注入150元。 上蔡縣22個艾滋病疫情高發村衛生所規定,除領取的抗病毒藥外,每人每天開藥不能超過20元,這些藥物不需要患者支付現金,最后由衛生所和縣艾防辦統一結算。如果每人每月的抗機會感染經費100元或者150元用得極少,年終可返還現金300元,余下的轉下年使用。 文樓村衛生所所長張海建自豪地告訴本刊,經過每天不超過20元這個限額措施后,文樓衛生所從原來年均花費200多萬元下降到不足30萬元。 但病人們反映,限制太死,而且村衛生所比縣中醫院更為缺醫少藥,連葡萄糖水都沒有。 患者如果需要轉診,操作起來也相當麻煩:村衛生所簽字,轉到鄉衛生院;鄉衛生院束手無策,再簽字,可以轉到縣中醫院;縣中醫院不行,再轉到縣人民醫院傳染科。 此間,資格審批必須由縣艾防辦專家會診,主要領導經手,必須是“有面子的人才行”。 黃埠鄉的常歡喜(化名)告訴本刊,他老婆是艾滋病患者,因為天氣熱下地干活引發肺炎,高燒不退、呼吸困難,為了從鄉衛生院轉到縣中醫院,他花了一百多塊,請縣艾防辦、中醫院的人吃了一頓。 “不花錢,根本住不進來。”常歡喜說,有很多患者,等不到住進來便死掉了。 縣艾防辦的說法是,如果不限制病人轉診,那許多病人便一窩蜂地擁到縣城醫院去看病,造成浪費。村衛生所每天20元的限額,“節省了不少錢”,抗機會感染經費“每年都有結余”。 工程款、救助款有沒有被貪污? 在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救助體系中,除了免費發放藥物和提供相應治療,還有“六個一工程”,即為38個村子修建一條路、一眼深水井、一所學校、一個標準衛生室、一所福利院、一個教育活動室;以及通過民政部門落實的救助關懷等。 河南省規定,對艾滋病致孤人員實施三項基本保障:就學方面,艾滋病致孤兒在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免費就學,大中專階段比照特困學生給予救助;就醫方面,對艾滋病致孤人員給予醫療補助,補助標準為孤兒每人每年180元人民幣,孤老每人每年240元;生活方面,艾滋病致孤人員每人每月發放160元,其中生活費130元,撫養服務費30元。 河南省還規定,艾滋病單親家庭未成年子女每人每月發放50元生活救助費,艾滋病家庭困難成員每月補貼12元。 對這些體現黨和政府關懷的款項,上蔡縣一些鄉、村干部動起了歪腦筋。 該縣后楊村原支部書記陳國興告訴本刊,前幾年,一些村、鄉干部利用艾滋病人死亡率高這個因素,在每年核報該救濟人數時,將死人也報進去,然后中飽私囊。 “這兩年,上面查得嚴,下面群眾也都知道這個把戲,虛報冒領的少了。”陳國興說,“但也不排除這種現象的發生。” 上蔡縣22個疫情重點村“六個一工程”耗資幾千萬,在一些人眼中更是被視為肥肉。一份署名為趙錦龍的舉報材料稱,“原縣委書記楊松泉每個工程都直接承包出去,或通過其弟和表哥轉包。結果在原預算250萬元項目的基礎上又追至400萬元。” 層層轉包、吃回扣的工程質量可想而知。陳國興說,該村衛生所剛建成,地板磚就壞了;上面裝的鎖全是一次性的;門都是三合板。“老百姓氣不過,直接把門踢爛了,這才重新裝個好的。” |